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首页 > 中延会工作 > 正文

【专题研讨会发言选登⑪】宁夏大学潘忠宇:深入探索当代大学生弘扬延安精神的有效路径!

来源:中华魂网 · 2023-01-19 13:28:00

1月7日,中国延安精神研究会、山东省延安精神研究会、山东沂蒙精神研究会共同举办了“弘扬伟大建党精神传承践行延安精神 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贡献力量”专题研讨会。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延安精神研究会会长王晨作了主旨讲话,山东省委书记林武致辞。12位专家学者围绕新时代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和延安精神,在线上进行了深入交流研讨。现刊发专家学者在专题研讨会上的发言,请大家持续关注、学习!——编者



一、研究背景及调查概况


(一)研究背景。新时代,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号召继续弘扬和践行延安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正确政治方向,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深入研究、大力宣传、认真践行延安精神”。党的二十大闭幕不到一周,习近平总书记带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前往延安瞻仰革命纪念地,宣示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赓续红色血脉、传承奋斗精神,在新的赶考之路上向历史和人民交出新的优异答卷的坚定信念,强调要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弘扬延安精神。当代大学生是国之栋梁,肩负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中国梦的历史重任。新时代,继续弘扬延安精神,找准延安精神育人的靶向,对大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振兴中华凝心聚力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目前学界对延安精神的研究成果丰硕,通过知网以“延安精神”为主题共搜索学术论文3130篇,但以“延安精神影响力”为主题进行搜索,没有搜索到相关文章。从现有研究来看,对于延安精神的研究大多集中在理论研层面,基于定量研究的成果非常少,因此,本文从研究方法上进行创新,通过定量研究,客观、真实的了解当代大学生对延安精神的认知情况、认同状况、当代价值以及贴近大学生实际的弘扬延安精神的路径选择。


(二)调查概况。为全面了解延安精神在大学生群体中的影响力现状,本文采用了问卷调查法,问卷从影响力的 “认知”、“态度”、“价值”、“行为”四个维度设计。调研通过网络发布问卷,以宁夏、甘肃、陕西部分高校本、硕、博在校大学生为调查对象,对大学生对延安精神的认知维度、认同状况、产生行为进行了调研和分析。


表1:受访者基本情况

选项

小计

比例

选项

小计

比例

933

45.42%

中共党员(含预备党员)

178

8.67%

1121

54.58%

共青团员

1274

62.03%




群众

602

29.31%

文史哲类

471

22.93%

大一

1342

65.34%

政经法类

386

18.79%

大二

291

14.17%

理工类

1001

48.73%

大三

190

9.25%

农医类

34

1.66%

大四

111

5.4%

艺术及体育类

162

7.89%

研究生(含硕、博)

120

5.84%


本次调研通过互联网共回收有效问卷2054份,调研对象男女比例相当,样本覆盖本科各年级以及硕博研究生,专业分布广泛,政治面貌党员、共青团员、群众都有所涉及(详见表1),显示了问卷调研样本的全面性和代表性,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代表大学生群体较为真实的状况,增强了调研的信度和效度。


二、认知:当代大学生对延安精神的认知度分析


认知维度主要考量当代大学生对延安精神认识和感知程度的情况。其实质是了解大学生对延安精神基本内容的了解掌握程度,为了解延安精神影响力程度,继续弘扬延安精神提供了量化指标。


(一)对延安精神有所了解,但不够深入。


表2:大学生对延安精神的了解程度

选项

小计

比例

非常了解

196

9.54%

比较了解

724

35.25%

有点了解

832

40.51%

不太了解

259

12.61%

不了解

43

2.09%


从当代大学生对延安精神的了解程度方面来看,当代大学生对延安精神的内涵有着一定的了解,但是了解的不够深入(详见表2)。在新时代,还需要进一步弘扬延安精神,让延安精神内化于当代大学生的内心深处,才能在日常的学习、生活、工作中践行延安精神。


(二)了解延安精神的渠道呈现多样化。


表3:大学生了解延安精神的途径

选项

小计

比例

学校教育

1713

83.4%

书籍资料

1524

74.2%

网络资讯

1511

73.56%

家长讲述

540

26.29%

社会影响

1019

49.61%

实践活动

550

26.78%

电影电视

1062

51.7%

其他

119

5.79%


当代大学生了解延安精神的渠道呈现出多样性的特点,其中最重要的途径是通过学校教育(详见表3),现阶段大学生知识获取的方式方法同所处的时代息息相关,但无论社会发展到何种程度,学校在对知识传授过程中还是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同时,许多大学生了解延安精神是通过阅读相关书籍、网络资讯、电影电视实现的,这为继续弘扬延安精神的载体选择提供了可供参考的借鉴。


