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首页 > 延安精神 > 正文

【“我的延安情”征文】踏寻红色足迹 感悟延安精神

来源:中华魂网 · 2023-11-27 15:25:57

“几回回梦里回延安,双手搂定宝塔山……”延安,见证了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共中央在延安13年的峥嵘岁月和建立的千秋伟业。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实践铸就了延安精神,现在或曾经战斗、工作、生活在延安,以及到访过延安的人们与之结下的深情,就是延安精神的实际传承。

一次延安行,一生延安情。《中华魂》杂志社、《中华魂》网举办“我的延安情”征文活动,旨在通过您讲述在延安经历的故事,让广大读者滋养初心、淬炼灵魂,从中汲取奋进的力量。——编者


2023年10月25日至28日,咸阳市延安精神研究会组织部分会员赴革命老区陕北考察学习。我们一路踏寻红色足迹,途经两市八县,参观十个革命遗址,深切感受到中国革命胜利的艰苦卓绝,来之不易;无不感佩党中央、毛主席等老一辈革命家的远见卓识,雄才大略;深刻感悟延安精神的实质和灵魂;从而进一步认识到新时代继承发扬延安精神的重要性,进一步激发“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历史自觉和时代担当。


毛主席指出:“我说陕北是两点:一个是落脚点,一个是出发点。”1935年10月19日,中央红军到达陕北苏区的北大门吴起镇,结束了长征。陕北成了红军长征的“落脚点”,也是红军新征程的“出发点”。我们的参观历程,正是基于这两点,分为两大部分,一是毛主席党中央从进入陕北苏区到进驻延安以前的几个主要落脚点,如吴起,瓦窑堡,红都保安,以及洛川会议等革命遗址。二是毛主席党中央转战陕北的光辉足迹,如小河会议,神泉堡,杨家沟等革命遗址。同时,还顺道参观了绥德革命历史纪念馆和佳县东方红文化产业园。



在吴起县,我们首先参观了吴起镇革命旧址,接着来到中央红军长征胜利纪念园,瞻仰了中央红军长征胜利纪念碑,参观了中央红军长征胜利纪念馆。吴旗镇革命旧址包括毛泽东旧居、张闻天旧居等,皆为窑洞院落,分为南北两院,南院为毛泽东旧居。两院之间,有石砌过洞相连。从此,陕北窑洞就成为毛主席党中央领导中国革命的指挥部。来到中央红军胜利纪念园的胜利广场,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高耸入云的中央红军长征胜利纪念碑。纪念碑以“战胜艰难困苦,摆脱围追堵截,取得伟大胜利”为主题,是中央红军长征胜利到达吴起镇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的象征。在纪念碑北侧,坐落着中央红军长征胜利纪念馆。该馆依地形呈弧形修建,建筑采用陕北窑洞式风格。进入展馆的序厅矗立的是主题雕塑《落脚点 出发点》,采用标识化写意,形象地展示了中央红军长征的路线图,通体红色,状若熊熊燃烧的火炬。


瓦窑堡革命旧址坐落于子长市中山街,临街的大门低矮而普通。走进院子,迎面是毛泽东同志的巨型塑像,伟人两手叉腰,面部微侧,目视远方,显得从容不迫,胸有成竹。在这里,我们参观了张闻天旧居、毛泽东旧居和瓦窑堡会议旧址等。著名的瓦窑堡会议正是在下河滩二道街召开的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会议确定了中国共产党由土地革命战争到抗日战争的伟大转折时期的战略方针。会上,毛泽东同志在主题发言中深入分析了各阶级对抗日的态度,指出:半殖民地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不同于资本主义国家的资产阶级,它具有两重性,在亡国灭种关头有参加抗日的可能。


