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回回梦里回延安,双手搂定宝塔山……”延安,见证了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共中央在延安13年的峥嵘岁月和建立的千秋伟业。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实践铸就了延安精神,现在或曾经战斗、工作、生活在延安,以及到访过延安的人们与之结下的深情,就是延安精神的实际传承。
一次延安行,一生延安情。《中华魂》杂志社、《中华魂》网举办“我的延安情”征文活动,旨在通过您讲述在延安经历的故事,让广大读者滋养初心、淬炼灵魂,从中汲取奋进的力量。——编者
我是一个耕耘着200亩土地的农民,也是3个孩子的母亲,一年四季都忙碌于我的200亩土地和孩子们的学习上。上小学那会第一次听到南泥湾这个地名是老师教我们的那首《南泥湾》,至此,南泥湾成为我最崇拜的地方之一,也是我一生非看不可的地方。
暑假孩子们都回家后,我决定带着他们“重走伟人路,领悟伟人精神”,专程去看看南泥湾。不管昔日的南泥湾是个怎样的情景,在我想来,她早已被著名歌唱家郭兰英老师的一曲《南泥湾》唱红了,唱醉了!
周日一早,我和孩子们带着一种精神的依托和期冀,从家乡千里迢迢赶往南泥湾。
我们的车沿着红色旅游线路驶进离市区45公里的南泥湾区域,眼前这条峡谷景色秀丽,风光旖旎,处处勃勃生机。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巨大金稻穗造型的稻香拱门、党徽广场和川道里牛、羊群的雕塑,旁边是“大生产运动广场、359旅创业基地和现代化农业园区”等。我被南泥湾的精神面貌陶醉了,被今天的南泥湾旧貌换新颜信服了,一颗涌动的心从心灵深处勃发而起,瞬间融入到这绿水青山、环境怡人之中。
远处那“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标牌,正在向我们述说:这儿曾经是荆棘丛生的荒芜山坡,当年359旅在这片荒无人烟的地带挥镢开荒,整整两冬三夏,使弯弯曲曲的山沟沟变成了“到处是庄稼,遍地是牛羊”的陕北好江南。
我们参观了359旅当年开垦种植的“二十亩”山凹田,瞻仰了椭圆形打谷场。打谷场的3个黄色石碾安然处之,齿壁上的黄色斑迹恰如359旅官兵当年碾谷时滴下的汗水。汗水换得五谷香,汗渍再现开荒景,我仿佛看到了生龙活虎的官兵开荒场景,置身于“解放区呀么嗬嗨,大生产呀么嗬嗨”的战斗现场……
1941年,由于日伪军的残酷“扫荡”和国民党顽固派的包围封锁,加上陕北、华北地区连年遭受水、旱、虫等自然灾害,抗日根据地财经状况和部队供应陷入严重困难的境地。为摆脱困境、战胜敌人的封锁,党中央和毛泽东号召陕甘宁边区军民积极开展大生产运动。八路军第359旅奉命开赴南泥湾垦荒,在“一把镢头、一支枪,生产自给,保卫党中央”的口号下,艰苦奋战,实行战斗、生产、学习三结合,终于战胜了重重困难,把一个荒无人烟的南泥湾,变成了到处是庄稼、遍地是牛羊的“陕北的好江南”,成为全军大生产运动的一面光辉旗帜,被誉为执行中共中央屯田政策的模范,受到了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的热情赞扬。延安全军大生产运动创造了宝贵的南泥湾精神,南泥湾精神极大地激发了抗日军民的生产热情,改善当时的物质生活,减轻了人民负担,密切了官兵关系和军政军民关系,增强了干部战士劳动观念和组织纪律性,为解放全中国奠定了坚实基础。
凝视南泥湾那屹立的党徽,有一种精神,清晰,更加清晰……,我抚摸着胸前衣襟上的党微徽章,在359旅纪念塔前深深的鞠了一躬!我仿佛看到了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事业中,从陕北大地上升起了一颗璀璨明珠,一块精神高地!
离开南泥湾已是下午时候,我们的车驶入延安市区。远远地就看到了宝塔山。孩子们顿时激动起来,顾不上去宾馆,忙请司机把车一直开到宝塔山下。
刚一下车孩子们就迫不及待地拉着我走进景区。迎面山崖下,出现一组摩崖石刻,上面刻着“嘉岭山”“先忧后乐”“高山仰止”等多组大字,书法出自范仲淹之手。
宋仁宗庆历四年(1044年)秋,范仲淹以陕西经略安抚副使,兼知延州。虽然范仲淹任知延州仅一年,却加紧练兵,修复堡寨,使延州一线防守西夏的力量大为充实;范仲淹还重视选贤任能,启用了狄青、杨文广等将领,使他们脱颖而出,屡立战功。自然,范仲淹还在延州留下墨宝,其中“嘉岭山”三字尤为抢眼。这三个字,每个字约4米见方,字体遒劲有力,洒脱豪放。不知为啥,一看到范仲淹三个字,不由就想起他在《岳阳楼记》中所高吟的名句。无数中华先贤烈士,就是心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志向,为中华的腾飞而舍生忘死,而砥砺前行,怎不令人感慨万分。
步入塔门,塔心室空间狭窄,阶梯贴墙而设。阶梯狭窄,只能容一人通行。而且,几乎就是直上直下,向上攀登,要手脚并用,极是费劲。好在塔的每一层都设有敞窗,使人感觉不到憋闷。顶层塔室很是狭窄,不过四面开窗,空气清新。山下,延河、南川河二水交汇之处Y形的延河水流潺潺,两岸楼厦如林,满目繁荣。
登上塔顶,环顾四周,全城风貌可尽收眼底。远处,那层层山峦之间,似乎有一种莫名的东西,硬了这群山,软了这流水,生动了谁也不会遗弃的文字,而我脚下的宝塔山和宝塔,也被久久物语了。
“滚滚延河水,巍巍宝塔山”。中共中央在延安13年,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与陕北人民同甘苦,指挥全国战场,留下了许多传奇故事。每每回忆这段历史,触摸这块土地,无不令人心潮澎湃,难以平静。这一段艰苦卓绝的奋斗历程必然会让历史永远铭记,这一种崇高理想必然会永远指引无数向往光明的人们,从这里升起的伟大希望必然会照亮中华民族的前进道路,这里的拼搏精神必然让中国与世界感动和震撼,正如美国记者斯诺所写的《红星照耀中国》,中国红星必将照耀世界。
此刻,我为自己是一名光荣的中国共产党党员而倍感自豪。我们伟大的党,靠着非凡的初心和使命,“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一步步由小到大、由大向强,创造出“世界上最大的政治奇迹”,更把党和一个国家的梦想、一个民族的向往、亿万人民的期盼紧紧融为一体,书写了人类历史上激动人心的发展篇章,引领着中国巨轮驶向复兴彼岸,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屹立于世界东方。
夜幕降临,各色的灯光打在宝塔、摘星楼、烽火台上,光芒四射,流光溢彩,恍若仙境。
“陕西是根,延安是魂。”我的灵魂再一次被净化、升华。隔着时空礼敬革命先辈和英烈的同时,我汲取到无尽的力量源泉。为了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走好今后的人生之路,作为一名普通的共产党员,我要将个人融入时代,积极投入时代大潮,写好中国梦的个人篇章,将延安精神发扬光大,让宝塔山永放光芒!
责任编辑:林静
值班编辑:白雪 李宽
技术支持:李馨雨
值班总编:闫金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