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首页 > 一史两志 > 正文

中共中央在延安十三年史统战工作史前言

来源: 中国延安精神研究会 · 2022-02-11 11:42:54

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延安时期是一个扭转乾坤的伟大时代,从1935年10月9日到1948年3月23日,跨越了土地革命战争后期、抗日战争全程和解放战争前段,共有13年的历史。这13年在历史长河中虽是短暂的瞬间,但它是一个伟大的时期,陈毅元帅曾写下“百年积弱叹华夏,八载干戈仗延安。试问九州谁作主?万众瞩目清凉山”的著名诗篇,真实记录了那难忘的历史画卷。延安时期之所以是伟大时期,首先,是因为以毛泽东为代表的第一代中国共产党人拓展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飞跃,产生了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思想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民族精神时代化,实践经验科学化,既蕴含着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又具有新鲜活泼,为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如果说,马克思、恩格斯回答了“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问题,使社会主义由空想变成科学,毛泽东思想则回答了“社会主义在中国如何胜利”的问题,使社会主义由理论变成了现实。其次,中国共产党开创了革命的新局面。在延安时期之前,中国革命处于低潮,特别是王明“左”倾错误的统治,使革命几乎陷于绝境。尽管延安时期仍然频遇艰难,但革命事业得到势如破竹的发展。我们的党在这个时期取得了全面发展和壮大;人民军队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形成了前所未有的人民武装力量;这个时期还造就了一大批德才兼备的最优秀的干部;开展了新民主主义政治、经济、文化建设,积累了宝贵的执政和建设经验;培育了以延安精神为主要标志的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在取得抗日战争胜利后,仅用三年时间又创解放战争的辉煌。

研究我们党延安时期能够走向辉煌的规律是有意义的,1939年10月,毛泽东在《〈共产党人〉发刊词》一文中,总结了两次国内革命战争的经验教训,揭示了中国革命的客观规律。指出,“十八年的经验,已使我们懂得: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个法宝,三个主要的法宝。这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伟大成绩,也是中国革命的伟大成绩。”《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606页。1949年6月,毛泽东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中对三大法宝的内容和意义作了更加完整的概括,指出:“一个有纪律的,有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的理论武装的,采取自我批评方法的,联系人民群众的党。一个由这样的党领导的军队。一个由这样的党领导的各革命阶级各革命派别的统一战线。这三件是我们战胜敌人的主要武器。这些都是我们区别于前人的。依靠这三件,使我们取得了基本的胜利。”《毛泽东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480页。

延安时期是毛泽东思想的形成时期,当然也是毛泽东统一战线思想的形成和成熟时期。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把马克思主义统一战线理论与中国实际结合起来,形成了一整套具有中国特色的毛泽东统一战线思想,主要内容有:(1)统一战线是中国革命的一大法宝。中国无产阶级虽然是一个最有觉悟和最有组织性的阶级,但是如果单纯自己一个阶级的力量,是不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要取得革命的胜利,就必须在各种不同的情形下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阶级和力量,组织革命的统一战线。(2)建立包括两个联盟在内的占全民族人口绝大多数的最广泛的统一战线。一个是工人阶级同农民阶级、广大知识分子及其他劳动者的联盟,即工农联盟;一个是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全体劳动者同一些可以联合的非劳动者的联盟,这是建立在工农联盟基础之上的,更广泛的联盟。(3)坚持党对统一战线的领导权。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在统一战线中的领导地位。坚持党对统一战线的领导权,要遵循以下原则:一是要依靠党的正确的路线和政策。二是要依靠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以党的正确政策和自己的模范工作说服教育党外人士,使他们愿意接受我们的建议。三是要照顾同盟者的利益,并在政治上教育提高同盟者,率领被领导者在斗争中取得胜利。给以物质利益和政治教育,二者缺一不可。(4)区别中国资产阶级为官僚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两个不同部分。同官僚资产阶级建立统一战线时,必须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则,采取又联合又斗争,以斗争求团结的政策。对民族资产阶级积极的一面进行联合,对其消极的一面进行批评,采取团结、批评、教育的政策。(5)实行又联合又斗争的基本策略原则。对于统一战线中的同盟者有联合、有批评;对于各种不同的同盟者有各种不同的联合和各种不同方式的批评。(6)坚持原则性和灵活性有机结合。在统一战线内部,既存在共同利益和要求的基础上的联合,又有因各自不同的利益和要求而产生的矛盾和斗争。无产阶级在统一战线中必须坚持自己的纲领、路线和战略目标,率领同盟者前进并取得胜利;同时要照顾同盟者的利益和要求,在有的情况下作出必要的妥协和让步。这种妥协和让步是为了实现自己的战略目标。

