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魂》网报道: 10月17日,北京理工大学在延安开展“延安精神进校园”系列活动。中国延安精神研究会副会长、教育部原副部长李卫红出席活动并讲话,北京理工大学党委副书记包丽颖介绍了开展活动相关情况,延安革命纪念地管理局局长兰爱平参加活动并致辞。
李卫红同志讲话
李卫红同志从学习宣传贯彻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精神出发,对北理工与延安6所红色革命场馆开展协同育人,共建“延安精神进校园”育人基地暨“云上大思政课”教学基地,开展大中小学“延安精神特别思政课”给予充分肯定。她强调,延安革命纪念场馆是弘扬延安精神的重要文化阵地,“校馆”协同育人有利于把立德树人与弘扬革命传统结合起来,有利于整合育人资源,形成弘扬传承延安精神的头雁效应。她希望“校馆”协同育人要主动适应青少年特点,找准思政教育与前沿科技的赋能结合点,不断提高用延安精神铸魂育人成效。李卫红还结合“大中小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从高校创新弘扬延安精神工作方式、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发挥红色资源优势和离退休老同志发挥经验经历优势等角度,围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对用延安精神教育引导青少年提出指导意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包丽颖同志介绍,延安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的革命精神,是共产党人的红色基因,是现代中国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延安是北理工的办学起点,延安精神是北理工的精神源点和信仰支点。开展“校馆”协同育人、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不仅是落实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精神的具体举措,更是学校坚持延安精神办学特色,培养时代新人的探索实践。学校将通过加强“校馆”合作,深化“大思政课”建设,将延安红色文化资源转化成学校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优势和特色,以文育人以文化人,实现人才共育、成果共享、文化共荣,持续深化延安精神铸魂育人,使延安精神代代相传。
兰爱平同志在致辞中表示,近年来,延安充分发挥红色资源优势,深化“馆校合作机制”,坚持将革命文物资源融入大思政教育,有力推动新时代革命文物工作与高校思政课创新融合发展。下一步,将进一步加强与高校全方位共建交流,通过资源共享、基地共建、人才互培等方式,切实将革命文物资源创造性转化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优质资源,推动革命纪念馆(旧址)与高校融合创新发展。
授牌仪式
活动期间,“延安精神进校园”育人基地暨“云上大思政课”教学基地授牌仪式在延安革命纪念馆举行。北理工与延安革命纪念地管理局共同在延安革命纪念馆、中共中央西北局纪念馆、杨家岭革命旧址、枣园革命旧址、王家坪革命旧址、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纪念馆等6家红色场馆建设“延安精神进校园”育人基地和“云上大思政课”教学基地,强化“校馆”协同育人工作模式,提升育人实效。会上,为6家红色革命纪念场馆颁授基地铭牌。
张虹老师作辅导报告 大学生代表史绪发言
中学生代表延梓月发言 小学生代表赵宇阳发言
下午,在延安市宝塔区政府支持下,由北理工策划举办的大中小学“延安精神特别思政课”在延安新区外国语学校举行。北理工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张虹从全新的角度切入,为100余名来自北理工和延安外国语学校的大中小学生上了一堂精彩生动的“延安精神”特别思政课。课后,大中小学生代表分别发言,分享了听课感受和学习延安精神的体会,表达了传承延安精神、赓续红色血脉的强烈愿望和坚定信念。活动期间,中国延安精神研究会老同志代表与北理工大学生代表共同参观了延安革命纪念馆、杨家岭革命旧址、枣园革命旧址等红色场馆,并开展了座谈交流。
胡木英、葛元仁等同志参加系列活动
中国延安精神研究会文青委副主任、延安儿女联谊会会长、延安儿女故事团团长胡木英,中国延安精神研究会文化青年委员会委员、延安儿女故事团成员葛元仁,中国延安精神研究会文化青年委员会联络员徐红,延安革命纪念地管理局、延安市宝塔区、延安外国语学校和北京理工大学党委宣传部相关负责同志参加了系列活动。
(摄影:任世杰)
值班编辑:白雪 李宽
技术支持:李馨雨
值班总编:闫金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