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首页 > 延安精神 > 正文

【“我的延安情”征文】美丽的延安有我的根

来源:中华魂网 · 2023-05-30 23:02:11

“几回回梦里回延安,双手搂定宝塔山……”延安,见证了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共中央在延安13年的峥嵘岁月和建立的千秋伟业。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实践铸就了延安精神,现在或曾经战斗、工作、生活在延安,以及到访过延安的人们与之结下的深情,就是延安精神的实际传承。

一次延安行,一生延安情。《中华魂》杂志社、《中华魂》网举办“我的延安情”征文活动,旨在通过您讲述在延安经历的故事,让广大读者滋养初心、淬炼灵魂,从中汲取奋进的力量。——编者

投稿邮箱:zhonghuahun1921@126.com,投稿时,邮箱主题和稿件首页均注明“延安情征文原创稿”。联系电话:010-67052722



几年前,我们全家一起观看了影片《红星照耀中国》。影片改编于同名纪实文学作品,采用纪实风格的创作手法,从新闻记者的视角再现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以探寻红色中国为目的的陕北之行,用亲身经历回答了红星为什么能够照耀中国的疑惑与追问。


影片中红军们一张张面黄肌瘦的脸让我久久不能忘却,正如斯诺所写,“他们松弛的肉已经皱褶,眼睛凸开而看不清东西,身上每一根骨头都显出来。”但为了保存革命的火种,为了建设一个新中国,无数战士毅然踏上浴血奋战之路,谱写了一首首磅礴又壮烈的乐章。


长征的艰辛是常人无法想象的,年幼的小侄女不能完全理解那段历史,发出了一连串的疑问,“树皮能啃吗?皮鞋能吃吗?”母亲语重心长地告诉她,不吃就会活活饿死,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是先辈们用血肉一点点筑就的。小侄女恍然大悟:“所以您和爷爷平时省吃俭用,就是这个原因。”



祖孙俩的对话,勾起我对父母勤俭一生的回忆。为了供我们姐弟3人上学,在黄土地刨了大半辈子的父母,对待自己唯有“苛刻”两个字勉强可以形容。我的家乡在陕西省清涧县,字字带水,却为水所困。为了省水,洗菜的水留着刷锅、洗碗、浇菜、拌猪食等。除非出门走亲戚,平时很少洗漱。


父母晚年随弟弟迁居延安,逢人便说:“我们这辈子知足了,做梦没想到能住上楼房。”但勤俭节约的生活习惯早已根深蒂固。每每看到小区垃圾桶里的废纸、塑料、金属、衣帽鞋袜、残羹冷炙,他们便忍不住感叹道:“现在的人太幸福了,好端端的东西都丢了。”但凡遇到废纸、饮料瓶,他们就会拾回家。我们几番劝说都无济于事,反倒常常跟我们说:“家里吃的、喝的都得花钱买,开销那么大,我们也帮不上什么大忙,能攒一分是一分。我们不偷、不抢、不骗,捡个瓶子换点零花钱不丢人。咱庄户人过日子就得像燕子衔泥,一点点地攒。”


侄女过生日,学校几个小朋友要为她庆生,本想在饭店聚餐,母亲却执意要在家炸油糕。不仅是因为油糕寓意年年高升,寄寓着对孩子平安顺利的美好希望,也因为在家吃饭能省下一笔钱。几番交涉无果,我们只能应了母亲的要求。


次日,母亲一大早便到集市采购,有条不紊地开始准备工作。一桌丰盛的生日餐,让孩子们个个吃得挺胸凸肚,炸油糕更成了宴会焦点,小朋友们你一个我一个,根本停不下来。看着大家享受的样子,母亲开心极了,一边说着“别急,人人都有份”,一边欢欢喜喜地把刚出锅的炸油糕分给大家。


干起活来风风火火的母亲,似乎忘记自己已是古稀之年的人。生日宴结束,才发觉自己早已两腿发软站不稳了。大家担心坏了,母亲却满脸透着幸福和满足。


小区附近有一口天然水井,母亲总是去拉水,还说井水煮的粥比自来水煮的好吃。其实,我们心里知道,母亲那是为了多节省一点水。拉水也成了她的日常习惯,不论是数九寒天,还是酷暑盛夏,总能看到她推着一辆小车,一趟又一趟地运水回家。有次,母亲去打水,几个小时不见回家,家人心惊胆战地前去寻找。水井旁只有盛满水的小车,却不见母亲的踪影。家人急得团团转,多方打听母亲下落,她却扶着一个受伤的小朋友回来了。原来,这位小朋友摔了一跤,头磕破了,母亲带孩子去卫生室处理伤口了。听到这里,一家人悬着的心才算落了地。


我的母亲只是千千万万中国母亲的一个缩影。为儿孙操劳一辈子,默默付出,不求回报,用自己的方式践行着延安精神,也在不知不觉中影响着后辈。难道她们不正是延安精神的一部分吗?她们那一代人从未忘记硝烟战火,那段历史从未在的记忆里走失,而是越酿越陈,浸染着下一代。


延安精神是我们的传家宝,她是一种进步精神,一种向上精神、牺牲精神,更是一种胜利精神。战争时期,延安精神引领陕北百姓和全国人民义无反顾地跟随中国共产党展开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和平岁月,延安精神犹如一条清流,洗涤人们的心灵;犹如温暖的阳光,给予人们温暖;更如一面旗帜,指引前进的方向。



美丽的延安有我的根。她是那样朴实无华,如同一个山区农人,浑身洋溢着纯粹的乡土气和浓郁的泥土味,是那么亲切与朴实,指引一代代的中华儿女艰苦奋斗,谱写着历史新篇章。


(作者:白东芹)


责任编辑:林静

特约编辑:江淮

值班编辑:白雪 李宽

技术支持:李馨雨

值班总编:闫金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