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首页 > 红色记忆 > 正文

【“行”悟初心】红色之光

来源:鄂州市延安精神研究会 · 2025-04-28 14:16:54

长三角是我国现代化建设先行区,不仅经济高度发达,而且红色基因丰富。从位于上海的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会址到浙江嘉兴南湖的红船,从江苏南京雨花台到安徽合肥渡江第一船……红色是长三角的共同基因,一件件革命文物、一处处革命旧址,将长三角丰富的红色资源“串珠成链”,建立起城市与红色记忆的感情连接。2024年仲秋,鄂州市延安精神研究会组织理事到上海、南京、浙江、安徽等地进行考察学习。5天的学习,我深切感受到长三角“成链”红色资源的魅力,惊叹每颗“珠”都在历史的长河中熠熠生辉。


红船风采

浙江嘉兴南湖景区,是一张让人激情喷发的画卷。走进景区,就感受到一股强大的“红色”气场。宣传红船精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型造型,闪耀出的光芒,把画卷的底色渲染得鲜红。接受红色的熏陶,景区处处生机勃勃。成片的菊花,犹如金色锦缎波动,临水的垂柳穿着绿装,在湖面上随风轻摆。南湖,宛如上天赐给嘉兴的一颗碧玉,波光闪闪,宝气腾腾。远处的湖心岛,绿树葱茏,秋光妩媚。这些景色尽管美轮美奂,让人应接不暇,但只是画卷的序幕。画卷聚焦在红船上,红船闪耀着光彩。红船依然守望着百年前党一大召开时的位置,停泊在烟雨楼的东南方。依然保持百年前的姿态,坚定地望着东方。层层波浪拍打,红船自信地荡漾,仿佛从历史深处驶来。这艘普通的游船原本不是红色,船内燃烧的激情,却把它染成了红色;红船劈波斩浪,为中国共产党一次次伟大行动导航;红船是铸就中华儿女心中的永不退色的精神丰碑,“一船红中国,万众跟党走”。红船风采依然,精神永流传。


梅园风范

尽管进入十月末的仲秋时节,但南京市梅园新村仍如春天一样生机盎然。高大的梧桐树绿叶葱茏,参观者络绎不绝。百年的别墅、庭院,仍完整保存在南京市繁华的城区,不是因梅园新村设计高雅,建筑华丽,也不是因这里曾居住民国时期的政要、名流、大佬们,而是这里记录着一段风云变化的历史,锻造了气贯长虹的梅园风范。

1946年5月至1947年3月,共产党在这里与国民党进行长达10个月谈判斗争。岁月的烟尘遮挡不住历史的风云,梅园新村的一砖一瓦都是历史的见证者。梅园新村纪念馆史料陈列馆里,300余幅(件)历史照片,珍贵文物,以全景式、全方位、多角度的方式,展现了70多年前中国命运转折交汇点上国共谈判的角逐。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处境极其险恶,危机无处不在。街头巷尾到处是乔装成裁缝、鞋匠、黄包车夫、算命先生的特务。每个到访的客人都会被跟踪盯梢。代表团的汽车一出门,国民党的“尾巴”立即如影随形。梅园新村30号是周恩来和邓颖超办公和居住的地方。当时国民党在据地周围设有固定的特务监视站,代表团为防止其破坏,将30号的院墙加高,并在传达室、汽车间和北屋上面加盖一层小楼。郭沫若到访过梅园新村,在《南京印象》中留下这样的文字:“仿佛在空气里面四处都闪耀着狼犬那样的眼睛、眼睛、眼睛。”群狼环伺,愈显共产党人忠诚奉献、不畏艰险、坚韧不拔的梅园精神。梅园风范,万古长青。


余村风光

“来湖州看美丽的中国。”湖州美丽乡村首推余村。余村是美丽乡村建设的“窗口”。

余村位于浙江安吉县天目山北麓,村庄刚好处于群山之间的狭长地带,有一条小溪穿村而过。远处群山苍翠,竹海连绵,如一道道秀丽的屏风。村内绿树掩映,屋舍俨然,小桥流水,鲜花绽放。远山近水,交织成一幅动人的田园山水画。青山不墨千秋画,绿水无弦万古琴。余村,村就是景,景就是村。

余村除拥有青山绿水自然风光外,还处处展现着新时代、新农村时尚新潮的元素与色彩。秋阳下,“美丽E家”“邮掌柜”“电商服务站”“青年理想集结地”等标牌,发出耀眼的光泽。

余村成为绿色发展先行地,美丽风光来之不易,经历过“转型”的“阵痛”。20多年前,余村人果断地关闭矿区,关停水泥厂,村里的集体经济收入由原来的300多万元断崖式跌到20多万元。余村脚踏实地走绿色发展之路,从“卖石头”转型“卖风景”,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业,蹚出以生态立村、产业兴村、文化强村的新时代乡村振兴发展之路。

余村秉承“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继续朝着“高能级、现代化、国际范”的目标迈进,余村不仅是未来中国的模样,也是未来世界的模样。

一路考察学习,一路聆听红色文化之韵,体会红色文化之情,感悟红色文化之志,汲取红色文化之力。长三角的红色之光鼓舞着我守住初心,不畏困苦,走好人生之路。

(作者:范先机)

值班编辑:白  雪、显  洋

技术支持:李馨雨、刘彤

值班总编:闫金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