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首页 > 特别关注 > 正文

【红专南路社区“把老百姓关心的事一件件办好”纪实③】让延安基因融入家庭每一个日常

来源:中华魂 · 2025-07-10 11:25:34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把老百姓关心的事一件件办好,是共产党人的共同心愿。社区党组织要牢记党的宗旨,加强和改进社区工作,要让老百姓体会到,中国共产党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党始终在人民身边。陕西省西安市雁塔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社区工作和弘扬延安精神的重要论述、重要指示精神,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深入开展延安精神进社区等“五进”活动,在全区营造弘扬践行延安精神的浓厚氛围,为创新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雁塔实践提供了强大精神力量。其中,红专南路社区牢记党的宗旨,坚持党建引领,坚持用延安精神推进共建共治共享,打通城市治理的“最后一公里”,做好基层服务大文章,呵护好“一老一小”,努力打造环境优美、服务贴心、活动丰富、家风优良的幸福社区,获得“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民主法治示范社区”“全国文明单位”“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社区’”“全国妇联基层组织建设‘示范社区’”“群众体育先进单位”“国家级充分就业单位”“最美志愿服务社区”“弘扬延安精神示范社区”等190多项中央和省、市、区级荣誉,让延安精神在幸福社区建设中绽放出更加璀璨的时代光芒。近日,十九届中央政治局委员、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延安精神研究会会长王晨专程考察红专南路社区,对宣传红专南路社区开展延安精神进社区的好做法、好经验提出明确要求。今日起,《中华魂》网连续刊发红专南路社区用延安精神打造幸福、和谐、美丽社区的感人事迹

——编者



“当春雪消融的锣鼓敲醒沉睡的社区,这片土地正以最热烈的心跳回应着历史的呼唤,红专南路社区始终坚持以延安精神为指引,将红色家风建设融入到日常工作中……”

在社区文史馆,“弘扬延安精神,传承红色家风”宣传片直观、详细展现着社区传承红色家风的一幅幅感人画面和一个个动人场景。

“‘家文化’是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家风家训是‘家文化’的核心内容。我们选择工作基础较好的红专南路等社区先行试点,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导向,以打造十家和家风家训建设为抓手,将延安精神和核心价值观融入社区服务管理,从传统小家到社区大家,与中华民族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优秀传统文化有机融合,倡导爱党爱国、勤俭持家、尊老爱幼、夫妻互敬互爱、邻里互帮互助、好学善思、慎独慎行的好家风。”参加共同采访的西安市雁塔区委宣传部屈军朋同志介绍。

“我们把发挥中华优秀传统家风文化中家训、家规、家书等育人功能与传承弘扬延安时期的红色家风相结合,将延安精神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细、落小、落实到居民的日常生活和精神追求之中,营造幸福、温暖社区。”闫中华介绍着红专社区建“十家”、促和谐工作的情况。

近年来,社区逐步建立健全服务主体多元、服务门类齐全、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较高的新型社区服务体系,打造“服务之家”;把延安精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社区景观建设,通过举办邻里文化节等活动,营造润物无声的传播氛围和生活场景,打造“和谐之家”;从增进居民对延安精神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认同入手,积极搭建居民便于参与的活动平台,促进居民实践养成,打造“德美之家”;从培育社区文化入手,大力扶持文化社团,经常开展活动,积极创演居民喜闻乐见的红色文艺节目,打造“文化之家”;建立志愿者队伍,构建志愿服务网络,让居民感受到社区大家庭的温暖,打造“志愿者之家”;把群众的利益和需求作为社区工作的理想追求,努力建设让每一个居民感受到公平友善、便捷顺畅的服务型社区,完善综合服务体系,打造“便民之家”;社区与区检察院、法院、派出所及驻地单位携手,共建“三位一体”治安维稳机制,加强安保基础设施建设,建立综合防控体系,给居民创造安心舒心的生活环境,打造“平安之家”;积极开展“三官一律”进社区等活动,完善法律服务功能,创建民主法治型社区,打造“法治之家”。积极做好退役军人、优抚对象的服务保障,切实增强社区退役军人的归属感、荣誉感、获得感,打造“退役军人之家”;与6家三甲医院开展党建共建,为居民提供家门口的优质便捷医疗服务,大力宣传健康的生活理念,打造“健康之家”。

