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首页 > 理论研究 > 正文

【学习思悟】从哲学视角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

来源:中华魂网 · 2022-12-09 15:15:32

新时代如何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是我们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的根本问题。二十大报告对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时代如何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一系列重要论述作出科学概括和丰富发展,深刻阐明新时代我们为什么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坚持什么样的马克思主义、怎样坚持发展运用马克思主义一系列重大理论问题,系统形成新时代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理论成果,为推动理论创新、做好理论武装指明了科学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二十大报告用“三个为什么”的逻辑搭建,回答了新时代马克思主义的价值地位。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是习近平总书记2019年视察重庆时提出的重大命题。在去年的“七一”讲话和今年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对“三个为什么”的分析阐释越来越深刻。先是指出,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因为马克思主义行。强调“能”“好”的理论依据在于马克思主义行,揭示了“能”“好”与“行”之间的因果关系,搭建了“能”“好”与“行”之间的内在逻辑。再是进一步指出,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行就行在我们党不断的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并且把它付诸实践。这就明确告诉我们,中国化时代化不仅是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的根本原因,也是开创马克思主义新境界的方向和路径。从“三个为什么”重大命题的提出到党的二十大报告“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的回答,完成了“三个为什么”的逻辑搭建,成为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理论成果。对“三个为什么”的科学回答,不仅是个重大理论问题,也是一个重大政治问题。回顾科学社会主义发展历程,特别是苏东剧变以来,对马克思主义的质疑、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歪曲从来没有停止过。面对国内外抹黑马克思主义的丑行,唱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杂音,深刻阐释、科学回答“三个为什么”这一重大命题,是彰显新时代马克思主义价值地位的现实需要,是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发展必须完成的学理构建。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十年,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取得突破性进展,以辉煌成就诠释了马克思主义行。但是批判的武器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思想理论问题还需要科学的理论阐释来回答。习近平总书记“两个行”的重要论断完成了“三个为什么”的逻辑建构,从学理上深刻阐明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的根本原因就在于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指导,高扬了马克思主义的时代价值,巩固了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为解决一系列重大理论问题奠定了基础、指明了方向。


二十大报告用“马克思主义行”,揭示了新时代为什么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根本依据。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兴党兴国的根本指导思想。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归根到底是因为马克思主义行。马克思主义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是科学的理论,它提供的世界观方法论和蕴含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能够帮助我们正确认识世界,指导推动事业发展。马克思主义是人民的理论,能够得到人民拥护成为物质力量。马克思主义坚持人民群众是历史发展的实践主体和利益主体,无产阶级运动是为绝大多数人的独立的运动。我们党从毛泽东到习近平,始终用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教育党员干部,始终坚持人民立场,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形成了带领群众团结奋斗的强大力量。马克思主义行就行在具有鲜明的人民性,是为人民造福的理论,能够聚集坚实的群众基础。马克思主义是实践的理论,能够指导和推动实践运动。把实践引入哲学是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征,马克思主义源于实践并随着实践运动不断发展。毛泽东同志《实践论》科学阐释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开创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邓小平同志多次指出马克思主义是干出来的,不干半点马克思主义都没有。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号召撸起袖子加油干。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者无论在哪一个历史阶段,无论面对什么样的历史任务,都具有鲜明的实干精神。马克思主义是开放发展的理论,能够吸收一切人类文明成果。马克思主义是方法不是教条,是面向未来的理论指导不是僵化的本本,它提供的世界观方法论和立场观点方法具有永恒的科学价值和指导作用。


