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首页 > 视频专区 > 人物专访 > 正文

《扬帆》:周恩来侄子周秉和的讲述把人们带入激情燃烧的岁月

来源:中华魂网 · 2022-08-13 01:50:49

为纪念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80周年,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由中国延安精神研究会等单位联合举办的大型文艺演出《灯塔》在北京香山革命纪念馆隆重举行,引起强烈反响,受到社会广泛关注。


《中华魂》网连续播发演出视频,今天播出第二篇章《扬帆》,敬请关注!



第二篇章《扬帆》


今年是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80周年。“讲话”的核心问题,毛泽东同志把它归结为一个“为什么人”和“如何为”的问题。“创作”在前,“表演”在后,本次纪念活动以讲述“创作”的故事为重点,将史实艺术化。通过讲述延安时期、新中国成立至改革开放、党的十八大以来三个阶段中的名剧、名曲、名作、名著、名篇、名诗、名画“创作”的故事。综合立体地呈现出80年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文艺事业的光辉历程。“讲话”犹如“灯塔”照耀着新中国文艺事业的航程,指引着我们向着更光辉灿烂的明天扬帆远航。


主持人江平:当年毛泽东同志在延安发表《讲话》期间,周恩来同志领导南方局,一面同国民党边谈判边斗争,一面发展我们党的统一战线。总理虽没有亲临会场,但在《讲话》精神贯彻落实上做了大量工作,哪些细节您印象比较深?


周秉和:伯父高度重视党的文艺工作,1961年6月,中国电影工作会议期间,在香山革命纪念馆亲切接见与会代表,决定设立一个由观众投票产生的“百花奖”,促进电影艺术“百花齐放”。在照合影照时,还主动把“C”位让给艺术家,自己站在第三排左手第三位。1962年、1963年连续参加了“百花奖”颁奖典礼。电影《红色娘子军》获首届最佳故事片“百花奖”。


周恩来侄子周秉和(中)讲述伯父关心党的文艺工作往事


“一切种类的文学艺术的源泉究竟是从何而来的呢?作为观念形态的文艺作品,都是一定的社会生活在人类头脑中的反映的产物。革命的文艺,则是人民生活在革命作家头脑中的反映的产物……”舞台上,周秉和(周恩来侄子)与中国传媒大学博士研究生嘉央桑珠深情地诵读着。随着新中国的成立,《讲话》精神继续影响着新中国的文艺创作和文艺事业的发展,新中国的文艺事业开启了扬帆之旅。


在第二篇章《扬帆》中,中国电影乐团的中国电影主题联奏《经典·记忆》把人们带入到那战火纷飞的岁月。


“在朝鲜的每一天,我都被一些东西感动着,我的思想感情的潮水,在放纵奔流着;我想把一切东西都告诉给祖国的朋友们,……谁是我们最可爱的人呢?我们的战士,我感到他们是最可爱的人。”刘欣饱含深情的配乐朗诵《谁是最可爱的人》(节选),让观众真切感受到朝鲜战场的残酷和志愿军战士的勇敢、刚强和可爱。


当年,作家魏巍穿行在人民志愿军的阵地和战地医院,通过他的笔描绘出参加抗美援朝的志愿军战士真实感人的故事。他的这篇《谁是最可爱的人》一经报道引起强烈的社会反响,激励了朝鲜前线广大指战员的斗志,鼓舞了祖国人民努力生产、支援前方的干劲,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成为中国站起来扬帆远航的重要标志。


著名播音员、朗诵艺术家虹云与国家一级演员刘纪宏朗诵《回延安》


著名女高音歌唱家黄华丽倾情演唱歌剧《洪湖赤卫队》选段《看天下劳苦大众都解放》,著名播音艺术家虹云、刘纪宏为大家带来了诗朗诵《回延安》情深意切;青年男高音陈苏威演唱的《北京颂歌》和青年女中音陈冠馥演唱的电视剧《渴望》的主题曲《渴望》,都让观众在音乐中感受到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朗诵艺术家张宏朗诵了《平凡的世界》的选段,让观众从作品中感受到那个时代的青春力量;第二篇章的最后,青年女高音毛一涵与北京模范合唱团、北京宝塔山合唱团一同献上了一曲《在希望的田野上》。


著名朗诵艺术家张宏朗诵《平凡的世界》


(作者:丁一、李宽、红升,摄影:任世杰 )


责任编辑:白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