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首页 > 一史两志 > 正文

【延安十三年·一史两志】延安时期敌后抗日民主根据地的办报工作

来源:中华魂网 · 2024-04-28 00:43:22

党的二十大闭幕不到一周,习近平总书记带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瞻仰延安革命纪念地,重温革命战争时期党中央在延安的峥嵘岁月,缅怀老一辈革命家的丰功伟绩,宣示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赓续红色血脉、传承奋斗精神,在新的赶考之路上向历史和人民交出新的优异答卷的坚定信念。


历史是现实的基础和对未来的昭示。从2007年开始,中国延安精神研究会启动了“一史两志”工程,组织200余名专家学者历经近10年,基本完成了“中共中央在延安十三年史”和“陕甘宁边区志”“延安地方志”大型系列史书编撰工作,解密了许多鲜为人知的历史档案。为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和延安精神,《中华魂》网特推出“延安十三年·一史两志”专栏,敬请关注!


延安时期敌后抗日民主根据地的办报工作


敌后抗日根据地报业工作发展的如火如荼,有力推动着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新闻事业。据1946年9月1日《解放日报》登载的《一九四六年各解放区出版的报纸》一文目录统计,解放区重要报纸数量分别为:苏皖根据地8种,晋察冀根据地9种,山东根据地6种,晋冀鲁豫根据地6种,东北根据地17种,晋绥根据地4种,中原根据地1种,陕甘宁边区7种,这里的数字不包括地方小报及油印报。敌后根据地报纸工作开展普遍,仅华中解放区新四军军部及华中党政军机关出版的报刊就有95种,苏中与新四军一师地区出版报刊111种,淮南与新四军二师地区出版报刊33种,苏北与新四军三师地区出版报刊102种,淮北与新四军四师地区出版图书报刊171种,鄂豫与新四军五师地区出版报刊28种,苏南与新四军六师地区出版报刊41种,皖中与新四军七师地区出版报刊13种,浙东与浙东纵队地区出版报刊13种,其他地区出版报刊31种,共计出版报刊538种。[1]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晋察冀边区创办了《抗敌报》《晋察冀日报》《子弟兵》《冀晋日报》《民声日报》《冀东日报》《新察哈尔报》《冀热辽日报》等报纸;晋冀鲁豫边区创办了《新华日报》(华北、太行版)、《胜利报》《太岳日报》《冀中导报》《冀鲁豫日报》《晋冀豫日报》《中国人报》《胜利报》《卫河日报》《人民报》(晋南)《黄河日报》《冀宁日报》《冀南日报》等;晋绥边区的报纸包括《抗战日报》《晋绥日报》《战斗报》《前线日报》《新华日报》(太岳)《晋西大众报》《绥蒙日报》等;山东根据地出版的报纸包括《胶东大众报》《大众日报》《前卫报》《泰山时报》《鲁西北日报》《战士》(115师)《新民主报》《胶东日报》等;华中根据地和华东其他根据地出版的报纸有《新华日报》(华中版)、《拂晓报》《苏中报》《抗敌报》《七七日报》《新路东报》《苏北日报》《淮南日报》《江海报》《江潮报》《江海导报》《挺进报》《苏南报》《前进报》《大江报》《人民报》《团结报》《雪枫报》《皖东北日报》《滨海报》《前哨报》《群众报》《人民报》《联抗报》《前线报》《群众导报》《太湖报》《时事简讯》《新浙东报》《苏浙日报》等;东北解放区出版的报纸有《东北日报》《新黑龙江报》《合江报》《嫩江新报》《内蒙古日报》《辽南日报》《辽北均胜报》《辽吉日报》《新热辽报》《人民日报》(佳木斯)、《大众日报》(哈尔滨)、《大连日报》等。


敌后抗日民主根据地的报纸由中国共产党在当地的各级党委及其领导的政府、军队和民众团体所创办。这些报纸大多数为油印小报,有少数影响大、发行量大的是铅印或石印。1939年后,各抗日民主根据地加强报刊管理,集中力量建立各级党委的机关报,提高了报刊质量。敌后抗日民主根据地的报纸宣传真理,传播了马列主义和中国共产党政策,在反映和指导敌后各抗日民主根据地的抗战和建设,鼓动抗日唤醒民族精神,组织人民夺取抗战胜利上作出了重要贡献。这些报纸在农村和战争的环境中创办,广大新闻工作者在办报条件极其艰苦的环境中坚持办报,很多人献出了生命。他们培养并为各地输送了大批新闻干部和技术骨干,为发展和壮大敌后抗日民主根据地的新闻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


注释:

[1]张山明:《解放区印刷出版工作》,《出版史料》2003年第1期。

(选自中国延安精神研究会编撰的《文化工作史》)

值班编辑:白雪 李宽

技术支持:李馨雨

值班总编:闫金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