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首页 > 一史两志 > 正文

【延安十三年·一史两志】延安时期生产(经济)教育和整风教育阶段(1940~1945):(三)整风教育及其背景

来源:中华魂 · 2025-07-14 12:21:09

党的二十大闭幕不到一周,习近平总书记带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瞻仰延安革命纪念地,重温革命战争时期党中央在延安的峥嵘岁月,缅怀老一辈革命家的丰功伟绩,宣示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赓续红色血脉、传承奋斗精神,在新的赶考之路上向历史和人民交出新的优异答卷的坚定信念。

历史是现实的基础和对未来的昭示。从2007年开始,中国延安精神研究会启动了“一史两志”工程,组织200余名专家学者历经近10年,基本完成了“中共中央在延安十三年史”和“陕甘宁边区志”“延安地方志”大型系列史书编撰工作,解密了许多鲜为人知的历史档案。为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和延安精神,《中华魂》网特推出“延安十三年·一史两志”专栏,敬请关注!


延安时期生产(经济)教育和整风教育阶段(1940~1945)

(三)整风教育及其背景

20世纪40年代开始的延安整风运动,是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时期在全党范围内进行的一次最深刻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教育运动。这次整风,从延安开始,又以延安的整风运动最为典型,故史称“延安整风运动”。整风运动作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次重大活动,从本质上看,它就是一次目标明确、针对性强、组织严密、成效显著、规模盛大的深刻的教育运动。

这里所指的整风教育包含两层意思:一是指在整个整风运动过程中广大党员干部以及广大群众都不同程度地受到了系统的教育。二是指这一时期教育工作的整风与改革。以陕甘宁边区为代表的各抗日根据地教育工作的这次整风,比较集中地总结、反思和批判了前一时期在教育工作中存在的脱离边区实际办学、理论与实际的不相统一的主观主义、教条主义的倾向。在此基础上,从教育方针、教育政策、办学体制、课程设置,以及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了全方位的改革。这次改革,在中国教育史上产生了较大的影响,被称为“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的两次教育改革”[1]之一,对此,将专题论述。这里仅就第一方面所指内容作一阐述。

整风教育的提出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背景原因:一是以教条主义为特征的“左”倾错误的影响与危害还比较严重。中国共产党成立二十多年来,中国革命取得了巨大的胜利,也经历了严重的挫折;既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其中,给中国革命事业带来损害最大的,是以王明为代表的教条主义错误。从遵义会议到六届六中全会,党批评并纠正了王明在土地革命战争后期的“左”倾错误和抗战初期的右倾错误。但是,由于没有来得及在全党范围内对党的历史经验进行系统的总结,教条主义、宗派主义和党八股等不正之风,还严重地影响着党的队伍,特别是没有从思想方法的高度对造成过去党内历次“左”倾错误和右倾错误的根源进行深刻的总结,所以,党内在指导思想上仍常存在一些分歧。这种分歧,在一定时期内,在局部地区或某些方面继续给革命事业带来损失。一个错误如果没有被真正认识,就不可避免地会在另外的条件下,以这种或那种形式重新出现。所以,必须用正确的立场、观点、方法来克服错误的立场、观点、方法。基于这种需要,中共中央认为有必要在全党开展整风运动。[2]二是随着党员数量的急剧上升,党员的整体素质亟待提高。抗战爆发以来,延安成为抗日斗争的中心,全国各地大批革命青年冲破重重阻挠奔向延安,党的队伍有了很大发展,党员人数由抗战初期的4万人发展到1940年的80万人。这些新党员绝大多数出身于农民、小资产阶级,虽有满腔的革命热情,但是还没有经受过严酷的革命斗争考验和党性锻炼,在他们身上往往带有各种非无产阶级的思想作风。三是敌特分子乘机进行的暗中渗透与侵入。即日伪和蒋介石都派遣了一些汉奸和特务随爱国青年的热流混入延安。四是抗日战争正处于最困难的阶段,为了实现党内在思想上政治上的统一和行动上的一致,同心同德地战胜困难,夺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也需要进行这样一次全党的整风。基于以上几个方面,中共中央认为,认真总结党的历史经验,从思想上整顿党的队伍,提高全党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水平,是当时党的建设面临的一项迫切任务。为此,中央决定在全党开展整风运动。

亲身经历了这次整风教育的贾逢春同志曾撰文比较具体地叙述了这次整风教育的必要性:“整风刚开始时,我们很多党员都认为与已无关。我当时就有这样的思想,认为自己也参加过反围剿’、渡过金沙江、爬过雪山、走过草地,思想上是一直要求进步的。革命意志也从来没有衰退过,就是今天的机务工作也干得蛮出色嘛。自己不怕苦,不怕累,整修设备时经常滚一身油,弄得爱看《牛虻》小说的几个年龄相仿的姑娘都躲着我走,怕我身上的机油味儿。时间长了,她们开玩笑叫我‘油虻’。可是,当我们学习了一些文件之后,尤其是学习了毛主席的《反对自由主义》,对我思想振动很大。对照主席讲的那十一条自由主义的言论,才发现自己还真有自由主义呢。如对一些不利于革命的言论听之任之,有时也跟着瞎议论;有时也和党内的同志闹一些无原则的纠纷等等。总之,延安整风运动是十分必要的。如果不是毛主席及时发动了这场整风运动,当时的党就很难形成空前团结的局面,就很难说有抗日战争的胜利,有新民主主义的革命的胜利,至于以后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就更谈不上了。延安整风作为一种思想革命运动,在我们党的历史上起到了卓有成就的伟大作用,这是全党公认的。至今我对毛主席那个伟大的创举都是无限崇敬”。[3]


注释:

[1]《中国教育大系马克思主义与中国教育》(下卷:革命根据地教育),湖北教育出版社1994年7月第1版,第1202页。

[2]参见:胡绳主编《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中共党史出版社1991年8月第1版,第197~198页。

[3]贾逢春,《毛主席为啥要搞延安整风》,革命春秋,1992年第4期。

(来源:选自中国延安精神研究会编撰的《文化工作史》) 

值班编辑:白    雪、显   洋

技术支持:李馨雨、颜楚凌

值班总编:闫金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