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华诞。我们的父母为了新中国的建立、为了社会主义事业,奉献了他们的一生。
今年年初,我们——栗秀真的子女(栗建华、栗建林、栗建国及张明、王治权、冯抚平)共同商量,做出了一个决定:要以实际行动纪念和缅怀他们,在母亲的家乡河南焦作沁阳市崇义镇前杨香村自家的宅基地自费建一个家史展室和给老乡建一个活动室。
2024年4月9日,我和栗建林、冯抚平从北京出发,与从湖北宜昌出发的栗春宝(舅舅的儿子)一行四人在江苏无锡汇合。
我的同学周小平、栗克湘热情接待了我们。第二天上午,我们去参观周小平父亲周一萍(原国防科工委副政委)的故居,学习老前辈的革命精神,也学习他们办展的经验,为回老家建房办展室提供参考。
随后,我们去往河南新乡医学院、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是我母亲曾经学习和工作过的地方),并参观了校史馆、院史馆。
新乡医学院和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它的前身是卫辉惠民医院护士学校,母亲栗秀真就是在这里学习医疗救护知识,学习救死扶伤的大爱精神。
1937年11月,她义无反顾地奔赴南京抗战前线救护伤员,从而走上了革命道路。
在革命队伍中,她曾任新四军豫鄂挺进纵队野战医院院长、新四军五师卫生部长;解放战争期间,担任中原军区卫生部副部长;解放以后,担任湖北省第一任卫生厅长;进京后,在国家卫生部和计生委担任领导。
这里是她走上革命道路的起点,也是她一生从事医疗卫生事业的起点。我们都非常感谢医院和学校对她的培养,我们表示,将捐赠经费用于医院、学校红色文化传承和医疗科研项目。
之后,我们再次来到新乡医学院和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为学校、医院赠书捐款(20万元人民币)。
我们参加了学校、医院举办的“栗秀真家人捐赠仪式暨栗秀真护理科研创新基金成立仪式”。
二姐栗建林代表家属捐赠书籍资料。
新乡医学院和第一附属医院为母亲栗秀真竖立的铜像也举办了揭幕仪式——由医学院和第一附属医院领导与我和二姐栗建林共同为母亲的铜像揭幕。
新乡医学院及第一附属医院之行、看着已经移入展馆内母亲的塑像,我们又重温了母亲的革命经历,学习她的革命精神,也更加坚定了到老家建家史展室的决心。
来到前杨香村,我们首先查阅了村里保留的土地证、栗春宝名下的宅基地证,然后调查了解了宅基地的情况。
前杨香村的土地证。
这是当年颁发的宅基地的《集体土地使用证》。
10多年前,栗春宝在宅基地前留影。
10多年后,由于洪水暴雨侵蚀,年久失修,这里已成一片荒地。
我们向前杨香村党支部、村委会报告了在宅基地建“栗秀真家史展室”、同时为村民建活动室的想法。
村里就此事召开了村民代表会征求意见,得到村民的同意。
村领导向我们表示,可以随时为建展室、建活动室提供人力物力支持。
随后,我们又分别向崇义镇的陈伟书记、沁阳市委领导报告了我们自费建展室、建活动室的想法。
我们还查阅了相关文件,并分别向中宣部、广电总局、新华社、河南省人大等单位的老领导做了汇报。他们表示:自费在自家宅基地建展室进行红色宣传、建活动室,为老乡办好事、实事,值得充分肯定、应该大力支持。
向陈书记赠送《栗秀真画传》。
前期工作进展顺利。
我们随即聘请了设计师进行了设计;聘用了杨树发总经理率领的施工队伍,并签订了合同,于5月27日正式开工。
我们六下沁阳,每晚开会研究第二天的工作。
崇义镇的陈书记、村党支部杨书记和我们一起商量施工中的有关问题。
栗春宝(湖北葛州坝国家大型水利工程建筑工程师)中秋节、国庆节都不回家,每天坚持在施工一线,保证工程的质量和进度。
为村民建活动室。
搭建藤萝花架。
门楼铺瓦。
装好大门,镶上楹联、横批,安置好抱鼓石。
