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首页 > 一史两志 > 正文

【延安十三年·一史两志】战时(解放战争时期)教育阶段(1945~1948):(三)解放战争后期:接管、改造旧学校与教育正规化 1.接管和改造旧学校

来源:中华魂网 · 2025-08-22 11:20:03

党的二十大闭幕不到一周,习近平总书记带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瞻仰延安革命纪念地,重温革命战争时期党中央在延安的峥嵘岁月,缅怀老一辈革命家的丰功伟绩,宣示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赓续红色血脉、传承奋斗精神,在新的赶考之路上向历史和人民交出新的优异答卷的坚定信念。

历史是现实的基础和对未来的昭示。从2007年开始,中国延安精神研究会启动了“一史两志”工程,组织200余名专家学者历经近10年,基本完成了“中共中央在延安十三年史”和“陕甘宁边区志”“延安地方志”大型系列史书编撰工作,解密了许多鲜为人知的历史档案。为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和延安精神,《中华魂》网特推出“延安十三年·一史两志”专栏,敬请关注!


战时(解放战争时期)教育阶段(1945~1948)(三)解放战争后期:接管、改造旧学校与教育正规化

1.接管和改造旧学校

随着解放战争的迅速发展,许多大中小城市相继解放,解放区不断扩大。如何接管与改造国民党统治区的旧学校?中国共产党当时采取的政策是:首先是保护新接管的学校,对所有大中小学校的校址、校具、图书资料、仪器设施及师生员工,“一律保护,不受侵犯”,并要求迅速复课,复校,尽快恢复正常的教学秩序。其次,对旧学校进行必要的改造。改造内容包括废除与新民主主义教育方针不符的课程,改革教学内容和规章制度,建立新的管理制度与新的教学秩序。1948年10月,东北行政委员会作出了《关于教育工作的指示》:“对于新收复区学校教育的改良,当然要按新民主主义的教育方针来办。对原有的课程要加以调整或改革,凡反动的封建法西斯主义的教材,必须立即停止教学,或改变内容。不切合目前需要的东西,可以酌量减少或选修。”[1]

注释:

[1]陈元晖等《老解放区教育简史》,第136页。转引自:宋嗣廉韩力学主编《中国师范教育通览》(上),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年10版第93页。

(来源:选自中国延安精神研究会编撰的《文化工作史》) 

值班编辑:白    雪、显   洋

技术支持:李馨雨

值班总编:闫金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