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首页 > 一史两志 > 正文

【延安十三年·一史两志】延安时期抗日游击战的军事思想

来源:中华魂网 · 2024-03-21 20:58:00

党的二十大闭幕不到一周,习近平总书记带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瞻仰延安革命纪念地,重温革命战争时期党中央在延安的峥嵘岁月,缅怀老一辈革命家的丰功伟绩,宣示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赓续红色血脉、传承奋斗精神,在新的赶考之路上向历史和人民交出新的优异答卷的坚定信念。


历史是现实的基础和对未来的昭示。从2007年开始,中国延安精神研究会启动了“一史两志”工程,组织200余名专家学者历经近10年,基本完成了“中共中央在延安十三年史”和“陕甘宁边区志”“延安地方志”大型系列史书编撰工作,解密了许多鲜为人知的历史档案。为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和延安精神,《中华魂》网特推出“延安十三年·一史两志”专栏,敬请关注!


延安时期抗日游击战的军事思想


延安时期,毛泽东发表了《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等文章,对抗日游击战争进行了精辟的论述。朱德等中共领导和军队将领对于游击战在抗日战争中的作用、战争要素等问题做了全面而深刻的论述,对指导抗日战争具有深远的意义。朱德认为游击战在全国抗战和敌后均发挥着重要作用,1937年8月他在南京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会议上就指出:游击战是抗战中的重要因素,游击队在敌后积极活动,敌人就不得不派兵守卫其后方,这就钳制了它的大量兵力。[1]


《论抗日游击战争》是朱德抗战初期的一部著作,共分三章17 节。1938年11月延安解放社出版了单行本,其部分章节曾于1938年初在八路军总部出版的《前线》周刊上陆续发表。《论抗日游击战争》集朱德游击战思想之大成,对于指导游击战争的顺利发展,充分发挥游击战争的战略作用,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这部著作和毛泽东《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论持久战》等著作一起,成为八路军、新四军和全国抗日军民坚持抗战、战胜日军的重要思想武器。[2]人民出版社1983年8月出版的《朱德选集》选了这部著述的第一章和第三章的前两节。朱德在《论抗日游击战争》中指出,抗日游击战争的定义应当是抗日的大众战及民兵战。关于抗日游击战争的作用,朱德指出它是整个抗日战争中的一部分,而且是必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取得抗日战争最后胜利的主要条件之一。朱德还论述抗日游击战争作用的具体表现:抗日游击队是民众抗日学校,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武装宣传者和组织者;抗日游击战争能够部分地恢复国家领土和维系失地的人心;抗日游击战争能够使日寇无法从它所占领的地区中取得人力和资财的补充来灭亡我国;抗日游击战争能够配合正规军作战;抗日游击战争能够为正规军创造优良的后备军和新的兵团。


