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首页 > 今日关注 > 正文

【贯彻习总书记贺信精神5年回眸】云南省延安精神进校园的实践与升华

来源:云南省延安精神研究会 · 2025-03-18 12:31:17

2020年9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致信祝贺中国延安精神研究会第六次会员大会召开时强调:“坚持正确政治方向,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深入研究、大力宣传、认真践行延安精神。”中共十九届中央政治局委员、第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延安精神研究会会长王晨出席会议,宣读习近平总书记贺信并讲话,对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贺信精神提出明确要求。为展现各级各地延会5年来研究、宣传、践行延安精神的经验做法和创新成果,《中华魂》网特开设【贯彻习总书记贺信精神5年回眸】专栏。欢迎赐稿:zhonghuahun1921@126.com


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坚持把教育作为国之大计,作出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的重大决策,推动新时代教育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格局性变化。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完善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形成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活动的有效形式和长效机制,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云南省延安精神研究会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服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重要使命,全方位推动延安精神进校园,助力培养和造就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了总结党的十八大以来以及2016年10月14日云南省第十次用延安精神办学育人工作经验交流会和2020年12月20日云南省延研会八届一次会议以来延安精神进校园工作推进情况,继全省延安精神进机关、进农村、进社区现场经验交流会之后,2024年9月9日,在红河州召开全省延安精神进校园现场经验交流会。为扎实做好延安精神进校园各项工作,省延研会会同红河州、临沧市的相关领导,分别深入到蒙自市、弥勒市、沧源县、云县、凤庆县等实地调研了19个示范点,对延安精神进校园情况进行总结、交流、提炼。总体情况是:全省延安精神进校园推进到了新时代新征程的新阶段,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新态势。一是从幼儿园、小学、中学到大学,从宣讲延安精神到各种形式的文化艺术活动广泛开展,持续推进。二是在中小学、大学成立延安精神研究会分会、宣讲中心、活动小组,发展延研会会员,组织和队伍建设发展态势良好。三是借兵打仗、搭建平台,联合各方,形成了以延安精神研究会为龙头、协调各方的强大合力,开创了延安精神进校园的新局面。四是以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艺术形式,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广泛深入开展延安精神进校园活动,使学生受到延安精神的教育和启迪,广受师生欢迎和好评。五是组建宣讲队伍,在大中小学广泛宣讲延安精神。宣讲队伍初步建立,全省延安精神研究会聘任的宣讲员已达2876名,宣讲水平和能力经培训和演讲实践锻炼已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六是各州(市)、县(市、区)延研会加强对延安精神进校园工作的领导,弘延工作稳步推进、高质量发展。

一、延安精神进校园的重大意义和作用

延安精神进校园,是“五进”工作的重点。学生是祖国的花朵、未来和希望,少年强则中国强,少年兴则中国兴。延安精神教育,是学校德育教育的重要内容。通过延安精神进校园,使学生受到教育,准确理解、认真践行延安精神,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将来成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栋梁之才,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一是树立远大志向,培育美好心灵,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理想信念坚定,永远听党话、跟党走的共产主义接班人。二是立德树人,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争做爱党爱国、自立自强、奋发向上的新时代好少年好青年。三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树立良好的优良传统和作风,谦虚谨慎,艰苦奋斗,勇于探索,善于创新,先人后己,助人为乐,品学兼优,成为为筑梦中国奋勇前进能担大任的优秀人才。

二、充分认识和准确把握延安精神进校园的丰富内涵和基本要求

延安精神进校园,目的是通过教学、宣讲等方式让学生学习、领会、准确把握延安精神的历史价值、丰富内涵、精神实质和时代价值,使学生做到学用结合、融汇贯通、学以致用,用以促学、学用相长,内化于心,外化于形,一辈子自觉传承和践行延安精神。因此,延安精神进校园,要把握好丰富的内涵和基本要求。一是要把握好延安精神的政治性,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引导学生成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拥护者和践行者。二是宣讲延安精神的历史价值,让学生对中共中央在延安13年的重大事件、重要人物、重要活动等有准确鲜明的认识,受到党史的深刻教育,增强历史自信和文化自信。三是要学习延安精神的丰富内涵,增长知识,学习本领,在学习、工作、干事创业上下苦功夫,实现自身的理想和抱负。四是讲好延安作风的故事,传承和弘扬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三大作风,从小立下雄心壮志,成为一个具有共产主义风格、道德情操的高尚少年、青年和才俊。五是讲述延安精神的时代价值,讲清延安精神对学生的教育启迪意义,让延安精神在校园中真正打动人心、洗涤心灵、凝聚力量、助力前行、实现梦想。