社区利用广场、文化墙、凉亭等场所将传统文化、红色文化融入社区景观建设,建设雁塔区首个以“家风家训”为主题的社区微公园。“家风园”分为家庭美德广场、家风家训长廊、家教故事凉亭等板块。刻着“厚德 孝悌 爱家 惜福”八个字的巨石,既是社区大家庭的家训,也是社区居民精神风貌的体现;延安精神的核心要义展板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石刻处于最醒目位置,让红色文化引领社风民情;社区“福”字广场里,形态各异的“福”字洋溢着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

“家风园”融入了古往今来名贤的好家风好家训、红色家风故事,将家风家训家教融入居民生活中,引领广大群众和每个家庭在休闲娱乐中接受崇德向善、明礼知耻、勤廉笃实的良好家风教育,营造传承中华民族优良传统文化的浓厚氛围,让延安精神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千万家庭中落地生根。

“我们还深入开展‘小手拉大手’活动,依托社区文明市民学校、家长学校、道德讲堂,邀请高校教授和文化名人举办讲座,请社区居民讲述用好家训树好家风、教育子女成才的故事;组织红专小红星宣讲团、招募社区服务志愿者,开展‘延安精神进家庭’活动,引导家长、学生共同参与家风家训建设,促进良好家风的传承。”闫中华介绍。

当社区苟奶奶握着孩子们的手讲述那些善于奉献、关于孝悌的古老训诫,此刻化作抽芽的柳枝,轻轻拂过新时代少年心田;

当延安精神讲师讲述了社区81岁老党员家族的血色年轮,父亲冒死筹药牺牲于枪口下的那个清晨,母亲怀揣密信穿越封锁线的那些寒夜,13岁姐姐徒步奔赴延安时磨破的草鞋,让孩子们感受到共产党人“舍小家为大家”的人民情怀就在身边;

当幼儿园身着红军服饰的孩子昂首诵出《红旗颂》《红星闪闪》、演讲《延安精神照我家》、歌唱《红星照我去战斗》。王二小、邱少云的故事被稚嫩的童声重塑,红色基因在童话与史诗的交织中完成庄严的启蒙;

当社区青少年踊跃报名参加“延安精神进家庭”红专小红星宣讲团,化身红色文化传播小使者,走进社区家风园、文化广场、文史馆等场所,开展延安精神宣讲,分享红色故事,红色血脉在“青音青语”中赓续;

如今的红专南路社区,延安精神渗入砖缝、爬过窗台、住进了社区每个人的心中……

“闫书记,西安交通大学的学生们来社区参观,请您介绍下开展延安精神进社区、进家庭情况。”

就在笔者即将离开社区时,一名社区工作人员提醒闫中华书记。接着,一群大学生走进社区文史馆,围拢在老书记身边,聆听他用浓重的陕北方言的生动讲述……

“我们省延会非常重视延安精神进学校工作,采取多种形式指导各级延会推动延安精神融入学校的思政实践。每年暑期,红专社区都要迎来很多批次大学、中学、小学的师生实地考察观摩。”共同参加采访的陕西省延安精神研究会会刊《源流》责任编辑马莉给我们作如是介绍。

“你这庄严雄伟的城墙筑成了坚固的抗日的阵线,你的名字将万古流芳在历史上灿烂辉煌!”

合唱团雄壮的《延安颂》在社区上空久久飘荡,伟大的延安精神在歌声中传向远方……

(执笔:朱红升、刘运龙,陕西省延会:马莉)

值班编辑:白  雪、显  洋

技术支持:李馨雨

值班总编:闫金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