从开工到落成,杨树发总经理率领的施工队伍保质保量按时完成了工程建设。
与施工同步进行,我们聘请了有布展经验的北京新四军研究会五师分会的副秘书长朱颜,做组织布展工作,她又给我们推荐了经常与北京新四军研究会合作的张永峰领导的图片社。
与此同时,我们在查阅、搜集、整理大量史实、资料、图片、实物的基础上,编辑展屋内容,并与朱颜一起反复推敲,最后审定展室内容。
亲属们也为展室的建设和展品资料的搜集,做了大量的工作。
我们随即规划设计展室的布展工作。
在北京,我们第一次到图片社审查1:1的挂样内容。
随即我们到河南老家展室做第一次1:1的挂样试验。
效果不好,回北京再做修改。
回北京经过二次修改,栗建林、栗建国,冯抚平,栗春宝、朱颜再到前杨香村挂布样效果图。经过现场反复修改调整后,得到了满意的结果,翌日,回北京做成品。
开始做龙骨架和背板。
开始布展。
二姐栗建林负责展柜布置。
布展基本结束,进入最后的验收阶段——发现问题,及时进行了修改。
展室就位,布置一新。
北京的张永峰总经理率领他的图片社,全力以赴投入到展室的设计、制作、布展工作之中,还对室外的横幅、匾额、铭牌、门牌、路标,以及会场布展等进行了全方位运作。
2024年11月10日,“栗如金老宅重建暨栗秀真家史展室落成典礼”举行。
典礼现场布置得庄重简洁、大气朴实。
由于我们的父母一生低调,我们也觉得如果邀请各级党政有关领导参加落成典礼,层层接待会给基层造成很大的负担,所以我们这次仅邀请了亲属和村民参加落成典礼。
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的党委宋书记闻讯,亲自赶到现场,而且带领专家为老乡义诊。
来宾和参会的村民签到。
89岁的长春舅舅签到。
与崇义镇、前杨香村领导合影。
与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的领导合影。
参会的亲属前排就坐,其中秀兰姨(右5)已是91岁高龄的老人,她不辞辛苦,专程从西安赶来参加活动。
落成典礼仪式由冯抚平同志主持。
我代表栗秀真子女讲话,并简要介绍了栗如金老宅重建和栗秀真家史展室从筹备到落成的情况。
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党委书记宋元明发言。
亲属代表宋昭华发言。
亲属代表、现宅基地“户主”栗春宝向前杨香村领导转交栗如金老宅大门、栗秀真家史展室和活动室的“钥匙”。
二姐栗建林与崇义镇领导共同为“展室”揭幕。
落成典礼结束,来宾和村民陆续进展室参观。
栗秀真的父亲栗如金思想开明,他顶住封建势力重压不让女儿们缠足,把她们送到学校读书,为她们掌握文化知识、接受进步思想、投身革命打下良好基础。
1930 年,15 岁的栗秀真进入惠民医院护士学校学习,凭借对医学的热爱和努力,在学校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并被提升为护士长,展现出优秀的领导能力。
栗秀真参加革命后,在任新四军豫鄂挺进纵队野战医院院长期间,我军药品极端匮乏,医务人员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没有医疗器械和药品,就自己造;人手不够,自己培养;把医院设在深山老林和芦苇荡。敌人扫荡时,坚壁清野,转移伤员。敌人走后,再接回伤员、取出药品。
1940年美国著名记者史沫特莱在鄂豫边区采访时,目睹了这一切并拍摄下来。
到医院参观时,陪同的田汉夫人安娥写道:“院长是个女的,在大医院受过正规训练,一切布置、消毒用具、伙食、清洁都很不错。”当看到医护人员用竹子削成探针,借老乡的杀猪刀、锯子做手术,清洗伤口没有消毒药水用盐水替代等,但医生、护土严格按照正规的操作规程治疗,这一切史沫特莱感动得热泪盈眶说:“这真是人间奇迹!”
