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首页 > 一史两志 > 正文

【延安十三年·一史两志】战时(解放战争时期)教育阶段 (1945~1948):(二)战时教育的提出与实施 3.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来源:中华魂 · 2025-08-18 13:04:44

党的二十大闭幕不到一周,习近平总书记带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瞻仰延安革命纪念地,重温革命战争时期党中央在延安的峥嵘岁月,缅怀老一辈革命家的丰功伟绩,宣示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赓续红色血脉、传承奋斗精神,在新的赶考之路上向历史和人民交出新的优异答卷的坚定信念。

历史是现实的基础和对未来的昭示。从2007年开始,中国延安精神研究会启动了“一史两志”工程,组织200余名专家学者历经近10年,基本完成了“中共中央在延安十三年史”和“陕甘宁边区志”“延安地方志”大型系列史书编撰工作,解密了许多鲜为人知的历史档案。为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和延安精神,《中华魂》网特推出“延安十三年·一史两志”专栏,敬请关注!


战时(解放战争时期)教育阶段(1945~1948)(二)战时教育的提出与实施

3.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在全国解放战争紧张进行时,各解放区政府都要求学校应加强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特别强调要加强生产,以保证军需民食,支持长期战争;要求学校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时间安排,都要适应当地战争和生产的需要。1947年2月,晋冀鲁豫边区教育厅在《关于本专区实施新教育方针的初步意见》中指出:“教育要和实际结合,就必须与生产相结合。与生产结合不是光生产无教育,主要是能在生产活动中融合各种学习,在学习内容上,注重生产知能,生产不是教育以外的东西,而是使学习内容更充实。”[1]在加强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工作中,各解放区政府分别发出“以工养学”、“勤工俭学”的指示,要求各级各类学校都要结合教学开展生产自救,并加强学生的劳动锻炼。解放区各级各类学校一般都组织学生开荒种粮,养猪种菜,纺纱织布及建校劳动,既解决了学校的经费困难,又支持了自卫战争。


注释:

[1]中央教科所:《老解放区教育资料》(三),第50-51页。转引自:宋嗣廉韩力学主编《中国师范教育通览》(上),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年10版第93页。

(来源:选自中国延安精神研究会编撰的《文化工作史》) 

值班编辑:白    雪、显   洋

技术支持:李馨雨、颜楚凌

值班总编:闫金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