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时尚青年到革命战士
学习雷锋好榜样
3月5日,是毛泽东主席“向雷锋同志学习”题词62周年纪念日。
假如雷锋还活着,1940年出生的他已经是一位85岁的老人了。
在这个特殊的日子,总觉着应该写点什么。
2012年、2013年的时候,@董博士相继写出两个专版《15个关键词透视雷锋精神》《9个细节透视雷锋热》,在《解放军报》刊登,当时还引起了一些反响。
如今,考虑@和光恒道公众号的定位,早餐时不期然萌生一个想法:假如雷锋去经商,会怎样?
对,就写这个题目吧。先后咨询DeepSseek与Kimi,都认为这是一个很有意思、很有趣的话题。
但愿,@董博士能谈出一些意思和趣味来,不让您失望。
入职篇
拒绝高薪 只为梦想
雷锋当年曾经这样说:“我决心做个好农民,争取驾起拖拉机,耕耘祖国大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将来,如果祖国需要,我就去做个好工人,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出把力。将来,如果祖国需要,我就参军做个好战士,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保卫我们伟大的祖国。”(在小学毕业典礼上的发言 1956年7月15日)
当年,雷锋确实这样做的:小学毕业后,当了不到半年的农民、两年通讯员、一年工人,还当了两年半的兵。当农民期间,雷锋因为有文化,先是被分配做兼职记分员,秋季征收粮食的时候,又被选调当秋征助理员。担任乡通讯员后,除了做好本职工作之外,他还起早贪黑做统计、制表格。
有谁能事先准确地描绘出自己的未来之路?雷锋不是预言家,但他的人生轨迹,竟然与小学毕业时那番热情洋溢的畅想完全重合!是命运格外垂青于他吗?好像是,又不完全尽然。雷锋提出当好农民、好工人、好战士三个目标,用今天的眼光看,职业路径完全不同,为什么他能逐一做到?一个人成功还是平庸,很大程度上就看有没有远大目标,这目标是不是契合国家的需求、时代的需要,而本人是否在这种需要面前积极争取,勇于承担。
假如年轻的雷锋生活在今天,说不定他还会踏入商界。您看,国家现在多重视民营企业啊!
按照雷锋的性格,他求职肯定不走寻常路。如果他光荣退役之后,以一名退役军人的身份求职,那些大公司拿着高薪、配豪车的优厚offer,在他眼里,可能都比不上一个能真正为社会创造价值的小岗位。
所以,在@董博士看来,他可能会拒绝豪华写字楼里的高管职位,转头钻进一家专注解决社区难题的创业小公司。
“我不在乎工资多高,我就想看看怎么能让大伙的生活变得更好!”雷锋大概会这样坚定地说,一众老板和许多HR估计也会惊掉下巴。
经营篇
客户至上 服务逆天
雷锋当年曾经这样说:“毕业后,工厂要给我36元带学员的师傅钱,我没要。”(雷锋日记 1959年11月20日)当年,雷锋确实这样做的:农场开拖拉机,他每个月拿32元;鞍钢做学徒,每月拿22元;等他成了熟练工人,每月工资拿到38元;参军后,每月只有6元津贴。雷锋每次“跳槽”,收入都在减少。一位工人师傅问雷锋,为什么要来鞍钢?他说,为了“1070”。“1070”是当年党中央定下的钢铁指标,要求1958年全国钢产量翻番,达到1070万吨。不仅如此,雷锋还能做到“凡事不斤斤计较”,他说:“我要永远愉快地多给别人,毫不计较个人得失……”(雷锋日记 1962年3月7日)在一次训练中,运输连代理副指导员庞士元跟随雷锋的车,发现他驾驶起来手忙脚乱,满头大汗。庞士元追问得知,轮到雷锋驾车的时候,班长让他去打扫卫生或者给菜地锄草去了,便认定雷锋被人穿“小鞋”了!雷锋却说:打扫卫生、锄草的事情毕竟要有人做,其他战友先学也好,自己努把力一定能赶上。
计较是人性最可怕的缺点之一,它会让我们失去太多太多宝贵的东西。一个快乐的人,很多时候并不因为他拥有的多,而是因为他很少去计较。不计较的雷锋,赢得了周围人的好感和信任,也让自己活得更加轻松。假如雷锋去经商,按照他的脾气性格,做起生意来,客户体验简直“无敌”了。卖产品,售前帮客户把需求摸得透透的,“大哥,您家这情况,这款产品最适合,功能不多不少,全是您用得上的!”售后更是一绝,不管多晚,客户一个电话,他骑着那辆擦得锃亮的电动车就飞奔过去了。请设想这样的情景,客户家的用品出了小毛病,晚上十点多了,雷锋二话不说就上门,修完还顺便帮客户把家里的卫生打扫了一遍,客户会怎样?肯定感动得热泪盈眶哇,“买东西还送家政服务,这哪找去啊!”这位客户真幸运,谁叫他碰上雷锋呢!雷锋企业的口碑一传十、十传百,生意越来越红火。
竞争篇
良性竞争 共同进步
雷锋当年曾经这样说:“只要我们有叫高山低头、河水让路的气概,是没有战胜不了的困难的。”(雷锋日记1958年11月×日)当年,雷锋确实这样做的:他所在运输连,有一辆苏式老嘎斯卡车,机件老化,耗油量大,大家谁都不愿开。雷锋主动申请开这辆车。为降低油耗,他用心钻研,摸索出许多节油小窍门。后来,这辆车成了连里的节油车。这一切并非偶然。
雷锋生前战友曾回忆,雷锋是个车迷。每次乘公共汽车,他总是站在司机后面,细心观察司机临机处置各种情况的驾驶动作。正因如此,已有10多年历史的车型老旧,到了雷锋手中,尽管机件磨损严重,车况不佳,是出名的“耗油大王”,可他仍然摸索出一套节油的窍门。
像雷锋一样敢于迎接挑战,才能让人生更加精彩;像雷锋一样善于解决难题,才能让生活更有滋味。有勇有谋,创新之路就会多一些坦途。把岗位当作支点,给信念以升腾的空间,从不轻言不可能,也绝不相信会失败,这实际上也决定了雷锋为什么总能实现一个又一个梦想。当工人的时候,雷锋有一次参加焦化厂宿舍施工,天气寒冷,泥的黏性降低,砖砌不牢,便提出往泥里掺进沙子、蒿草试一试,果然奏效。砖墙砌高了,他又发明“横杆吊斗运泥法”运泥,还可以吊砖、吊瓦。四两拨千斤,靠的是一种巧劲。雷锋思考问题注意把握两面理,做事讲方法讲技巧,所以他想做的事,大都能做成,还有好效果。假如雷锋去经商,面对竞争对手,他决不会搞那些尔虞我诈的手段,反而主动分享经验。“张老板,我最近研究出一个提高客户满意度的小窍门,咱们一起试试?”一来二去,整个行业的服务水平都跟着提升了。
不难设想,一些商家心里也一定会有一盆苦水往外倒:“跟雷锋竞争,太难了,我们只能跟着他做好事了,不然根本没活路啊!”