在新中国的卫生事业中,她继续肩负重任。在她担任湖北省卫生厅长、国家卫生部、计生委领导期间,她深入基层,调查研究,积极参与有关卫生工作方面的方针、政策的制定,并采取有效有力措施督促落实。她不畏艰难,砥砺前行,为新中国卫生事业的发展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栗秀真获得的荣誉:
1979年,获联合国颁发的“和平奖章”;
1992年,获国际计划生育联合会颁发的“荣誉证书”;
1998年,获第三届中华人口奖;
2002年,获亚洲议员人口与发展论坛贡献奖。
栗秀真离休后,除了编辑有关新四军和卫生工作方面的书籍、每年参加国庆典礼外,还在香港、澳门回归后去那里参观旅游;还组团带队到台湾去考察。
她还挑战自我,83岁徒步登顶狼牙山;91岁还去了西藏。
栗秀真的家庭是个光荣的革命家庭,她的丈夫沈德纯1927年就加入中国共产党,在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社会主义建设中都作出了重要贡献。
栗家四女儿栗爱真,也积极投身抗日战争;二女儿栗敬真、小女儿栗华真和她们的夫婿、儿子栗庭贤及其夫人也为新中国的建立和社会主义建设作出了宝贵贡献。
2011年7月20日,栗秀真在北京逝世。她的遗体捐献给了医疗科研机构作研究。
她逝世后,胡锦涛等10位党和国家领导人来电话表示慰问;温家宝、习近平、李克强等15位党和国家领导人送了花圈,这也是对栗秀真一生的充分肯定。
栗秀真家史展室的落成,有着多方面的重要意义。它超越了单纯家族内部血脉传承的范畴,在红色基因的延续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通过展示栗秀真相关的事迹、经历与精神,使得那些在特定历史时期所形成的坚定信念、无私奉献、英勇奋斗等红色基因得以传承给后代,激励更多人秉持同样的精神品质去面对生活与社会发展中的挑战。
展室的落成启用,也是红色文化积淀。相信,展室一定会成为了红色文化的一个重要载体,让人们在缅怀先辈的过程中,深入了解红色文化的形成与发展脉络,为整个社会的文化传承体系增添了厚重且鲜活的一笔。
我们自费为村民修建的活动室。
小朋友在书架前翻看自己喜欢的图书。
村民在活动室棋牌桌上对弈。
新乡医学院派出了八个科室的专家和负责体检的医护人员,开着“健康体检车”奔赴百里外的沁阳市崇义镇前杨香村,为村民义诊、免费检查身体。
义诊现场人头攒动。
在“健康体检车”进行心电图、X光的检查。
为乡亲们测血糖。
坐着轮椅来寻医问诊的老乡。
“栗如金老宅重建暨栗秀真家史展室落成典礼”仪式圆满结束。亲属和来宾、专家及医护人员合影。
(摄影:栗建林 吕卫真等)
去年12月30日中组部授予我全国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称号,原以为仅是政治荣誉,后来又颁发了奖金5000元。过去捐款主要用于救灾、扶贫和助学,这次我选择对延安文化艺术交流协会北京知青分会开展的有益活动及工作给以赞助,也是我对延安、对知青的一种情结。这次捐款我选择了2月10日,2月10日是我今年76岁的生日,也是56年前我到延安插队到达生产队的日子,这一天开启了我人生新的征程。选这个日子也是一种怀念和纪念。
今年是国庆75周年,我的父母为新中国的建立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做出了应有的奉献。做为后代我们要学习他们的革命和奉献精神。今年年初我们兄弟姐妹几家人商量要用实际行动纪念和缅怀他们。大家商量确定今年要办三件事情:一,自费在我母亲家乡河南沁阳自家的宅基地上建展室,展现我们的父母和她的兄弟姐妹及爱人参加革命的经历,缅怀先辈,宣传他们的革命精神。为老乡建活动阅览室、健身、休闲设施等,为老乡办点好事实事。二,我母亲曾在新乡医学院和第一附属医院学习和工作过,我们准备在国庆节前给学院、医院赠书捐款,感谢他们对我母亲的培养。三,做为新四军五师的后代,我们准备对五师分会今年开展的系列活动:春节慰问老同志、给老同志祝寿、老同志的百年诞辰纪念活动、五师分会承办的迎国庆"铁军杯"乒乓球联谊赛和国庆联谊会活动给予赞助。
截止目前,春节慰问老同志、乒乓球赛、国庆联谊活动、给学院、医院赠书捐款活动已顺利结束。家乡展室、活动阅览室等设施10下旬竣工,布展结束。给老同志祝寿、百年诞辰纪念活动安排在年底年会上。今年安排的活动较多,有点累,但大家乐在其中。人生有限,力争充实,尽力做些有意义的事情。
值班编辑:白 雪、显 洋
技术支持:李馨雨、刘彤
值班总编:闫金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