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首页 > 延安精神 > 正文

【“我的延安情”征文】延安精神,我一生的精神财富

来源:中华魂网 · 2023-05-31 11:48:32

“几回回梦里回延安,双手搂定宝塔山……”延安,见证了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共中央在延安13年的峥嵘岁月和建立的千秋伟业。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实践铸就了延安精神,现在或曾经战斗、工作、生活在延安,以及到访过延安的人们与之结下的深情,就是延安精神的实际传承。

一次延安行,一生延安情。《中华魂》杂志社、《中华魂》网举办“我的延安情”征文活动,旨在通过您讲述在延安经历的故事,让广大读者滋养初心、淬炼灵魂,从中汲取奋进的力量。——编者

投稿邮箱:zhonghuahun1921@126.com,投稿时,邮箱主题和稿件首页均注明“延安情征文原创稿”。联系电话:010-67052722



延安,是从我记事起就日思夜想、魂牵梦绕的地方。2019年11月17日,退休4年的我,终于圆梦延安。那天早晨,我在瑞雪纷飞中漫步枣园,心绪久久不能平静——延安,像灯塔一样指引着我前行,支撑了我半个多世纪,如今,我终于来了!


我出生在农村。20世纪60年代初,正值我上小学,家里经常有工作队员住,其中,印象最深刻的是一位名叫施风云的共产党员。他在我家住的次数最多、时间最长,平时和乡亲们同吃同住同劳动,闲暇时就给小朋友讲延安的故事。也是从那时起,我对延安有了最初的向往。那时候,我们村是全区最穷的地方,苞谷饭、白薯丝饭是饭桌上的“常客”。每到五六月,我们生产队就严重缺粮,为了不让乡亲们饿肚子,他到别的公社给我们借粮。他还为群众办了许多好事实事,父亲常说:“咱们村能点上电灯,全靠施书记!”天有不测风云,这样一位好书记却意外去世。应乡亲们请求,施书记的遗体被安放在我们村边的烈士陵园里。那天下午,天空下着大雨,从区政府到我们村4公里的土路上,不计其数的群众冒雨为施书记送行。那场景我永生难忘,我暗下决心,一定要去施书记口中的“延安”看一看。


中学时代,我接触到了延安精神。那个年代,教师特别缺乏,但幸运的是,我们班主任是从县一中调出来的优秀教师,文化水平高,知识面广。他把毛主席著作当教材,两年时间里,教授了我们许多名篇,还给我们讲解文章的背景和意义。也是在杨老师的课堂上,我知道了延安窑洞和南泥湾的故事,懂得了延安精神的丰富内涵。



回顾参加工作半个世纪的历程,延安精神始终支撑、激励着我前行。20世纪70年代,高中毕业的我回乡成了一名民办教师。起初,工作并不顺利,但我靠着艰苦奋斗的精神挺了过来。80年代初,我被招干到团县委工作。然而,不到半年,一纸调令又将我调到远离县城的民族乡工作,此后一待就是13年。


13载春秋,4700多个日日夜夜,我的青春岁月几乎都留在了农村基层。在那里,我经历过风风雨雨,尝过酸甜苦辣,面对工作压力,也曾徘徊、懦弱过,但一次次考验、一道道坎坷,我都挺了过来,因为在我心底始终有一股精气神,那是延安精神在支撑着我。在艰苦的工作环境中,我积累着一点一滴的进步,慢慢得到组织和群众的认可,我还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考取了省委党校大专班。


工作40余载,我经历过不同部门,担任过不同职位。我的人生并没有多么轰轰烈烈,但也不乏亮点:我坚持写作,从小豆腐块写起,至今笔耕不辍。多年来,我帮助单位和个人撰写修改文章不计其数,在各级报刊上发表了无数篇新闻稿件和文学作品,出版了公开发行的散文报告文学集《泥土》一书。我的书房里存放着48本大大小小的证书,每当我看到这些红本本时,自豪感油然而生,此生我没有虚度,此生我无怨无悔。


退休后,我踏上了弘扬延安精神之路。我发挥余热、发挥专长,加入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的“五老”宣讲团,深入社区、学校宣讲延安精神,还受聘为市政协文史委特约撰稿员,市延安精神研究会的会员、副秘书长。为弘扬延安精神,我深入农村、企业、社区、学校调研采访,撰写延安精神研究会的经验交流文章、理论文章、会员先进事迹文章等数十篇。在这期间,为迎接新中国成立70周年、建党100周年,我满怀激情撰写家乡的变化,为老干部撰写回忆录,为全国劳模、全国优秀党务工作者撰写报告文学,多篇文章获奖。


路漫漫其修远兮。回顾我的人生之路,延安精神是我的力量源泉,是我一生宝贵的精神财富,它照耀着我的昨天,支撑着我的今天,也引领着我的明天。践行延安精神,弘扬延安精神,将是我一生的奋斗目标。


(作者:宋应明)


值班编辑:白雪 李宽

技术支持:李馨雨

值班总编:闫金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