延安时期,在毛泽东统一战线思想的指引下,党不仅重视阶级分析,而且总能根据客观形势的变化和党面临的任务,寻找和确定各个阶段统一战线的共同政治基础,使党的统一战线方针政策不断发展成熟。同时,党在统战工作中也进行了光辉的实践。统一战线工作在团结抗日、参政议政、政治协商、“三三制”政权建设、联合政府、民主监督、多党合作、民族宗教、对外交往和争取国际援助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创新,取得了永载史册的成就,从而开创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崭新局面。总结这段历史,毛泽东指出:“中国新民主主义的革命要胜利,没有一个包括全民族绝大多数人口的最广泛的统一战线,是不可能的。不但如此,这个统一战线还必须是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没有中国共产党的坚强的领导,任何革命统一战线也是不能胜利的。”《毛泽东选集》第4卷,第1257页。毫无疑问,毛泽东这个论断既是科学的总结,更是历史的真实。

中共中央在延安十三年史(9)《统战工作史》是中国延安精神研究会批准立项的课题,由江汉大学武汉延安精神研究院承担,并组织了武汉大学、中南民族大学、华中师范大学、江汉大学、武汉市委党校数位党史专家联合攻关,经过专家们五年多的辛勤劳作,取得了今天的成果。本课题的研究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充分挖掘延安统战资源,推动统战理论研究创新发展。课题研究始终坚持以史鉴今、资政育人为根本任务。历史往往是最好的老师,通过对延安十三年统战工作史的研究,力争用史实证明:人心是最大的政治;团结是永恒的主题;人民是永远的考官;能用众力,则无敌于天下;能用众智,则无畏于圣人。课题研究坚持以中共中央在延安十三年统战工作的历史沿革为主线,采取了纵向论述和横向论述有机结合,突出重点又兼顾全面、史论结合又以史为主等方法进行谋篇布局、展开叙述。

从中共中央在延安十三年史(9)《统战工作史》现有成果来看,有如下创新点:

一是研究领域有了新的拓展。比如,第九章“党在民族宗教领域的统一战线工作”和第十章“党在国际领域的统一战线工作”等内容在国内已出版的同类著作和公开发表论文中,较少有人论述或尚属空白点。

二是研究方法有新的进步。所有专家均能做到努力发现和利用新的史料;从新的视角深化史实的内涵;在发掘史实中释放新意;在阐述党的重大方针中,深化重要观点;在阐释重要的历史结论中,表述新的观点;在弥补以往统战史研究的不足中进行创新。

三是体系结构作了新的设计。采取了纵向论述与横向论述有机结合的办法,对纵向论述不能完全涵盖的内容采用横向论述的方式,从而使成果涵盖了延安时期中共中央统战工作的方方面面,既关照了统战工作史的整体性,又突出了若干重点和特点。

四是课题现有成果提出了一系列新的观点:比如,第一章对从工农民主统一战线向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转变的原因、过程、内容和特点的论述;第二章从三方面对西安事变历史意义的新概括和阐释;第四章对中国共产党在极其复杂的背景下,如何正确处理统一和独立的关系,自力更生和争取外援的关系,中央与共产国际及苏共的关系,进行了科学分析,提出了这是党走向成熟的标志的观点;第六章通过深入研究,提出抗战期间中共创建的“三三制”政权是真正的抗日统一战线政权;第九章对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形成的历史背景进行了深入分析,对延安时期党的民族宗教政策的调整和完善进行了系统的梳理与总结。

总之,纵观全书对中共中央在延安13年统一战线工作的“法宝”地位、所处的特殊环境、统战工作艺术和方法、基本经验的认识都有新的高度,研究有新的深度,这些都必将对今天进一步推进新时期的统一战线工作产生重要的借鉴和启迪。(刘义贤)

(引自“一史两志”《统战工作史》前言,谭仁杰主编,中共党史出版社,2019年8月第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