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首页 > 红色记忆 > 正文

揭秘!张学良、吕正操、阎宝航反蒋抗日促统一的幕后故事(上)

来源:中华魂网 · 2024-04-12 17:35:00

2024年是敬爱的吕正操叔叔诞辰120周年。欣闻近日《开国上将吕正操诞辰120周年纪念邮简》在京首发,心情激动。谨此致函,热烈祝贺!


开国上将吕正操(1904-2009)


吕正操将军是抗日名将,一生戎马,舍生忘死,披肝沥胆,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做出了彪炳青史的贡献。


阎宝航(1895-1968),字玉衡,出生于辽宁省海城市,中国战略情报专家,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英雄


我的父亲阎宝航和吕正操将军的一生,与中华民族千古功臣张学良将军,有着不解之缘,他们两位也是大陆上张将军晚年极为挂念的两位幕僚知己。


1930年,在阎宝航引荐下,美国朋友与张学良会面,于张学良同赵四小姐居住的沈阳北陵别墅门前留影。

左起:宁恩承、哥伦比亚大学教育学院院长KILPATRIE、张学良、KILPATRIE夫人、阎宝航


父亲阎宝航早年担任奉天基督教青年会干事期间,和少帅张学良结识,一见如故,相谈甚欢。父亲经常陪同张学良一起参加青年会组织的各种活动,两人思想上十分契合,结为至交。父亲一生为反抗日本殖民侵略而奋斗,积极支持张将军抗日。父亲的日记中,曾留有这样的独白:“吾之最大悲痛,莫过于民族同胞惨重牺牲;吾之最大欢悦,莫过于同胞骨肉彻底解放。”字字珠玑,情真意切,铭刻肺腑,相信也完全表达了张学良将军和吕正操将军浓烈的抗日救国情怀。


阎宝航与父亲、夫人高素和子女们在南昌合影


通过在国际会议上公开披露《田中奏折》,父亲成为是第一个向世界揭露日本帝国主义侵华野心的人。

西安事变后,张学良被监禁。东北爱国人士竭尽全力开始营救行动。阎宝航是第一位看望张学良的东北人,他呕心沥血,不遗余力地为争取张将军获得自由而奔走。


1934年,江西南昌发起新生活运动。前排右起:宋美玲、蒋介石、阎宝航


蒋介石想派时任“新生活运动促进总会书记”的父亲阎宝航前往西安,解救被扣留的其他国民党高官。1936年12月28日,戴笠通知阎宝航,说宋子文请他到南京近郊北极阁公馆。


父亲到达时,宋子文已在大客厅相候,见面就说:“我与蒋夫人和张副司令已经商量好请你去西安一趟,告诉东北军、西北军将领,张副司令几天内就回去。副司令有一封信带给杨虎城先生,让他把那批马丁飞机放回来,抗战还需要这批家伙,不要损坏啦……我已从上海包妥一架专机,明天你就动身。”


父亲转进小会客厅时,张学良已在候他。大事当前,无暇寒暄。当父亲提及宋子文叫让去西安一事,张学良说:“我们商量过了,你去一趟吧,我这里有封信你带给杨虎城先生,把飞机给他们放回来。”


父亲问:“宋子文让我告诉东北军、西北军将领你几天内就回去,你对这有什么把握吗?”沉默了一会儿,张学良说:“我这次举动是为了国家,也为了领袖,他们对待我怎样我不在乎。”父亲也沉默了……张学良还用手指了指西北方向:“只要那边团结,他们就会放我。”


父亲阎宝航见到宋美龄时,追问可否保证张学良几天内回去。他清晰地回忆起当时宋美龄的表态:“我们牺牲一切也要做到!”她宣誓样地答复。


宋子文、宋美龄一再亲口向父亲信誓旦旦地承诺说,一定会放汉卿回西安,他们愿意以自己的声望作保证。就这样,父亲受宋子文、宋美龄委托,带着张学良的亲笔信又飞到西安,说服东北军、西北军放回被扣下的50架飞机和陈诚等国民党要员。但张学良却仍未被释放,这让他有上当受骗的感觉。


