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首页 > 延安精神 > 正文

【“我的延安情”征文】红色之旅 延安圆梦

来源:中华魂网 · 2023-11-15 11:27:27

“几回回梦里回延安,双手搂定宝塔山……”延安,见证了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共中央在延安13年的峥嵘岁月和建立的千秋伟业。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实践铸就了延安精神,现在或曾经战斗、工作、生活在延安,以及到访过延安的人们与之结下的深情,就是延安精神的实际传承。

一次延安行,一生延安情。《中华魂》杂志社、《中华魂》网举办“我的延安情”征文活动,旨在通过您讲述在延安经历的故事,让广大读者滋养初心、淬炼灵魂,从中汲取奋进的力量。——编者


上小学时,就对革命圣地延安心里很向往,那时懵懵懂懂,把它和神仙居住的地方混为一谈了,以为圣地就等同于神仙居所,要不,毛主席咋能居住在那儿指挥中国革命呢?!上中学时,通过学习历史,学唱红歌,知道延安是1935年10月中央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中共中央的驻地。以毛泽东同志为首的党中央在此指挥并取得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也正如《延安颂》歌词中所说,在这里,“毛泽东把高坡黄土,筑垒成中国革命的基石”,所以延安便成为中国革命的圣地,这和民间传说中的神仙居所没有任何关系。


在陇东学院上大学时,对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有了全面的了解。因为陇东学院所在地的庆阳、华池、宁县、正宁、合水等县是陕甘宁边区政府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华池县的南梁革命根据地,是当时建立的陕甘边第一个苏维埃政府所在地。1930年,刘子丹、习仲勋等老一辈革命家就来到南梁生活战斗,他们钻梢林,爬高山,食野果,饮山泉,走村串户,访贫问苦,这里是和延安一样的一片红色热土。于是,通过对当年庆阳老区陕甘边革命史的了解,我对延安精神有了深刻的理解,当然,对以“巍巍宝塔山,滚滚延河水”为地标的革命圣地延安心里更加充满了向往之情。



我的延安之行是在我大学毕业30多年后才实现的。记得那是2021年秋天,一个天高云淡,秋高气爽的日子,我和家人、朋友一行踏上了自小心中的向往之地——延安的红色旅程。


延安,位于陕西省中部,黄河中游,黄土高原的中南部,自古就有“塞上咽喉”“军事重镇”之称,被誉为“三秦锁钥、五路襟喉”之地。延安,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人文始祖黄帝曾经居住在这一带。这里,如今是中国革命根据地城市中旧址保存规模最大、数量最多、布局最完整的城市。这里,有革命历史遗迹5808处,革命纪念地445处,珍藏革命文物近7万件。这里,正如《我要去延安》歌词中所说“龙脉浩浩,关山历历,中华民族的文明发祥地与中国革命的圣地,在这里重叠,革命文化成为这个地方最宝贵的财富,这个地方就是延安。”


如今的延安,不但已经是中国最大的红色旅游城市,而且是一个被绿色环抱的山清水秀、鸟语花香的山水园林城市,植被覆盖率已达80%以上,无处不是触目青翠,郁郁葱葱。美中不足的是,延安由于受地理条件的限制,路面相对狭窄一些而已。


本来,我们一行参观完黄陵县的黄帝陵时,天完全黑了,朋友提出黄陵县住一晚,第二天赶早去延安,可我去圣地心切,提出赶夜住延安,第二天多看几处革命遗址,时间会充裕一些。


也许,和我一样想法的人太多了。延安宾馆多,但当时还不预约,大一点的宾馆客人却大多爆满,有空房的四五星级宾馆又价位高得住不起。我们只好沿街一家一家地找,找了一个半小时,不得已住进老乡开的位置偏远的小旅馆内,房内也带卫生间,只是房小卫生条件差一些,房子隔音效果也不好,居住环境当然也差了。老乡不住唠叨,说像他家的客房,大宾馆最少一间300,他才要180,好像他是专搞慈善事业似的。倒是小宾馆门前的小饭馆内头上缠着白毛肚手巾作为陕北农民标志的老乡的农家白菜粉条炒肉,小米稀饭,量大味道可口,虽是极普通的陕北饭菜,但吃的人很舒坦,好像一下子拉近了我们和延安人民的距离,增加了对延安人民的亲近感。


