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5日,由中国延安精神研究会、中共陕西省委党校(陕西行政学院)和陕西省延安精神研究会联合举办的“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革命传统和作风,在新时代大力弘扬延安精神”——纪念党的七大召开80周年专题研讨会在西安举行。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延安精神研究会会长王晨出席会议并讲话。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分管日常工作的副校长(副院长)谢春涛出席会议并讲话。陕西省委书记赵一德出席会议并致辞。中国延安精神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靳诺主持会议并作总结。中国延安精神研究会副会长杨胜群、林炎志、刘建、李勇库、周吉平、耿焱,陕西省委副书记邢善萍,陕西省延安精神研究会会长梁宏贤、天津市延安精神研究会会长李润兰、青海省延安精神研究会会长苏宁、广东省延安精神研究会会长吴晓峰,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有关部门,陕西省委党校(陕西行政学院)、陕西省省直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全国各地延安精神研究会代表共150人参加会议。李忠杰作主旨发言。从今天起,《中华魂》网连续刊发11位专家学者大会发言。敬请关注!
陈云与延安精神
邵雍
延安精神是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延安生活、工作时培育起来的革命精神。陈云在延安生活、工作了八年,他的革命实践对延安精神的形成作出了自己的贡献;新中国成立后,陈云继续为延安精神的发扬光大作出了自己的阐释。具体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坚持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
在政治方向方面,陈云经过反复比较,选择了共产主义[①]并认为“共产党员是中华民族的优秀子孙”[②]。陈云在延安担任中央组织部部长时提出:“我们共产党就是搞政治的”[③],“对于一切为国为民的事业,应该始终不变地坚持自己的立场”,即革命的和党的立场。[④]1942年元旦,陈云在中共中央新年团拜会上说:“中国共产党成立已20多年,……现在看来,最大的成绩,就是我们党培养出了一个领袖,我们选择了这个领袖,他就是毛泽东同志。”[⑤]邓力群回忆说,在这之前党内还没有人这样单独提领袖毛泽东。
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陈云提出,从遵义会议到抗日战争胜利,“毛泽东同志的一个无可比拟的功绩,是培养了一代人,包括我们在内的以及‘三八式’的一大批干部。”[⑥]他坚决支持邓小平关于科学确立毛泽东同志的历史地位、坚持和发展毛泽东思想的主张,完全同意邓小平对毛主席历史功绩的概括,肯定“是毛泽东同志领导我们党取得了伟大胜利。”[⑦]“没有毛主席,就没有新中国;没有毛主席,我们党很可能还在黑暗中苦斗。”[⑧]
二、贯彻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早在1938年9月,陈云在抗日军政大学讲到党的干部政策时就明确提出:真正爱护干部就“不要‘抬轿子’,要实事求是。”[⑨]1941年5月,毛泽东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一文中从哲学的高度对实事求是作了新的解释。此后,陈云对实事求是更加重视。他在党的七大上发言时说,当中央委员十多年的教训之一,是要有实事求是、分清是非的精神。[⑩]这说明毛泽东思想是全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新中国成立前后、毛泽东生前和去世后,陈云至少三次讲过毛泽东倡导学哲学与“实事求是”的关系,结合实际对毛泽东实事求是的理论作了具体的阐释。
1978年底,在中央工作会议上,陈云以极大的勇气和胆识提出,把党和国家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建设上来,必须解决好历史遗留的若干重大问题。这一发言为实现伟大的历史转折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陈云担任了9年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一书记。他指出:在党的建设中要“提倡是就是是、非就是非的精神。”[11]1979年10月、1981年3月,陈云两次提出要复查潘汉年案件。
陈云是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开创者与奠基人之一。他主持了第一个五年计划编制和执行,一面注意学习苏联经验,一面坚持从国情出发,科学布局国家的工业化建设。改革开放初期,经常把人民生活现代化与四个现代化并提,对此陈云不予认可。1979年6月他说“当四个现代化实现的时候,人民生活水平必有提高,……但还不能同美、英、法、德、日等国相比,因为我国人口众多,其中大部是农民”[12]。他认为当前“只能提有吃有穿,不能提吃饱穿暖”[13]。
三、确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
陈云在延安时期提出,党支部和党员要了解群众的情绪,改善群众的生活,提高他们抗战的积极性。[14]他强调只有“改善群众生活才能发动群众”,要“解决群众的切身问题”[15],“不应该只知道向群众要东西,更应该时刻注意为群众谋福利。”[16]
一心为民是陈云始终坚守的中国现代化事业的根本价值取向。1956年12月,主持新中国经济工作的陈云提出:“商业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六万万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17]。在粉碎“四人帮”,再次启动现代化建设的时候,陈云提出“搞经济建设的最后目的,是为了改善人民的生活。”[18]经济体制改革也是为了“逐步改善人民的生活”[19]。
四、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
艰苦奋斗是达到及完成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的工作作风和精神。在陕甘宁边区,陈云和大家一样,每顿饭只有两小碟菜。有一次陈云生病,食堂为他多做了一个菜,被他硬退了回去。他身体不好,不能上山开荒,就在中央组织部的菜园里种菜,坚持按时出工,浇水除草。1940年2月,陈云被陕甘宁边区政府评为特等劳动英雄。办公地点设在延安西山脚下一座小院里的中央组织部本身就是艰苦奋斗的缩影。部长陈云的办公室兼住所就是一个窑洞,里面仅有一张办公桌、两把椅子、一个旧的木头架和一个烤火盆。
新中国成立后,陈云主管经济建设,但依然强调要艰苦创业。1975年8月他在视察富拉尔基第一重型机器厂实地了解到职工生活有些困难时说:“八亿人口不仅要吃饭,还要建设。现在有困难,请工人同志谅解。”[20]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陈云强调现代化“主要靠自力更生”,引进工作“既要买工厂,又要更多地买技术,买专利。”[21]
陈云不仅从理论上阐述了延安精神,同时也是延安精神的践行者,为延安精神的形成和发扬光大作出了巨大的历史贡献。回顾、学习陈云有关延安精神的嘉言懿行,对于进入新时代,奋进新征程,全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着重要的现实的教育意义。
注释:
[①]《陈云文选》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11页。
[②]《陈云文选》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98页。
[③]《陈云文选》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65页。
[④]《陈云文选》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42页。
[⑤]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陈云年谱》(修订本)上卷,中央文献出版社2015年版,第400页。
[⑥]《陈云文选》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84页。
[⑦]《陈云文选》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42页。
[⑧]《陈云文选》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42页。
[⑨]《陈云文选》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22页。
[⑩]参见《陈云年谱》(修订本)上卷,中央文献出版社2015年版,第478-479页。
[11]《陈云文选》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74页。
[12]《陈云文选》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62页。
[13] 陈云对姚依林的谈话,转引自《陈云传》,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年版,第1492页。
[14]《陈云文选》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48-149页。
[15]《陈云文选》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66-167页。
[16]《陈云文选》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73页。
[17]《陈云文选》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44页。
[18]《陈云文选》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80页。
[19]《陈云文选》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50页。
[20]《陈云传》下,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年版,第1436页。
[21]《陈云文选》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62页。
(作者:邵雍,上海市延安精神研究会理事、上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教授)
值班编辑:白 雪、显 洋
技术支持:李馨雨、颜楚凌
值班总编:闫金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