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首页 > 特别关注 > 正文

“红色”场馆与高校深入交流“大思政课”建设

来源:中国纪念馆 · 2025-07-04 13:32:04

近日,“红色”场馆与高校共建“大思政课”经验交流座谈会在首都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举行。首都博物馆、北京李大钊故居、香山革命纪念馆相关负责同志,北京师范大学、北京交通大学、首都经济贸易大学、首都师范大学等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代表参加。


首都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李会先在致辞中从政治高度、战略维度、实践角度,深刻阐释了“红色”场馆与高校携手共建“大思政课”的重要意义。


在交流环节,北京李大钊故居、香山革命纪念馆等单位有关负责同志分享了各个场馆开展“大思政课”建设的主要经验。其中,香山革命纪念馆副馆长都斌介绍了香山革命纪念馆开展北京市中小学生“七个一”活动、“我到香山来赶考”品牌活动等“大思政课”的情况,同时也表示了馆校合作中存在的“双向赋能、资源整合”困难。北京李大钊故居馆长李帆认为馆校合作“大思政课”建设要充分挖掘小微博物馆资源,形成专题课程。首都博物馆讲解队负责人刘萍表示,要开展好不同层级讲解培训,要实现博物馆资源全方位、完善化、具体化介绍。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马力认为馆校协作要解决好“机制创新”“场馆教学”“技术赋能”“全域协同”“红色品牌”等问题。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刘洪森表示,当前“大思政课”开展中存在“单一”“看不懂”等问题,认为馆校合作中纪念馆研究要“广撒网”,不能只聚焦高校,更要面向社会。北京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郑士鹏表示,纪念馆品牌活动要与学校优势整合、避免形式主义、利用技术赋能纪念馆建设。首都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孙照红教授表示馆校合作资源利用要“双向奔赴、双向赋能、虚实结合”,课程开发要“动静结合—静态展示—动态传播”,形成馆校“协同育人”新模式。


值班编辑:白  雪、显  洋

技术支持:李馨雨

值班总编:闫金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