团建篇
凝聚人心 快乐工作
雷锋当年曾经这样说:“我要牢记这样的话:永远愉快地多给别人,少从别人那里拿取。”(雷锋日记 1961年10月12日)当年,雷锋确实这样做的:冬季驾驶推土机,最辛苦的是检修和清洗发动机滑油泵。在鞍钢工作时,他学会这套程序后,再也不劳烦师傅李长义了。每次都抢先钻进车盘下面,等干完活儿出来,他常常浑身已被泥水渗透。一次把事做到人心坎上,不难。对每个人、每个时候都如此,可能就是一种考验。雷锋经得起这种考验。有人说,在他身上,“浸透着黑白照片的气质,干净、灿烂,令人回味”。雷锋给人以永远的启示:“给”永远比“拿”愉快,把帮别人当作自己的福,快乐就会相伴到永远。很早的时候,雷锋就是这样。1955年下半年,国家提出在5到7年内基本扫除文盲。还是小学五年级学生的他毛遂自荐,当扫盲夜校的语文教员。开课当天,他不看课本也不看资料,就在黑板上写下一句:李一婶插秧,一天八亩。种地的人都知道,一个人就是累死,一天也插不完八亩地的秧。教室里顿时哄堂大笑,不过很多人很快记住了这几个字。几个月下来,雷锋被望城县评为“模范教员”,这是他平生第一个县级奖励。当特长成为雷锋的立身之本,他在每个岗位上都显示出了优秀。雷锋的特长并非天生,为了拥有一个个特长,他付出了常人难以付出的汗水和心血。
假如雷锋去经商,在雷锋的企业,有特长的他搞团建既不会简单地吃吃喝喝,也不会简单地带着员工去敬老院做义工,去山区给孩子们送学习用品,而是把这一切做得有声有色、趣味盎然。假如雷锋去经商,商业世界或许会少一些套路,多一些真诚;少一些恶性竞争,多一些携手共进。这样的商业氛围,想想都让人充满期待。
说不定,真有一天,会出现更多像雷锋一样的企业家,让商业和公益实现完美融合,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
追问篇
假如真的 您会咋看
在《15个关键词透视雷锋精神》一文中,@董博士从家国情怀、服务人民、敬业如魂、锐意创新、勤勉创业5个方面,写出了雷锋身上的15个特质:用行动表达感恩、把梦想亮出来、最想见到毛主席、雷锋当年学的谁、给人一片阳光、凡事不斤斤计较、舍得眼前利益、把小事做到位、及时改正自身缺点、敢给自己出难题、抓住每一次机会、做事善用巧劲、养成精打细算好习惯、靠一技之长立身、不抱怨不找借口。在《9个细节透视雷锋热》一文中,@董博士又从青春雷锋的魅力、时代雷锋的活力、永生雷锋的魔力3个层面,以9个细节审视雷锋热的必然:雷锋的读书计划、雷锋制服了“油老虎”、雷锋3次梦见毛主席、“雷锋存折”有了新延续、一部电影催生雷锋“职业传火人”、雷锋网游网站犹如雨后春笋、走出国门的雷锋、生活在中国的“洋雷锋”、喜看“人类英雄”的诞生。而今,在《假如雷锋去经商》一文的最后,@董博士不妨先说一个观点:假如雷锋去经商,商界因为有了雷锋这条“鲶鱼”,一定会“卷”出新高度!——这当然是好事一桩!
接着再想提一个具体问题:假如雷锋去经商,您猜他会成为什么样的商人?
倘若以今天的企业家为例,是成为高调做公益的陈光标,还是高科技企业创始人任正非?@董博士觉得两个都不是,因为:
他不是为上亿农民和城市家庭“吃饭”大计而奔忙的刘永好,就是秉承“用真品,换真心”的胖东来创始人于东来。
或换言之,在@董博士看来,刘永好、于东来身上的雷锋特质更多一些。今天,时值全国两会隆重召开,@董博士甚至觉得,假如雷锋去经商,他一定也会以突出成就而成为全国人大代表或全国政协委员,带着议案或提案,前来北京参加全国两会。
——您认为呢?
(作者简介:董强,山东大学博士,中央媒体从业者,出版有《为不朽的灵魂歌唱》《解放军为什么能执行》等专著。)
值班编辑:白 雪、显 洋
技术支持:李馨雨、刘彤
值班总编:闫金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