1936年12月12日发动西安事变的张学良(左)、杨虎城将军


回到南京,父亲开始了各种搭救努力,先后四次前往蒋介石所居的奉化,每一次都想办法约到蒋介石所信赖的人士一同前往。但每一次,蒋介石都将他拒之门外。1937年2月中旬,阎宝航第四次去奉化请蒋释放张时,蒋介石虽然没见他,但却同意父亲见张学良一面。当时,张学良被囚禁在奉化雪窦寺。


二月份的雪窦寺,沧桑凄凉,父亲无尽感伤。他留下了这样的回忆文字:“屋里生着火炉,窗户则斜开一扇。和张相见之下,我不知话从何处说起,转念间,急欲把前此奔走经过作简要陈述。每入话题,张辄以手势急加阻止,示意窗外有人窃听。我最后说:‘汉公,为国为家,还要保重身体,再见罢。’张微微点首,默不一言。”


对于自己当时的处境,张学良将军已了然于心。两人的谈话短暂,张将军执意送父亲到门口。走出数十步外,父亲回头观望,张将军仍旧痴痴站在门口,在一众特务环伺当中,显得是那般的形单影只,落寞孤单。


父亲这次飞赴西安之行的意外收获,便是与周恩来首次会面。谈及出使西北的教训,阎宝航诚恳地对周恩来说:“我们东北人在政治斗争上缺乏经验,希望多予指导。”


1938年保卫大武汉期间,纪念九一八大会后合影。会上,时年9岁的阎明光(左一, 右一为弟弟阎明复)演唱《松花江上》,全场含泪合唱


早在1927年,时任奉天基督教青年会总干事的父亲,通过苏子元向中共满洲省委组织部长吴立石申请入党,终因联系中断而未果。1937年,阎宝航等人在上海八仙桥成立“东北抗日救亡总会”,被推选为常务委员,受中共中央北方局领导。同年夏季,由周恩来、刘谰波作介绍人,经中央批准,阎宝航在南京梅园新村八路军办事处秘密加入了中国共产党。由于工作需要,他一直以“民主人士”、“党外人士”的身份从事抗日救亡及统一战线工作。


父亲以善交友朋的良好人际关系,博得国民党元老于佑任 、孙科 、宋庆龄 、何香凝 、邵力子 、冯玉祥 的好感,并经常周旋于陈诚 、宋子文 、陈立夫 、戴笠 、徐恩曾 等党、政、军、情要员之间。他获取了国民党军事情报部门收集和秘藏的有关国际战略情报,他又以神不知鬼不觉的机敏,为中共从事隐蔽战线上的情报工作,也因此成为中共情报战线最出色的国际战略情报专家。


阎宝航夫人高素在重庆“阎家老店”——重庆村17号


父亲受周恩来、李克农嘱托,为建立情报机构,与夫人高素举家迁移重庆,住在重庆村17号,即“阎家老店”。这也是东北流亡老乡、民主志士的“避难所”,陶行知 、沈钧儒 、高崇民 、于毅夫、范长江等都曾在“阎家老店”落脚。“阎家老店”更是中共开展地下工作、统战工作的重要基地。中共中央南方局的领导人周恩来常轻车简行来到阎家二楼客厅或顶楼举行会议;董必武 、叶剑英 也都曾在这里暂住和工作;周恩来机要秘书王梓木作为联络员经常深夜来访。阎宝航加入中共后并不归地下党组织领导,是周恩来亲自单线掌握的“特殊人物”。


1955年,阎宝航(右一)陪同周恩来会见阿拉伯国家的客人


周恩来总理和邓颖超妈妈一直亲切关怀父亲阎宝航及其革命的一家人,也格外挂念张学良将军和杨虎城将军。1961年12月12日晚,总理主持在北京饭店举行宴会以纪念有着历史重大意义的“西安事变”25周年。