(三)对延安精神内涵的认知相对准确。


表4:大学生对延安精神内涵的认知情况

选项

小计

比例

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

1766

85.98%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

1630

79.36%

理论联系实际,不断开拓创新的精神

1572

76.53%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1446

70.4%

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

643

31.3%


通过调查大学生内心对延安精神的理解,能够看出当代大学生对延安精神的内涵认识相对准确(详见表4)。延安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时期千锤百炼凝结而成的精神品质,其内涵十分丰富,通过数据分析,当代大学生通过多种途径了解延安精神且能够相对准确的理解延安精神的内涵,只有真正领会延安精神的实质,才能内化延安精神,指导实践,为实现中国梦助力青春力量。


(四)参与延安精神等红色文化活动的主动性相对较强。


表5:大学生参与红色文化活动的原因

选项

小计

比例

学校组织

1717

83.59%

家长带领

822

40.02%

自主参与

1415

68.89%

同学影响

1124

54.72%

社会宣传

1507

73.37%

媒体引导

924

44.99%

其他

107

5.21%


当代大学生参与延安精神等红色文化活动的原因,学校组织是主要原因,其次是自主参与(详见表5)。因此,在弘扬红色文化、宣传延安精神方面,要充分发挥学校的育人作用,开展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激发大学生参与主动性和积极性。同时,在参与延安精神等红色文化活动的因素方面也不可忽视朋辈群体、新媒体对大学生的影响力,要注重朋辈群体中共产党员、榜样的引领作用,充分发挥好这一群体在弘扬红色文化中的作用。


三、态度:当代大学生对延安精神的认同度分析


认同状况主要考量当代大学生对延安精神的认同行为,其实质是大学生个人与国家的关系问题,只有个体认同了国家,中国精神才能被个人接受、内化,进而外化为行为,使延安精神落地生根,转化成推动国家进步的物质力量。


(一)对延安精神认同度较高。


表6:大学生对延安精神内涵认同度

选项

非常认同

比较认同

一般认同

不太认同

不认同

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

71.57%

23.42%

4.28%

0.49%

0.24%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72.59%

22.83%

3.94%

0.34%

0.29%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

72.44%

22.2%

4.72%

0.44%

0.19%

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

67.09%

25.66%

6.23%

0.78%

0.24%


当代大学生对延安精神的认同相对较高,从延安精神内涵的四个方面开展认同度调研,将大学生对延安精神认同度分为五个测量指标,根据统计结果表明,当代大学生对延安精神内涵的四个维度,都具有相对较高的认同度,不认同的比例非常低(详见表6)。通过延安精神内涵认同度的数据比对能够看出,绝大部分大学生对延安精神的内涵高度认同,仅有个别、极少数大学生对延安精神的内涵认识不清,也说明了还要进一步加强延安精神的宣传教育,让延安精神内化为大学生的价值规范,指引大学生参与实践。


(二)对艰苦奋斗精神呈现高认同。


在问卷后面的两道开放式问题“请用一句话或一个词来形容你所理解的延安精神”和“你觉得在新时代延安精神的精髓是什么”,出现频率前十位的词汇依次是:艰苦奋斗、实事求是、自力更生、全心全意、自强不息、开拓创新、吃苦耐劳、解放思想、无私奉献、艰苦朴素,其中出现频率最高的词汇是“艰苦奋斗”(详见图1),艰苦奋斗精神源自中华民族的优秀道德传统,是回应困难和挑战的心性品质、中国精神。现今,我国的综合国力不断提升,人民的生活条件大大改善,“但我们绝不能丢掉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传家宝”。通过主观题词频统计分析,可以看出当代大学生对艰苦奋斗精神的高度认同,也充分认识到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过程中,需要继续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


图1:大学生所理解的延安精神


(三)认为对个人价值观念的形成具有重要影响。


表7:延安精神对大学生的影响

选项

小计

比例

思想观念

1734

84.42%

待人接物

800

38.95%

为人处世

1095

53.31%

学习工作

1352

65.82%

奉献精神

1639

79.8%

艰苦奋斗

1380

67.19%

其他

107

5.21%


通过数据分析,能够看出当代大学生对于延安精神的认同度高,抱有相对积极的认同态度,认为延安精神对个人思想观念、价值观的形成、工作学习等方面具有积极的影响作用(详见表7)。同时,当代大学生认为延安精神还会影响大学生的行为,对大学生的工作、学习、待人接物等方面产生一定的影响,充分肯定了延安精神对个体发展的积极影响力。


(四)认为对发扬优良党风具有重要价值。


表8:大学生对延安精神当代价值的评价

选项

小计

比例

有利于发挥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

1722

83.84%

有利于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1595

77.65%

有利于从实际出发发展当代国民经济

1311

63.83%

有利于党内工作的廉政建设

1359

66.16%

有利于培养爱国主义精神

1483

72.2%

有利于弘扬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精神

830

40.41%

有利于促进和谐的干群关系

242

11.78%


当代大学生认为延安精神在新时代依然具有重要的价值,特别是对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的弘扬(详见表8)。通过调研数据分析,当代大学生认为延安精神为新时代大学生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发展国民经济、发扬优良党风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价值。


