习近平总书记在四川考察时指出,四川要发挥高校和科研机构众多、创新人才集聚的优势和产业体系较为完善、产业基础雄厚的优势,在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上同时发力。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成都市武侯经开区精心构建“一轴三园”的产业空间格局,充分释放四川大学和华西一校四院的创新策源优势,打造 “一圈一区” 产业协同体系,推动科技成果就地转化、高效落地。以更扎实的阶段规划,以智远大道为高新技术产业轴,聚力用三年时间建成微波射频科学城 “一个千亿” 产业园区和悦湖科技城、华西医工融合产业园 “两个百亿” 产业园区,让千亿赛道的发展蓝图逐步照进现实。

在具体产业空间上,成都市武侯经开区重点打造了三大园区,每一个都有鲜明定位和清晰的企业成长路径。
1.成都微波射频科学城
成都市武侯区微波射频产业集群入选工信部首批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作为目前国内唯一以微波射频为主导产业的特色集群,已形成以射频前端、雷达通信为主体,频谱管理、射频软件测试服务为特色,微波半导体(模组)元器件生产相配套的产业发展格局。聚集上下游企业320余家,其中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4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48家,市级及以上军民融合企业55家。在无线电频谱管理、电子对抗等细分领域涌现出华日通讯、能通科技等一批科技企业,多项创新产品应用于成都大运会、神舟任务发射等保障和国防军工重要型号配套。近三年集群企业形成发明专利1004件,企业营收年均增长16%,2024年集群规模突破百亿元。

重点推荐产业载体--武侯新质创谷

成都市武侯新质创谷位于武侯区武青西四路803号,项目占地面积23.54亩,为一类工业用地,总建筑面积8万㎡,地上面积6万㎡,配备498个标准车位。项目分为两栋楼,1号楼单层面积约2500㎡,2号楼单层面积约4200㎡,层高4.8米—6.5米,承重750kg/㎡—1500kg/㎡。项目整体配备9部客梯、4部货梯以及两个专业吊装口,同时设有智能中央空调(交付状态为主机及主管道)及大功率动力电输出,可以满足大部分企业生产需要。
项目严格按照“工业上楼”指标要求建设,目前已被武侯区政府授牌“微波射频科创中心”,并已招引能通科技、珈钠能源、西物信安、诚迈科技等多家高能级企业入驻,未来将着力构建以微波射频产业为主、电子信息、智能智造等产业融合共促的“1+N”新质生产力体系,打造武侯区新质生产力示范园区。
2.华西医工融合产业园。
依托华西医学资源,武侯经开区重点发展手术机器人、康复机器人、核医学设备、口腔耗材等高端医疗器械,同时前瞻布局脑机接口、3D打印器官等前沿赛道。园区规划260亩工业用地,分三期建设,未来将形成超100万平方米的高品质产业空间。对企业来说,这里不仅提供产业空间,更重要的是能直接对接华西医院的临床需求和试验平台。企业研发出的新产品,能够更快进入临床验证和市场推广环节。

3.悦湖科技城
这是武侯区的“一号工程”。园区总规划面积5.7平方公里,是绕城范围内极为稀缺的成片净地。
悦湖科技城着力布局3大超级应用场景及6个镇园之宝项目。以武侯数算用一体化融合场景、全市人工智能和机器人产业社区示范场景、西南开源鸿蒙创新赋能场景为主要抓手,汇集卡斯柯低空经济实验室、新微泛在卫星互联网测试验证中心、中科源码机器人训练场、北大-激光院联合创新中心、中电数据要素产业园、数算一体西部智算中心等重要实验室。为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撑和广阔的创新空间。
更重要的是,这里是一个“真实的应用场景实验场”。园区正在计划打造无人配送、智慧交通、智能医疗等示范场景,企业的产品可以直接在城市中找到应用舞台。

重点推荐产业载体--悦湖之芯产业园


悦湖之芯产业园位于悦湖科技城核心区域,占地约279亩,规划总建筑面积约30万平方米,容积率1.2,将分为8个地块分期打造。园区环绕近悦湾生态公园建设集创新实验基地、总部办公、科技成果转化、高端会议酒店于一体的产城融合发展新高地。

a.悦湖之芯组团
约9.5万平方米,拟于2026年12月呈现,将打造为特色鲜明的湖畔独栋科创研发基地。
b.悦湖云州组团
约5.91万平方米,拟于2027年12月呈现,将打造空间无界化、业态主题化、运营非标化的特色园区。
c.悦湖软件园组团
约7.94万平方米,拟于2027年12月呈现,聚合起智能、云能、数据要素、绿色零碳等未来产业。
(作者:尹春玲、赵敏、熊真妮)
值班编辑:白雪、显洋
技术支持:李馨雨
值班总编:闫金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