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首页 > 延安精神 > 正文

【我的延安情】延安大学教会我如何践行育人使命

来源:中华魂网 · 2022-10-06 14:25:05

“几回回梦里回延安,双手搂定宝塔山……”延安,见证了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共中央在延安13年的峥嵘岁月和建立的千秋伟业。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实践铸就了延安精神,现在或曾经战斗、工作、生活在延安,以及到访过延安的人们与之结下的深情,就是延安精神的实际传承。

一次延安行,一生延安情。《中华魂》网开设“我的延安情”专栏,旨在通过您讲述亲身经历的故事,让广大读者滋养初心、淬炼灵魂,从中汲取奋进的力量。欢迎来稿!——编者

(投稿邮箱:zhonghuahun1921@126.com )


谈延安精神,我想先从延安谈起。每提起延安,无不从革命圣地说起。是的,延安是革命圣地,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彭真曾说:“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把延安叫革命圣地,‘圣’在什么地方?‘圣’在延安精神和延安作风。”


延安与我,有着与众不同的情怀。2005年初到延安,绵延起伏的黄土高原,四面环山,空旷、压抑和贫瘠,说实话没有半点考上大学的喜悦,更多的是失落和些许的惆怅。当我没有选择或者说不得不面对的时候,我对延安的认识和情感在日后的学习、生活和体验中慢慢被改变。


延安大学


在延安读大学的4年时间里,我数次探访党中央机关旧址,瞻仰毛主席、刘少奇、周恩来、朱德等老一辈革命家的故居。徜徉枣园,漫步杨家岭,驻足延河边,远眺宝塔山,身临其境地感受中国人民争取民族解放的艰苦卓绝奋斗历程。在简陋的窑洞里,昏黄的油灯下,毛主席伏案疾书写下《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实践论》《矛盾论》《论持久战》《新民主主义论》《论联合政府》等光辉篇章,指明中国革命的方向。在枣园、王家坪、杨家岭、中共七大等革命旧址和延安革命纪念馆,一孔孔简陋的窑洞,一件件朴素的陈设,一幅幅珍贵的图片,生动地再现了老一辈革命家不屈不挠、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和高尚情操。


在延安的4年,我目睹了当时新中国的缔造者们领导中国革命所处的工作、生活环境。在延安大学,我全面、系统地学习专业文化课程,时常聆听教授、专家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史、世界史等的讲解和分析,逐渐明白中国革命为什么能够成功,为什么在那样极度匮乏和艰苦的条件下,成千上万的热血青年,以“打断骨头连着筋,爬也爬到延安城”的勇气和毅力,冲破重重关卡,从祖国的四面八方奔向延安,投身革命,为中华民族、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当时,我还是一名青年学生,对延安、对延安精神的体会和感悟现在看来仅停留在表面。今天,再回过头来看时,这份朴素、真挚的情感已滋养我的心田、浸润我的血脉。


2017年流淌着红色血液的母校迎来了建校80周年,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批示。延安大学与中国共产党和共和国的发展休戚与共、同频共振,正如延大校歌所唱的那样:“霞光辉耀,红旗飘扬,同学们齐声欢唱,歌唱光荣的母校,延大呀社会主义的大学堂,你用马列主义和专业知识把同学们武装,为挽救祖国危亡,为争取民族解放,延安的英雄儿女贡献了革命的青春和力量,前进呀前进,革命的熔炉,永放光芒……”,这所光荣传统的大学,是新时代延安精神的传播中心。所以说,作为新时代的延大人,传承和弘扬延安精神是使命和担当所在。


我很感谢自己当初的选择,感谢这片故土赋予我前行的力量,感激母校对我的培养,感恩老师给予我文化滋养,感谢淳朴善良的老区人民。在延安,我找到了人生方向,明确了人生的价值所在;在延安大学,我秉持“立身为公、学以致用”的校训,圆满完成了学业,实现了继续攻读硕士研究生的梦想,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不得不说,延安浓郁的风土人情、厚重的红色文化、革命精神的洗礼深深地影响了我、改变了我,也成就了我,这是普通的“小我”对延安及延安精神的朴素认知。


