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5日,由中国延安精神研究会、中共陕西省委党校(陕西行政学院)和陕西省延安精神研究会联合举办的“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革命传统和作风,在新时代大力弘扬延安精神”——纪念党的七大召开80周年专题研讨会在西安举行。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延安精神研究会会长王晨出席会议并讲话。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分管日常工作的副校长(副院长)谢春涛出席会议并讲话。陕西省委书记赵一德出席会议并致辞。中国延安精神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靳诺主持会议并作总结。中国延安精神研究会副会长杨胜群、林炎志、刘建、李勇库、周吉平、耿焱,陕西省委副书记邢善萍,陕西省延安精神研究会会长梁宏贤、天津市延安精神研究会会长李润兰、青海省延安精神研究会会长苏宁、广东省延安精神研究会会长吴晓峰,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有关部门,陕西省委党校(陕西行政学院)、陕西省省直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全国各地延安精神研究会代表共150人参加会议。李忠杰作主旨发言。从今天起,《中华魂》网连续刊发11位专家学者大会发言。敬请关注!
中共七大从实践运行和理论总结的双重高度明确了党的作风形态,特别是三大作风的提炼概括,搭建起了党的作风建设的基本框架,是党的作风建设史上的里程碑。
一、党的优良作风在中共七大的筹备过程中得以展现
(一)中共七大召开原则的务实性
中共七大的召开,是在各种条件已然具备且成熟情况下的必然产物,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求真务实的良好作风。
(二)中共七大召开场所的简约化
中共七大会址中央大礼堂从设计、施工到装修、布置,尽显节俭、简朴、简洁、庄重之风。中国共产党靠着自己的力量,解决了在自己建的房子里开会的问题。
(三)中共七大文件起草、讨论的民主化
中共七大文件起草、讨论,充分体现了集体原则,发挥集体作用,集中大家智慧,展现了科学、民主、严谨的优良作风。
二、党的优良作风在中共七大的召开进程中充分彰显
(一)生活的节俭
吃的方面,严格按照预算安排代表伙食。住的方面,七大代表没有统一住处,全部分散住宿。行的方面,有的走路,有的坐车。就是在这样的艰苦环境下,代表们无怨无悔,秉承执着信念,投入这场宝塔山下的历史盛会。
(二)文风的朴实
无论领导人的报告,还是中央的文件,抑或与会代表的发言,都不拘一格, 生动活泼, 没有套话、空话。观点开门见山、鲜明朴实;论述深入浅出、解疑释惑;语言生动活泼、通俗易懂。
(三)自我批评的蔚然成风
七大代表们由衷而真诚地自我批评,完全是站在党和人民的立场,通过刀刃向内、自我省察,实现思想净化与行动改进,给大会树立了良好的风气。
(四)团结民主的浓郁氛围
一是提出“团结一致,争取胜利”的大会方针。明确历史问题不提交大会讨论,就是为了团结、胜利。二是大会代表选举践行“三个原则”。即对过去犯过错误的同志,不一掌推开;把各个地方、各个方面的先进代表人物都选进中央委员会;把有不同方面知识和才能的同志集中选出来。三是大会代表发言讨论畅所欲言。各位代表的观点不断进行交流、碰撞,形成一致性的意见,充分彰显了民主团结的优良作风。
三、党的优良作风在中共七大的系统总结中全面升华
(一)从文本来看,七大报告本身体现了三大作风
七大报告体现了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一是思想路线的系统化确立。强调反对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以“实事求是”作为分析问题的根本方法。二是革命策略的针对性调整。提出建立联合政府的政治主张,形成符合国情的政权过渡方案。三是历史经验的批判性总结。系统梳理党24年的革命历程,强调理论脱离实际的危害以及革命理论与革命实际结合的重大意义。
七大报告体现了密切联系群众的作风。一是对政治立场的明确。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根本宗旨。二是对群众路线的定位。毛泽东指出:“一刻也不脱离群众,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就是我们的出发点。”三是对群众作用的认识。发出“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的伟大号召。
七大报告体现了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作风。一是明确重要性。毛泽东指出:“不惧怕批评和自我批评,……正是抵抗各种政治灰尘和政治微生物侵蚀我们同志的思想和我们党的肌体的唯一有效的方法。”二是凸显责任感。毛泽东指出:中国共产党人“相信自己的事业是完全合乎正义的,……那么我们也就不应该惧怕批评与自我批评”。三是揭示规律性。七大确立了“坚持真理、修正错误”的基本原则,使批评与自我批评从革命实践的个案上升为具有规律性的认知。
(二)从理论上看,三大作风是党的作风建设的系统总结
三大作风有着各自的本质要求。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核心在于科学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态度;密切联系群众的作风,关键在于坚持群众路线,树立正确的群众观点;批评和自我批评的作风,要旨在于坚持真理和修正错误,及时纠正缺点和错误。三大作风有着内在的逻辑关系。理论联系实际是马克思主义学风的本质规定和基本要求,密切联系群众是作风建设的核心内容,批评和自我批评是党保持优良传统的锐利武器。三大作风是党的作风建设的重要里程碑,是极具系统性和创新性的重大理论成果。
(三)从制度上看,三大作风写入党章是作风建设制度化的标志
明确三大作风的规范地位。标志着党的作风建设从思想倡导转向刚性约束,三大作风由此成为全体党员必须遵循的纪律规范。把作风建设纳入党员义务与组织任务中。通过党章的权威性,作风建设提升为党员政治生活的刚性准则。以最高党内法规形式固化作风建设成果。使其从临时性要求转变为长期性准则。形成了作风建设长效机制。七大将三大作风写进党章,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作风建设上实现了从经验积累到制度建构的跨越。
四、中共七大作风建设的历史启示
一是必须从政治高度把握作风建设的极端重要性,把作风建设提到政治高度锲而不舍、驰而不息、久久为功、常抓不懈。二是必须着眼于中国共产党加强自身作风建设的历史传统和组织惯性,使党的优良作风在创新中传承、在传承中创新。三是必须把加强作风建设与完成党的历史使命有机结合,不断增强抓好作风建设的紧迫感责任感,持之以恒把作风建设推向新的历史高度。四是必须强化作风建设的制度规范,建立教育—预防—监督—问责的全周期制度框架,确保作风建设有章可循、有据可依。五是必须发扬彻底的自我革命精神,以坚定执着的信念、敢于担当的意识、正视问题的自觉、刀刃向内的勇气、锲而不舍的意志,经常抓、见常态,深入抓、见实效,持久抓、见长效,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有力作风保障。
(作者:李喆,宁夏延安精神研究会理事、中共宁夏区委党校(宁夏行政学院)党史党建教研部主任、二级教授;金玲)
值班编辑:白 雪、显 洋
技术支持:李馨雨、颜楚凌
值班总编:闫金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