二十大报告用“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为新时代坚持什么样的马克思主义提供了具体答案。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是一个追求真理、揭示真理、笃行真理的过程。回顾我们党的百年奋斗历程,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一直是中国共产党思想理论建设的中心任务。从毛泽东思想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都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扎根中国大地不断中国化时代化的成果,实现了理论新的飞跃,推动了事业不断发展,这是我们党的思想理论建设一脉相承、百年庚续的优良传统和宝贵经验。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以马克思主义政党领袖的宏大气魄和政治智慧,面对国内外形势新变化和实践提出的新要求,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带领全党积极进行理论探索和实践创新,以全新的视野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深入回答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什么样的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怎样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重大时代课题,取得重大理论创新成果,提出一系列原创性观点,集中体现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十九大、十九届六中全会提出的“十个明确”、“十四个坚持”、“十三个方面成就”概括了这一思想的主要内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必须长期坚持并不断丰富发展。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性锻造中更加坚强有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焕发出蓬勃生机,取得一切成就的根本原因就在于有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导,归根到底在于我们始终坚持了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进程,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开放、创新、发展的过程,因其开放而不断吸收文明成果,因其创新而接续回答时代课题,因其发展而始终傲立时代潮头。


二十大报告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指明了新时代怎样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方向和途径。推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新时代坚持发展马克思主义的科学路径。通过“两个结合”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是马克思主义行的内在逻辑。第一,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积累的宝贵历史经验。百年党史就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历史,什么时候结合得好,什么时候就能推进事业发展、推动理论发展,这是百年党史的基本经验;什么时候理论脱离实际,什么时候理论就会僵化教条、事业就会遭受损失,这是百年党史留给我们的血的教训。第二,马克思主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才能根深叶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人民在长期生产生活中积累的宇宙观、天下观、社会观、道德观的重要体现,同科学社会主义价值观主张具有高度契合性,这是能够结合的先天禀赋。马克思主义诞生以后,最先传到的不是中国,为什么中国人民接受了马克思主义,最先接触马克思主义的那些国家却没有接受,根本原因就在于他们没有中国这样的历史基础和群众基础。推进马克思主义“两个结合”,既是理论需要,也是实践要求。理论只有武装群众、走进实践,才会随着实践发展而不断发展并成为物质的力量。人民群众只有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武器,才能从自发到自觉推动实践运动。坚持把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贯通起来、同人民群众日用而不觉的共同价值观念融通起来,夯实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基础和群众基础,马克思主义才能在中国牢牢扎根、根深叶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两个结合”的重大成果,科学社会主义来自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来自中国实际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脱离中国实际和中华文明,中国特色就失去了源头,马克思主义就失去了根基,就不会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二十大报告用“六个必须坚持”,明确了新时代怎样坚持好、运用好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方法论的具体要求。思想理论只有深入到哲学层面、提升到哲学高度才会深刻,理论的永恒魅力就在于其世界观方法论以及蕴含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新时代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继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两个结合”,首先要把握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属性。坚持人民至上,就解决了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立场问题。世界观是用来观世界的,站在哪里看世界、和谁站在一起看世界至关重要。坚持人民至上,才能站稳人民立场,站到历史至高点。中国的问题必须从中国基本国情出发,由中国人自己来解答。自信自立是自强的前提,坚持自信自立才能高扬理论创新的精神品格,没有自信自立永远不能独立解决自己的问题、不能提出原创性理论成果、不能自强于世界舞台。守正创新才能行稳致远。守住马克思主义正道,正确的坚持守正,不合时宜的创新发展。敢说前人没说过的话,敢做前人没做过的事,既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也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回答并指导解决实际问题是理论创新的根本任务,始终坚持从问题出发,坚持矛盾观点,不断提出真正能够解决问题的新理念新思路新办法,推动理论发展完善。系统观念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联系的、全面的、发展的观点和系统论结构、功能、开放的观点,是我们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论基础。按照党的二十大要求,正确处理“五个关系”,不断提高“七个能力”,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整体性推进党和国家各项事业提供科学思想方法。中国共产党不仅要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还要为人类谋进步、为世界谋大同。坚持胸怀天下,就是放大格局、拓宽视野,既要横看全球,又要纵看历史,深刻洞察人类发展进步潮流,积极回应各国人民普遍关切,致力于实现人类共同价值,为解决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作出贡献,推动建设更加美好的世界。


(作者:王艳,系日照市委党校副教授,现在新疆麦盖提县委党校参加援疆工作)


责任编辑:白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