今天,当我成为高校的一名人民教师时,给大家分享有关延安的故事、延安精神的内涵和时代价值时,这不仅是对母校、对故土的回馈,更多的是对延安精神的赓续和传承。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抛弃传统、丢掉根本,就等于割断了自己的精神命脉;丢掉了好传统好作风,就是自毁前程。走得再远、走到再辉煌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路,不能忘记为什么要出发”,所以,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延安精神始终是指引我们奋进的明灯。这也是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提到弘扬延安精神的意义所在。对于今天身处新时代的大学生来说,不再需要他们像革命先辈们那样抛头颅、洒热血,但需要他们从延安精神中汲取力量,做新时代延安精神的传承人,这是历史赋予当代大学生的光荣使命,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历史重托。


当人民教师是无上光荣的,我们要珍惜这份光荣,爱惜这份职业,严格要求自己,不断完善自己,努力做学生锤炼品格的引路人、学习知识的引路人、创新思维的引路人和奉献祖国的引路人。


身为一名人民教师,我常常思考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怎么培养人?读大学时,我时常被我的老师们感动不已,他们精神矍铄、满腹经纶、激情满满,散发着智慧和光芒。如今,我和我的老师们一样做着教书育人的工作,要自觉用延安精神滋养教育初心,践行育人使命,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动参与社会实践,对党情、国情、社情、民情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学习,增强教书育人工作的针对性和实践性,努力成为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共产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


我们地处渭南,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和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形成的渭华起义革命精神与红船精神一脉相承,与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等一起,是我们党宝贵的精神财富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学校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充分挖掘红色资源,紧紧围绕学校百年办学历史、优秀校友和老一辈革命家的英雄事迹,引导青年学生将爱国之情、强国之志,融入到报国之行中去。


此外,我们借助平台优势,着力提升教书育人能力。充分发挥三个平台的优势,一是发挥延安精神研究会的功能,定期不定期地就弘扬和传承延安精神进行交流、学习和研讨,在学术交流的过程中引发深思和启迪,不断提高理论研究能力和水平。二是发挥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的作用,推动广大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积极参与延安精神的研究工作,增强其讲授延安精神的信服力。三是发挥学校理论宣讲团的功能,从2018年起,我们已经连续两年在全校范围内开展了理论宣讲活动,影响广泛、意义深远,今后我们将围绕弘扬和传承延安精神开展专题宣讲,扩大影响力和传播力。


如何在青年学生中弘扬和传承延安精神,我认为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是加强理想信念教育,让延安精神根植内心。加强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帮助他们树立科学理想,坚定崇高信念,离不开对他们进行中国革命的历史教育。延安精神的产生、形成和发展的过程,就是一段伟大的中国革命的历史。延安精神的科学内涵就是中国革命精神的具体体现。把弘扬延安精神和加强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结合起来,帮助大学生树立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坚定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坚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


二是广泛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内化对延安精神的认可。社会实践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是将理论知识和社会实际结合起来的重要途径,对于促进大学生了解社会、了解国情,增长才干、奉献社会,锻炼毅力、培养品格,增强社会责任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以延安精神为主要内容开展的社会实践活动包括到延安实地考察,观看与延安有关的革命电影、电视和纪录片,听有关延安精神的讲座等。通过组织上述实践活动,让同学们将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写成考察报告、观后感和心得体会,能更好地将延安精神和大学生们的实际结合起来,给当代大学生带来心灵上的震撼,从而内化对延安精神的认可。


三是充分利用网络平台,积极宣传延安精神。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建设与延安精神相关的专题网站、微博、微信等,将革命战争中流传的英雄事迹、战争战役、伟人故事等利用广播、院报、专栏等进行宣传和推广。同时引导大学生通过微博互动、微信留言等方式,开展话题讨论、演讲比赛、知识竞赛等活动,全面提升延安精神在学生中的覆盖面和宣传效果,提高学生学习延安精神的主动性。


“几回回梦里回延安,双手搂定宝塔山。千声万声呼唤你,母亲延安就在这里!”这是著名诗人贺敬之的代表作,是对革命圣地延安的真挚情感和对延安精神的礼赞,也是时常萦绕在我耳畔的声音,时刻提醒我,无论走得多远,延安始终是我心中的沃土和精神家园。


(本文选编曲自《渭南延安精神研究》,作者:王晓莉,系渭南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


责任编辑:林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