(五)认为思政课是弘扬延安精神的主要路径。


表9:大学生对宣传延安精神的建议

选项

小计

比例

发挥思政课堂主渠道作用

1561

76%

校园微信公众号

1227

59.74%

校园官方网站

1158

56.38%

校园视频号如抖音 、B站等

1217

59.25%

定期举办红色文化活动

1340

65.24%

增加一些实践活动如游戏,竞赛等

771

37.54%

组建校内学习百年党史宣讲团

623

30.33%

校园宣传栏定期更新红色主题文化

478

23.27%

其他

40

1.95%


通过调研发现,最贴近当代大学生,大学生最易于接受的弘扬延安精神的方法分别是通过思政课堂、校园文化活动以及网络新媒体开展延安精神教育,其中,认为思政课是弘扬延安精神的主阵地(详见表9)。因此,必须了解当代大学生普遍的精神需求,才能有针对性的持续弘扬延安精神,增强延安精神的影响力。


四、提升延安精神对当代大学生影响力的思考


新时代,在面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布局,中国改革发展稳定的任务依然艰巨,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宣示将继承和发扬延安时期党形成的优良革命传统和作风,弘扬延安精神。当代大学生是中国未来发展的希望,是实现中国梦的坚实力量,新时代让大学生从延安精神中汲取养分,提升延安精神对大学生的影响力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力加强。


(一)初心使命与担当责任相结合。提升延安精神对当代大学生影响力要坚持初心使命与担当责任相结合,引导大学生不忘初心,勇担时代赋予的责任。新时代,在宣传教育延安精神的过程中,要始终秉持对大学生初心使命、理想信念、责任担当的教育,始终铭记在革命年代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共产党人抛头颅洒热血,一往无前的精神和勇气。时代赋予当代大学生新的历史使命,但无论走多远,都不能忘记自身的使命担当。当代大学生要在不断丰富自身的基础上,将个人理想同社会理想相统一,勇担责,能担责,不断充实自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二)理论认知与践行体验相结合。提升延安精神对当代大学生影响力要坚持理论认知与践行体验相结合,引导大学生在深刻理解延安精神内涵的基础上做到知行合一。坚持延安精神的理论认知与践行体验,目的是将延安精神的深刻内涵与大学生实践深度融合,从而增强大学生的获得感。延安精神的理论认知为践行体验指明了方向和理论支撑,反之,践行体验也进一步丰富了大学生对延安精神本质内涵的理解。因此,在提升延安精神对大学生的影响力过程中,要坚持延安精神理论认知与践行体验两者的相互支撑,共同作用于延安精神的宣传教育中,让大学生通过践行体验形成己身的价值理念,并指导实践。


(三)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相结合。提升延安精神对当代大学生影响力要坚持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相结合,构建“思政课程—课程思政”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结合的立体式平台。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对延安精神宣传教育主阵地作用,以及专业课程和其他各类课程的“育德”作用。提升延安精神在大学生中的影响力,一方面可以将延安精神融入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中,另一方面要发挥专业课教师的作用,通过课程思政浸润式弘扬延安精神的相关价值内涵,通过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结合,延安精神的影响力提升更加立体、全面,更加接地气,也更贴近大学生专业实际。


(四)学校教育与社会环境熏陶相结合。提升延安精神对当代大学生影响力要坚持学校教育与社会环境熏陶相结合,构建全方位的知识传授和浸润式教育平台。学校教育是延安精神宣传教育的主阵地,是提高延安精神影响力的主要抓手,社会环境熏陶是一种无形教育,对延安精神的弘扬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两者要有机结合,才能发挥学校和社会环境的育人合力。要在整个社会形成良好的道德风尚,在全社会营造引导当代大学生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良好氛围,为延安精神影响力的提升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五)传统教育方式与现代教育方式相结合。提升延安精神对当代大学生影响力要坚持传统教育方式与现代教育方式相结合,构建激发学生主动性的全方位教育模式。传统教育方式主要依托于课堂讲授和讨论,这有利于延安精神内涵的系统传授,大学生学习知识的效率也相对较高,同时,通过教师与学生的双向互动,能够有效激发学生进行深入思考。而现代教育方式更加灵活多样,突破了传统教育方式空间、方式、手段的限制,能够运用学生社团、志愿服务、学术活动、线上教育、大学生竞赛等方式开展延安精神的宣传教育。现代教育方式进一步拓展了延安精神的教育方式,将两者结合,能够全方位、立体化教育学生,最终实现延安精神的育人目的。


(作者:潘忠宇,宁夏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宁夏大学延安精神研究会会长;苗楠,宁夏大学法学院博士研究生;高国富,宁夏大学法学院博士研究生)


责任编辑:李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