三、发挥延安精神研究会的独特优势,协调各方,共同致力于青少年的培育

各级延安精神研究会要发挥自身的优势和特长,与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老干部局、关工委、大中小学、青少年活动中心、少年宫等联合协作、分工合作、发挥比较优势、整合资源、借兵打仗,上下联动,整体性一体化推进延安精神进校园工作。具体操作办法,一是省、州(市)、县(市、区)延研会发挥主导作用,主动与教育局、老干局、关工委等单位联系,提出具体的方案,引领当地的延安精神进校园工作。二是统筹考虑需要和可能,共同优选延安精神进校园的示范学校,并且在学校领导、老师、学生中发展会员,设立延安精神分会、小组,开展活动,在活动中感悟、传承、弘扬延安精神。三是充分发挥离退休教师、英雄模范人物的优势和作用,讲好延安精神的历史故事。同时将老年大学、青少年活动中心、少年宫的退休教师组织起来,逐步形成一支由延研会组织领导的银龄教师队伍,深入学校宣讲、传承践行延安精神。

四、延安精神进校园重在教师,要着力在思政教育中更好地传承弘扬延安精神

延安精神进校园,重在师生受教育,重在践行,重在行动,重在效果,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使教师自觉有效地履行教书育人的神圣职责。因此,延安精神进校园,要高度重视教师的作用,充分发挥教师在推动延安精神进校园中的主体作用,特别要重视思政课教师在校园、课堂中宣讲传承弘扬延安精神的主导、引导作用。一是把延安精神作为思政课的重要内容,支持思政课教师给学生上延安精神课,以教师、教师队伍整体合力推动延安精神进校园、进课堂、入脑入心。二是构建师生互学体系,促进师生共同学习、研究、宣传、践行延安精神,互相学习,共同提高,都能成为新时代延安精神的传承人。三是教师要精心备课,讲深讲透讲好延安精神,努力提高讲课的质量,增强效果和吸引力。四是学校所在的州(市)、县(市、区)延安精神研究会,要为教师提供必要的书籍、材料、案例,助力教师讲好延安精神。五是学校、延研会要加强教师培训。唐代文学家韩愈《师说》中有句名言:“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古代求学的人一定有老师,老师是传授道理、教授学业、解答疑惑的人。老师在学生中有很强的影响力、公信力和引导作用,因此,学校、延研会要把延安精神作为对教师培训的重要内容加以培训,使教师能够准确、鲜明、生动地宣讲延安精神,让学生听得明白、照着去做,成为具有优良传统和高尚情操的人才。

五、大中小学分级分层次有针对性地持续推进延安精神进校园,把延安精神进校园工作推进到一个新阶段

学校一般分为小学、中学、大学三个层次,要有针对性,对不同年龄不同年级的学生有不同的要求,采取不同的方法,取得有针对性的弘延效果。对小学生,通过延安精神的教育,使学生掌握主要内容和精神实质,激发学生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巨大热情,从小坚定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的决心,培养关心同学,爱惜公物,乐于助人,遵规守纪,勤俭节约,向美向善的优良品格。对中学生,不仅要使学生掌握内容实质、丰富内涵,还要使他们知晓延安精神的历史价值,学习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使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自觉培养刻苦学习、遵规守纪、遵守公序良俗,乐观自信,包容大度,谦虚谨慎,戒骄戒躁,艰苦朴素,奋发向上的品德,争当学习和践行延安精神的排头兵。对大学生,除了明确对初高中生的要求外,还要动态掌握延安精神的时代价值,并与学习贯彻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紧密结合起来,融汇贯通,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永远听党话、跟党走,力争做到品学兼优,树牢并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走向社会以后,在工作中做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建设者、推动者、建功者。在具体的方式方法上,对小学生,多用讲故事的方式方法教育,在寓教于乐当中,让小学生学习延安精神,树立唯物主义科学观。对初高中生,要多用启发式、互动式的读书活动、宣讲活动等多种方式开展活动,在生动活泼的教育方式中学好延安精神,培育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对大学生,多作演讲、写心得体会、研讨等方式,促使大学生深入学习、研究、宣传践行延安精神,掌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成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时代英才。