1936年6月21日,毛泽东等率中央机关离开瓦窑堡,于7月3日移住保安(后改为志丹县)。从此保安便成为中国革命的红都。志丹县保安革命旧址是一排依山崖而凿的石窑洞,原是民居,中共中央、毛泽东主席来到志丹后,当地居民主动腾出,供其居住和办公。我们跟随讲解员,逐一参观了毛泽东等中央领导同志的旧居。在这里,美国记者斯诺采访毛泽东,出版著名的《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使红军和中国革命为世界所瞩目。在这里,斯诺为毛主席拍摄了那幅头戴红军八角帽、身穿红军服的侧面照。在这里,迎来了经党组织营救出狱归来的著名作家丁玲,毛主席批准了她参军上前线采访的请求,并为她赠诗赞赏“昨日文小姐,今日武将军”。在这里,毛主席党中央确定了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战略方针。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为中央红军和平接管延安创造了机遇和条件。1937年1月,党中央毛主席进驻延安。1937年8月22日至25日,中央在陕北洛川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即洛川会议),讨论制定动员全国军民开展民族解放战争,实行全面持久抗战的方针,进一步确定在抗日战争时期的任务及各项政策。


走进洛川会议遗址的大门,迎面就是《全面抗战,走向胜利》的大型雕塑,形象地反映了洛川会议动员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建立和巩固最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会议主题。洛川会议在一个普通的窑洞召开,毛泽东作军事问题和国共两党关系问题的报告,会议就国共关系、战略方针和出兵等问题进行了讨论,毛泽东作了会议总结。在洛川会议纪念馆,我们见到了毛主席亲自起草发给中央有关领导同志和红军将领的会议通知,还有毛主席分别写给张学良、杨虎城的亲笔信,劝说动员他们站在中华民族的一面,加入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其意恳恳,其情切切。一封毛泽东关于独立自主山地游击战的战略方针致彭德怀的电报,引起了几位同行者的关注,这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坚持党的领导,独立开辟和扩大抗日敌后根据地的重要举措。通过历史照片,我们还见证了红军改为八路军,在泾阳县云阳镇召开北上抗日誓师大会的动人场景。



1947年春,国民党胡宗南部进犯延安,毛主席党中央审时度势,于3月18日主动撤离延安,开始了转战陕北的历程,到1948年3月23日,历时一年零5天,先后辗转延安、延川、清涧、子长、安塞、靖边、横山、子洲、绥德、佳县、米脂、吴堡12个县的37个村镇,在物资供给极端艰苦和十分险恶的环境下,巧妙地与敌周旋,从容地指挥全国各战场的作战。


小河会议旧址位于靖边县小河村,是一处依自然山势修建的土窑院落,靠山面西有三孔窑洞。1947年7月21日至23日毛泽东在此主持召开前委扩大会议,史称小河会议。会议的中心议题是如何进一步组织和发展战略进攻,集中商讨今后的作战计划和方针问题。毛主席特意通知身处前线的晋冀鲁豫野战军太岳纵队司令员陈赓参会,原因是会议进一步确定了太岳纵队的使用方向及其有关问题,确定太岳纵队不按原计划来陕北,改为渡黄河南下,出击豫西,协助刘邓大军经略中原,从战略上配合陕北战场。在小河会议纪念馆一排窑洞前的广场上,一组大型群雕再现了小河会议的生动场景,十九位参会者神情各异,栩栩如生,充分表现出对于解放军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迅速将战争引向国民党统治区的战略部署的信心和决心。


佳县神泉堡是党中央毛主席转战陕北又一重要的落脚地。来到这里,首先看到一长方形的巨大石碑,上面镌刻着“石泉堡革命纪念馆”一行大字,字迹红色,非常醒目。在神泉堡,毛主席党中央曾发出著名的“神泉号令”,这就是:一个宣言,即《中国人民解放军宣言》;一个训令,即《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一个口号,即《中国人民解放军口号》,主题口号是“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一个大纲,即《中国土地法大纲》。这些“号令”的发布,正确地指导了全党全军的工作,有力地推动了中国革命的胜利进程。纪念馆里,有一幅毛主席亲笔修改的向全军发布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底稿影印件,一张纸上,用毛笔多处删改,可以看出主席当时在内容上的细致入微,力求全面概括,在措辞上的字斟句酌,力求通俗易懂。一代伟人为革命殚精竭虑的神情跃然纸上。