应邀出席纪念宴会的西北方面有南汉宸、赵寿山、申伯纯、杨拯民、杨明轩等;东北方面有林枫、高崇民及夫人、张学思及夫人、张学铭及夫人、邹大鹏王一夫、阎宝航、赵毅、王化一。刘鼎、邓颖超、李维汉及夫人、薛子正、童小鹏、李金德也应邀出席宴会。宴会不排座,随意入席。和总理同席的有高崇民、杨明轩、杨拯民、张学思、张学铭、林枫、刘鼎等。父亲阎宝航临时承邓大姐招呼和她坐一桌。同席有李维汉夫人、张学思夫人、张学铭夫人、童小鹏主任和李金德同志。


总理在宴会进行中起立举杯说:“当年,东北军有困难,西北军有困难,我们共产党也有困难,住在保安,困难都克服了。‘西安事变’成为历史的转折点。现在,我们反对修正主义又遇到了困难。但是这个困难一定能克服的,大家如果同意我的话,请干一杯。”


张学思提及赵媞小姐说,张汉公曾让她带200万元去美国帮助于凤至照看儿女生活和读书。她到美国做了安排后又返回中国,陪同汉公。总理说,赵媞小姐这种和张汉公共患难的精神,实可敬佩,并问邓颖超:“小超!你的看法怎样?”“我看不应偏重,于凤至夫人在美国不也是做了她能做的事吗?”邓妈妈说。张学思起立对邓妈妈说:“我承认两个嫂嫂都好!”父亲插话说:让我们为张汉公和他的夫人健康干杯。


杨虎城夫妇携子从外国归来


总理谈到杨虎城和谢葆贞被杀害时,忽然痛泪盈眶,急以手帕掩面,继续说:“革命这么多年,我从未伤心流泪,今天想到虎城、葆贞的牺牲,真觉痛心。”顿时,举座感伤。总理又说:“我的泪也是代表全国人民流的。”邓颖超妈妈安慰说:我们应当化悲痛为力量。杨拯民起立向总理说:“牺牲是有代价的。我要好好干,才对得起牺牲的爸爸。”“好孩子,虎城有后。”总理很欣慰。


在台幽居岁月中的张学良


离席以后,总理又和大家一起攀谈了一会儿。高崇老即席赋诗一首:“兵谏功成廿五年,旋乾转坤书凌烟。今日同席均康健,一人憔悴在东南。”总理读后说:“一人憔悴在东南”这句,有点消极,可改为“一人不屈在东南”。


谈到征集“西安事变”史料问题。总理当即指定杨明轩、南汉宸、赵寿山、刘鼎、申伯纯、高崇民、阎宝航组成七人小组,刘鼎负责,申伯纯召集会议,李维汉、林枫总其成。


张学良将军晚年曾说过,他的一生,他的祖国,几乎被日本给毁了。自己之所以发动西安事变,根本目的就是要抗日。驱除日寇是他平生最快乐之事。张学良认为“周恩来是极有才能大胆的人”,对促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和释放蒋介石起了重要作用。


张学良将军虽曾嘱告周恩来“如有密便,盼有教我”,但总理担心危及张学良的安全,一直十分谨慎。1961年春,经过再三考虑和分析,总理才决定通过在海外的朱光沐夫人朱湄筠女士向张学良和赵一获传递了一封只有16个字的密信:“为国珍重,善自养心;前途有望,后会可期。”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周恩来回到延安


1972年5月,周恩来被确诊为膀胱癌,1974年初病情加重。这一年,香港一些朋友得悉蒋介石已病重,拟发动舆论攻势,要求恢复张学良自由。周总理赞扬了他们这种主持正义的精神,但却说服他们放弃这种做法:“蒋介石还没有去世,但他对张学良的忌恨已经淡化了。你们这么一呼吁,戳了蒋介石的疮疤,搞不好,可能刺激蒋介石用西太后对付光绪皇帝的办法,在自己临死前对张学良下毒手,结果反而对张学良大大不利!”


1975年9月,总理听说张学良患上眼疾,有失明危险,十分焦虑,在一份批示中要有关部门查清具体情况,批示的最后三个字是:“托、托、托”。此为总生前无数份批示中的最后一份。12月20日晨,已处于病危状态的总理召见罗青长谈对台工作,罗当时是国务院对台工作小组(当时尚未公开)的负责人,周竭尽全力嘱咐:“干万记住,不要忘记台湾的老朋友!”