第二天,天晴气爽。我们早早地买了门票,从山下步行一个小时就登上了梦寐中的宝塔山。


“居庙堂之上,处江湖之远。”只有亲身到了这里,感受和了解了这里,才可理解这句话对宝塔山的准确定义。宝塔山,海拔只有1100多米,古称丰林山,宋时改名嘉岭山,1935年红军长征到达陕北,中共中央进驻这里后,它成了革命圣地的标志和象征,故又叫宝塔山。宝塔山上有一高44米始建于唐代,现为明代建筑的八角形楼阁式砖塔,人们叫它宝塔,这里空气清新,视野开阔,登塔延安尽收眼底。宝塔山四周松柏苍翠,虽然山上没有成长几百年的参天大树,但也林木葱茏,环境优美,这在位于陕北黄土高原,水源不足的延安,实在是个奇迹。当然,这也倾注了延安当地政府对这块革命圣地标志之地的接力生态建设。80多年前,热爱进步,向往红色革命的青年学生不辞辛劳,跨过千山万水来到宝塔山,畅谈实践革命理想,让这里成为中国最有生机最富有革命激情的地标;新中国成立后70多年来,一代代青年人为了发扬“延安精神”,怀着崇敬之情,又从四面八方踏上了这片红色热土,感受当年这里的勃勃革命生机,接受革命传统教育。


杨家岭、枣园旧址、革命纪念馆,是每一个去延安的人必去之地。来到这里,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感受,但大家都是奔着一种革命情怀去的。在这里,面对毛泽东、刘少奇、朱德、周恩来、任弼时等老一辈革命家住过的窑洞,盖过的被子,坐过的椅子,用过的马灯、老式手摇电话机,亲力亲为侍弄过的一畦一畦的菜地,让我浮想联翩,感慨万千,心灵上受到极大的震撼和冲击!也许,每一个人的延安之行是旅游,又不是旅游。去过延安的人,回来后有人会说延安的旅馆贵,有人会说延安的饮食太单调,连饭馆里的吃饭桌还是陕北老式的大圆桌,但很少有人对延安的爱国主义教育景点有丝毫亵渎的言辞,因为去延安的人都是怀着一种崇敬的心情踏上去红色“圣地”之旅的,是为了圆脑子中打小就定格的“革命圣地红色记忆”的梦去的。


第三天早餐后,我们踏上了去南泥湾之旅。这一路,道路修缮得很好,40多公里路不到一个小时,我们就到了。南泥湾是一条纵横10余公里的溪谷,这里,天空白云悠悠;两岸山头青青,绿化得很是不错。我们花半个小时参观完当年开垦的大片梯田里绿油油的稻谷、大生产展览馆、毛泽东视察南泥湾旧居、九龙泉和烈士纪念碑,站在“南泥湾革命旧址”纪念碑前,望着远处的一孔孔清晰的窑洞,我的眼中立时浮现出《南泥湾》歌曲中所唱的当年三五九旅在王震将军的带领下,响应毛主席的号召,打破蒋介石国民党对解放区的经济封锁,自力更生,丰衣足食,官民开荒种地,热火朝天的劳动场面……



走出南泥湾,在去宜川县壶口瀑布的路上,朋友在车上又哼唱起了《南泥湾》的歌曲:“花篮的花儿香……来到了南泥湾,南泥湾好地方……”是啊,歌声让我又思绪万千,我想:南泥湾,不就是因为被这首歌曲唱神唱醉了,人们才络绎不绝地来到这里的吗?如今的南泥湾,在丰衣足食的太平盛世,为你我他,我们大家提供的不仅是可供参观的“稻谷金黄”的一片土地,而是一种叫做南泥湾的精神,它是“改变作风,提高素质”的延安精神的外延拓展。


2021年的延安之行,圆了我多年的“红色之旅”的梦想,但自己脑海中却永远磨不去“巍巍宝塔山”“滚滚延河水”的形象。如今,在习近平新时代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延安精神”的红色基因将融入你我他,我们每一个党员干部的精神血脉之中,激励我们用革命的红色文化熏陶思想,理想信念变得更加深沉而执着,精神品格变得更加高尚而坚毅,踔厉奋发,笃行不怠,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作者:魏建华


值班编辑:白雪 李宽

技术支持:李馨雨

值班总编:闫金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