六、讲求和创新方式方法,开展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延安精神进校园活动

延安精神进校园,要开展各种各样的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形成气势,持续推进,常态化、经常化、动态化、机制化,把延安精神进校园推进到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常见的方式方法和活动主要有五种:一是“四推”法。“四推”就是把延安精神的传播推向微信群、互联网、公众号、客户端。“四推”的做法以昆明市、临沧市为代表,各州市县区延研会可参考。二是课堂教学法。就是在学校思政课中设立弘扬延安精神的课程,由思政课教师讲授延安精神,发挥“大思政课”的优势,让延安精神进校园,进课堂,入心入脑,使学生受到教育、获得启迪、智慧与精神力量,促进延安精神与大思政课的深度融合,丰富思政课的内容,推动延安精神在学生中的传承。三是校外活动法。就是组织师生到红色纪念地、革命传统教育地、红军长征纪念地等革命遗址参观学习,或者到博物馆看红色电影展播、到文化馆看文学艺术展演、到图书馆看红色文化故事的书籍等,这种方法各地各校都在运用,并且很受师生欢迎。但实际组织工作中要注意需要与可能,不要影响正常的教学安排。四是校内活动法。如组织学生读书、集体学习,开展朗诵活动,举办讲坛论坛,请英雄模范来校讲故事,开展文艺活动等。特别是利用建党节、建军节、国庆节、校庆、院庆、民族传统节日等活动的平台,宣讲延安精神,开展弘延活动,也是一个常用的好办法。五是社会实践活动法。延安精神进校园,重在经常性的开展一系列有益的社会实践活动,而学生是来了一批毕业一批,毕业一批又来一批,川流不息,继往开来,延安精神在学校中传承发展,在学生中传播践行,必须连续不断地、长期地开展弘延活动,重点是广泛开展“五个一”活动,培养学生自觉践行延安精神的优良传统和作风。第一是每年每个学生受到一次延安精神的教育。第二是每年开展一次校内的延安精神讲演活动,使学生在讲演中亲自感悟延安精神,受到自我教育。第三是做一件好事。即参加弘延活动的每个大中小学学生,力争每月做一件发挥自己特长的力所能及的好事,自觉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让学生体验到延安精神人人可学,为人民服务处处可为的社会生活,积极参与社会实践。第四是开展一次党的优良传统作风教育活动。特别是要开展一次学习、传承、发扬党的三大作风即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和自我批评的作风,从小培育实事求是的精神,树立良好的道德情操和高尚的精神品德。第五是开展一辈子传承、弘扬、践行延安精神的励志活动。通过深入持久的开展“五个一”活动,使大中小学生懂得并践行这个道理:“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走得再远、走到更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坚定理想信念,牢记初心使命,才能走得稳、走得远;丧失理想信念,背弃初心使命,必然误入歧途,跌入万丈深渊。致力于让所有的大中小学生确立一辈子践行延安精神,一辈子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的决心和毅力,培育成为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七、关键是切实加强领导,有力有序有效地推进延安精神进校园工作

延安精神“五进”工作,重点是进校园。因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伟业,需要教育、培养和造就一代又一代德才兼备、能担大任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做好这项工作,关键在于加强领导。一是各级延安精神研究会要切实加强领导。各级延安精神研究会要始终把延安精神进校园作为重点工作来抓,切实加强领导,精心选点,指导试点学校建立延研会分会,年级设立活动小组,制定好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对已经确定、选定的试点学校,延研会领导要经常深入试点学校,调查研究,了解情况,精心指导,动态解决试点推进工作进程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二是加强学校的领导。试点学校的主要领导要总揽全局、协调各方,整合资源,明确各方责任,充分调动广大师生的学习、宣传、践行延安精神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精神。学校分管领导,要始终把这项工作作为重要工作来抓,切实保证延安精神进校园扎实推进,见到实效。三是加强对教师、教学工作的领导。弘扬教育家精神,加强弘延教师队伍建设,彰显人民教师践行延安精神的使命担当。教思政课的教师要把延安精神作为思政课的重要内容,认真备好课、全面准确、生动活泼、深入浅出分层次、分对象,有针对性地讲解延安精神,精心策划、组织、开展好延安精神的学习、读书、演讲、研讨以及各种践行活动,对学生学习和践行的情况和效果认真评估、考核,充分调动学生学习、传承、弘扬、践行延安精神的积极性和主动精神,不断改进工作,做到目标明确、思想清晰、责任明确、举措有力、方法得当,有力有序有效地推进此项工作。四是加强对日常工作的过程和效果的领导。在推进延安精神进校园的日常工作中,要认真抓好典型,注重总结先进经验,打造标杆,树立榜样,作出示范,总结可推广可复制的经验,以点带面,点面结合,推动面上抓好延安精神进校园工作,把本地区及全省的延安精神进校园工作推进到一个新的阶段,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作者:赵立雄,云南省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云南省延安精神研究会会长,责任编辑:红升)

值班编辑:白  雪、显  洋

技术支持:李馨雨、刘彤

值班总编:闫金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