直到生命的最后一息,周恩来总理还是深切怀念着张学良。


奉化雪窦寺一别,父亲阎宝航与少帅张学良,情天恨海,竟再无相见之日。父亲历尽磨难,英年早逝。他生前曾痛苦万状地表露:自己一生最大的遗憾,就是没有能够救出张学良!


而吕正操叔叔是何等的幸福,他竟然有机会在有生之年能够再次见到他朝思暮想念的张少帅!


1991年3月10日下午,蔚蓝的天空晴朗无云,一架波音客机从台北的桃园机场一跃飞上云空。台湾传媒对此时已在三千米高空茫茫云海中浮沉的普通客舱的一位老人十分关注,第一时间发出题为《张学良今起赴美探亲》的电讯:“西安事变主角张学良偕夫人赵一荻,今日搭机前往美国,探视在美的儿女和亲戚张学良夫妇是搭乘华航004班机飞往旧金山的。91岁的张学良在接受记者访问时说,这次主要到美国是看看儿女和亲戚,顺便在美国玩玩记者询问到他是否有意回大陆东北老家时,这位前东北少帅说,军人哪儿都是家,只要有机会,哪都想去。至于将在美国停留多久,张学良表示还没有计划,一切随兴之所至……”


吕正操叔叔建议先委托张将军的侄女张闾蘅去美国面见张学良,把情况摸准。3月29日,张将军老部下、原东北大学校长宁恩承先生从美国给我发来电传:“汉公亟愿见见你和明复,谈谈玉衡基金会及统一问题,即请办理来美手续,早日相晤。”(注:父亲阎宝航,字玉衡)4月6日,张闾蘅又从美国电话给我,转达张将军意见,希望吕正操将军、我和弟弟阎明复能去美国见面。


4月26日,吕正操叔叔的女儿吕彤岩从美国来电话,说她在纽约贝太太家与张将军会面了三个多小时。闲谈中,张问她:“你爸爸有一个外号叫‘地老鼠’,你知道不知道?”张将军指的是当年冀中军民运用“地道战”等形式抗击日寇侵略、开展平原游击战的事。吕彤岩问张:“我爸爸要是来看你,你见不见?”他爽快地回答:“当然要见!”一旁的贝太太也热情地表示:“当然欢迎!”“可用你的名义邀请你父亲来美。”


至此,张将军赴美的情况大致清晰。他孤身一人到了纽约,住在已故国民党前中央银行行长贝祖贻的太太家,夫人赵一荻因身体不适留在旧金山。张在纽约的一切活动均由贝太太安排并陪同,且拒绝与官方往来。张将军急等大陆去人,多次表示想见旧部吕正操和阎宝航家人。


回京以后,张闾蘅四处奔走,急催吕将军和我们赶快动身。4月30日,吕叔叔在天津,她又赶到天津。她说两位老人处境堪忧,夫人独自住在旧金山一个普通旅馆,生活靠她在那儿求学的儿子就近照料,且身体很差,恐难支撑太久。她恳切地说:“吕大爷,您要再不去,我大爷不是被各种应酬拖垮,就会被我大妈拖回台北,您快去吧,快去吧!”言辞迫切,竟至失声痛哭。


这期间,吕正操叔叔到天津、上海、安徽等地,各地老同志见面时,都纷纷催他早日启程赴美,中顾委常委程子华同志接连打来电话,催问何时动身。吕将军表示,“我自知责无旁贷,但考虑此行不是个人叙旧,肩负党和人民厚望,责任重大,有待中央抉择。及至张将军在纽约向美国之音记者发表谈话,明确表示目前回大陆的条件尚不成熟,他此行不直接从美国回大陆,于是中央正式作出决定:派我代表党和人民前往美国看望张学良将军。”


(作者:阎明光,阎宝航之女,上海阎宝航社会公益基金会荣誉理事长)


值班编辑:白雪 李宽

技术支持:李馨雨

值班总编:闫金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