关于抗日游击战争的要素,朱德从政治、经济、人员、武器、交通(包括地形)五个方面进行了阐述,提出游击战争要能完全适当地运用和发挥上述五个要素,要善于发挥五个要素的特质,取其所长、去其所短以战胜敌人。论述政治战争时,朱德指出游击战争最主要的作战要素是政治要素,抗日游击战争主要的是政治战争。因此抗日游击队必须最正确、最灵敏地使用自己的政治武器,认识到政治武器是他们最宝贵武器。他总结政治战争的要点是“整顿内部,除去内部队员中不正确的观念和坏的习惯行为,求得游击队本身钢铁一般的团结,无论如何不会瓦解,任何的风浪都能经得住”,以群众为堡垒,把群众团结在自己周围。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团结群众的政治中心,优良的抗日游击队政治纪律是团结群众最重要的工作;还能瓦解敌军。论述经济战争时,朱德指出抗日游击战争经济作战方面是消耗日寇由国内运来的资财,尽量地消耗和夺取日寇的车辆、弹药,摧毁其交通运输和兵站等等。抗日游击队要动员广大群众实行彻底的坚壁清野,使其前线不能得到补充,战地又无以征发,而失去长期战争能力;抗日游击队也可以并应该在群众中进行抵制日货工作和破坏敌人直接抽收捐税的工作。他提出抗日游击队维持自己经济必须依照取之于敌;没收汉奸卖国贼财产;取得当地民众经济上援助;节省过艰苦生活的原则。论述人员战争方面,朱德分析说我国的战争是民族自卫战争,与战士利益相符合,战士爱国精神、积极性、牺牲精神、机动性因之提高,军队全体的战斗力也更加提高,能够人自为战,抗日游击战争也才能风起云涌地发动起来。他还指出我们在人员方面的原则应当是:要舍得为祖国而牺牲。也应当避免无代价的牺牲,不能好勇而无谋。要在爱国家、爱民族大义下团结和组织起各党、各派、各阶级、各宗教同胞,为祖国而战;做到全国人民心心相印,为着一个共同目标而人自为战;发挥广大同胞最大作用,使各尽其能做实际工作;也要善于运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争取落后的人成为抗日的力量;要实行“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的古训,“真正做到‘光明磊落、大公无私、委曲求全、仁至义尽’十六个字”。对于敌人,抗日游击战争的目的在消耗其人员,第一是瓦解和争取他们,第二是给以肉体的杀伤与疲劳。论述武器战争方面,朱德强调游击队要尽可能地避开敌人新式武器,用奇袭战法,经常地利用夜间作战、打埋伏、突然袭击、断绝敌人交通等战法制胜敌人;“抗日游击队的武器虽则落后,但是使用武器的人不应当落后。抗日游击队一方面要使用自己现有的武器,另一方面要夺取敌人的武器来使用。我们的前途,是要夺取敌人各种新型武器并且自己都会拿来使用”。论述交通战争方面,朱德指出我军对于敌人的交通,要经常进行破坏,使敌人的交通由最便利的变为不便利的,游击队必须尽量利用有利的地形进行战斗,争取自己的胜利。朱德还强调抗日游击队领导者应是善于运用政治、经济、人员、武器、交通等五个要素的领导者,要能在实际的环境中具体应用这五个要素来决定当时对敌战略战术;抗日游击队能存在与发展,主要是依靠着人民,抗日游击队的领导者,要懂得组织群众;抗日游击队要有好的群众纪律等。


关于抗日游击队的战术,朱德指出抗日游击队作战“要最热心地、积极地行动,争取主动地位,集中自己的全力,用一切方法向敌人进攻”。他总结了抗日游击战术基本原则是迅速、秘密和坚决。他认为游击战术本身就是一个矛盾的统一,运用它是需要技巧和艺术。他对迅速、秘密和坚决作了细致的阐释,认为“迅速不单指高度的运动性,而且也包含灵活巧妙的意义”;“秘密是保护抗日游击队安全的护符,它和迅速一样,是游击队活动的必要条件”;“坚决是保障抗日游击队胜利的必要条件”。他还对游击战和运动战关系做了论述。


关于抗日游击队的活动方针,朱德从七个方面加以论述:破坏敌人后方交通,破坏仓库,袭击飞机场;暴露敌人的企图;震恐敌人的军心;破坏敌人政权,恢复自己的政权;分散敌人兵力;破坏敌人的经济、给养;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朱德指出无数游击队的不断的动作,是非常伟大的力量,象连续的滴水可以蚀穿石头,使敌人的交通迟滞、阻塞,企图暴露,军心动摇,汉奸政权也不稳固,兵力不敷分配,给养断绝,经济资源被破坏,有生力量被削弱。在军事活动的全时间内,所有的游击队配合主力军一齐动作起来,就和蚂蚁蛀蚀着朽楼一样,可以倾覆敌人存在的基础,影响到全面抗战的结局。


1937年刘少奇撰写了《抗日游击战争中各种基本政策问题》,当时以陶尚行的署名由解放出版社印成单行本公开发行,后全书(共六节)的一至四节以《抗日游击战争中的若干基本问题》为题目收入《刘少奇选集》。刘少奇论述了游击战争是今后华北人民抗日的主要斗争方式;在华北发展游击战争的条件与胜利的可能;抗日武装部队的组织和改造;抗日游击战争根据地的建立与抗日政府的组织等问题。这一阶段中论述游击战的著述还有刘伯承的《关于平原游击战争诸问题》、叶剑英的《游击战线上目前军事问题》、陈云的《论游击区的一个重要斗争形式——游击小组》、刘少奇的《独立自主地领导华北抗日游击战争》等。1938年,解放出版社出版了黄道著的《抗日游击战争的实际知识》。


注释:

[1]张东明:《朱德在抗日战争中的历史贡献》,《党史文汇》2015年10期。

[2]张东明:《朱德在抗日战争中的历史贡献》,《党史文汇》2015年10期。


(选自中国延安精神研究会编撰的《文化工作史》)

值班编辑:白雪 李宽

技术支持:李馨雨

值班总编:闫金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