   沿着山底川道公路,我们驱车来到米脂县杨家沟革命旧址的南门,下车伊始,对面山体上巨大的红色标语分外醒目:“红色杨家沟,百年扶风寨”。走进大门,迎面就是一个形若照壁的橱窗宣传栏,中间镶嵌的是一幅巨大的《中共中央转战陕北路线图》,左右两边镌刻的红色标语“转战陕北,决胜全国”。1947年11月22日,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率领中共中央机关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来到杨家沟,1948年3月21日离开杨家沟,东渡黄河前往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在这里,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亲自领导和指挥了西北战场和全国的解放战争,召开了著名的“十二月会议”。所以说,杨家沟是毛主席党中央转战陕北取得光辉胜利的标志点,也是决胜全国的出发点。毛泽东、周恩来旧居前的场院上,毛泽东主席阔步前行的巨幅雕像,正是对夺取全国胜利的坚定自信的象征。


一路踏寻红色足迹,一处处革命旧址,一件件革命文物,一幅幅历史照片,使我们深受感佩,感动,而又获得感悟。


首先,感佩于毛主席党中央的远见卓识,雄才大略。红军长征刚到吴起镇,毛主席党中央就审时度势,召开了三次重要的政治局会议,其中1935年10月22日的政治局扩大会议宣告了中央红军长征胜利结束,确定党和红军今后的战略任务是“保卫和扩大陕北苏区,以陕北苏区来领导全国革命”,批准了以陕北作为革命大本营的战略决策。10月27日的政治局常委会议及时讨论部队工作、行动方针及常委分工等,决定毛泽东主席负责军事工作等英明决策。还有,瓦窑堡会议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洛川会议进一步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坚持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的领导,坚持独立自主的山地游击战,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这些革命历程中的英明决策,无不体现了毛主席党中央的远见卓识和雄才大略。


其次,感动于毛主席党中央领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艰难险阻,艰苦卓绝。中央红军长征胜利落脚陕北,所到之处都住的是民居窑洞,中央机关和领导人的旧居,其陈设简陋令人惊叹,多是原有村民使用过的旧物,仅一炕(或床)、一桌(或小炕桌)、一椅(或简易沙发)、一盏小油灯而已。我们看到,1935年10月22日,在吴起镇召开的政治局扩大会议,是在一孔碾磨窑里召开的,会议桌就是一张石磨盘。在保安,毛主席在他居住的窑洞接受美国记者采访时就地坐的是低矮的木头墩,中间摆的小炕桌,小桌上只摆着一把铁水壶。毛主席的艰苦朴素更是为人所称道,由于长期转战跋涉,他穿的鞋经常破烂裂口,所到几个地方,房东都看在眼里,主动为他做新鞋,小河口那幅照片中那双新鞋就是其中的一双。他常年穿的都是和普通战士一样的服装,旧了也不肯换新的,且比较随意,不修边幅。转战陕北,刚刚肺炎痊愈的毛主席坚持走路,和警卫战士一起步行行军。这些细节令人深深感动,并备受鼓舞。



最后,进一步感悟延安精神的实质和灵魂。1939年10月,毛泽东在《共产党人发刊词》中总结中国共产党18年革命斗争的历史经验时指出:“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大法宝”。1945年毛主席在党的七大政治报告中第一次明确概括提出党的三大优良作风是“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 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作风,就是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作风。可以说,毛主席党中央在陕北的革命历程,引导中国革命走向全面胜利,正是革命的“三大法宝”和党的“三大优良作风”的胜利。而诞生了革命圣地陕北延安的延安精神,也正是革命的“三大法宝”和党的“三大优良作风”的集中体现。延安精神就是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的精神,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和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其本质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革命战争年代,延安精神是克敌制胜的法宝,改革开放的新时代,延安精神依然是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强大动力。


作为延安精神研究会成员,不断踏寻红色足迹,深刻感悟延安精神,让年轻一代自觉接受延安精神的教育,进一步弘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使延安精神代代相传,就是我们必须回答的时代命题,也是我们义不容辞的历史担当。


(作者:杨波海


责任编辑:林静

值班编辑:白雪 李宽

技术支持:李馨雨

值班总编:闫金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