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首页 > 一史两志 > 正文

【延安十三年·一史两志】湘鄂西根据地的新闻报刊出版工作

来源:中华魂网 · 2023-12-01 15:15:29

党的二十大闭幕不到一周,习近平总书记带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瞻仰延安革命纪念地,重温革命战争时期党中央在延安的峥嵘岁月,缅怀老一辈革命家的丰功伟绩,宣示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赓续红色血脉、传承奋斗精神,在新的赶考之路上向历史和人民交出新的优异答卷的坚定信念。

历史是现实的基础和对未来的昭示。从2007年开始,中国延安精神研究会启动了“一史两志”工程,组织200余名专家学者历经近10年,基本完成了“中共中央在延安十三年史”和“陕甘宁边区志”“延安地方志”大型系列史书编撰工作,解密了许多鲜为人知的历史档案。为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和延安精神,《中华魂》网特推出“延安十三年·一史两志”专栏,敬请关注!


湘鄂西根据地的新闻报刊出版工作


1930年,湘鄂边革命根据地和洪湖革命根据地连成一片,发展成为湘鄂西革命根据地。


湘鄂西根据地很重视报刊出版发行工作。1931年4月到1932年9月,中共湘鄂西中央分局、湘鄂西省委在湘鄂西革命根据地首府瞿家湾出版了其主办的机关报《红旗日报》。它系油印报纸,设有“时事要闻”、“党内生活”、“乐园”等专栏,改为石印后印刷量由约1400多份增加到3500份左右。《红旗日报》刊登最多的是武装斗争通讯,还登载了不少歌谣等,发行范围主要为湘鄂两省的20多个县的各级党政机关、苏维埃政府和红军指战员。《红旗日报》设有《布尔什维克周刊》和《捷报》两个副刊。《捷报》后由湘鄂西省革命军事委员会参谋部主办,重点报道红军战况。《红旗日报》共出版200多期。1931年夏,湘鄂西苏维埃政府在瞿家湾出版了其机关报《工农日报》,曾经负责主编中共中央刊物《红旗》和《上海报》的谢觉哉担任过该报主编。《工农日报》分为石印和油印两种版面。1931年10月到1932年9月间,湘鄂西省反帝大同盟在瞿家湾出版的《反帝周报》(也称《反帝三日报》《反帝三日刊》),是一不定期刊物,柳直荀曾担任该报主编。该报有社论、文艺,还出版过歌谣副刊。该报关注歌谣在宣传工作中的作用,仅第1至7期刊登革命歌谣《武装保卫苏维埃》《新三字经》《反对军阀战争》《洪湖渔民血泪史(孟姜女哭长城调)》等70余首。印刷数量方面,该报第5期注明印数为700份。1931年6月,中共湘鄂西省委宣传部创办了《洪湖日报》。该报每期油印1200份,开始7天一期,后改为3日一期,初为油印,后改石印油印相兼印刷。《洪湖日报》内容报道时事、土地革命和生产等消息,刊登政策和文学艺术等文章。消息和文章多由各县宣传部和县、区俱乐部负责人撰写提供。《洪湖日报》提倡简短有力,民众欢迎的文风,文章多在500到800字左右,消息最长不过200字。


湘鄂西根据地的其他报刊。湘鄂西根据地各县和党政军群机关也创办了一批报刊,洪湖地区出版的革命报刊有20多种。1928年秋,中共沔阳县委创办了机关报《红潮日报》,这一油印报纸的发行量也达到了千份。1929年,中共沔阳县宣传部创办了《萌芽》。1930年10月到1932年间,沔阳县苏维埃政府出版了《新沔阳报》,它主要刊登共产党文件,如土地政纲等;社论、专电;国内、革命根据地、地方新闻和红军特训等;文艺和文告等。1930年11月到1932年6月,湘鄂西苏维埃政府秘书处主办的《湘鄂西苏维埃》出版。1931年,中共沔阳县委出版了县委机关报《群众报》。6月,湘鄂西省革命军事委员会军医部第一医院创办了《医院小报》。7月,湘鄂西少共省委创办了《列宁青年》,该刊每期油印500册,1932年7月停刊。湘鄂西根据地出版的报刊还有《红星报》(湘鄂西省革命军事委员会政治部主办)、《斗争》(湘鄂西省总工会主办)、《赤卫队》(沔阳六区主办)、《前哨》(沔阳十区主办)、《赤色洪湖》(沔阳十一区主办)等。


湘鄂西根据地开展了图书出版和报刊的发行工作,新鄂西出版社出版了宣传马列主义的群众性普通读物《红旗丛书》等。湘鄂西省邮电局和列宁书店(后为纪念周逸群改名为逸群书店)从事发行报刊工作,湘鄂西根据地出版的报刊在苏区内均由他们发行。[1]


湘鄂西苏区重视通过报刊等形式宣传革命歌曲歌谣,推动了苏区革命歌曲的传唱,当时苏区流传的歌曲中不仅有《国际歌》《十大政纲歌》《少年先锋队歌》等,而且有《核桃不榨不出油》《地米菜开白花》《十思念》《十杯酒》等具有浓郁乡土风格的歌曲。


注释:

[1]高银普、饶正洲:《湘鄂西革命报刊史略》,《荆州师专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6年第2期。


(选自中国延安精神研究会编撰的《文化工作史》)


值班编辑:白雪 李宽

技术支持:李馨雨

值班总编:闫金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