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首页 > 中延会工作 > 正文

【加强延安精神研究会能力建设经验交流⑩】湖南省延安精神研究会:高标准做好“伟人故乡”研究、宣传、践行延安精神工作

来源:中华魂网 · 2025-09-20 12:07:18

2020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致信祝贺中国延安精神研究会第六次会员大会召开,强调指出,坚持正确政治方向,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深入研究、大力宣传、认真践行延安精神。为认真总结各级各地延安精神研究会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贺信精神的好经验、好做法,由中国延安精神研究会主办、甘肃省延安精神研究会承办的“加强延安精神研究会能力建设,在新时代大力弘扬延安精神”工作经验交流会9月9日在兰州举行。中国延安精神研究会会长王晨出席会议并讲话。甘肃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胡昌升出席会议并致辞。中国延安精神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靳诺主持会议并作总结。中国延安精神研究会副会长林炎志、李忠杰、耿焱,甘肃省委常委、省委宣传部部长张永霞,甘肃省委常委、省委秘书长张伟,甘肃省延安精神研究会会长陈青、西藏自治区延安精神研究会会长丁业现、陕西省延安精神研究会会长梁宏贤,甘肃省委政研室主任黄克之、党史研究室主任何天鹏,中国延安精神研究会部分理事,全国各地延安精神研究会代表参加会议。为便于各级各地延安精神研究会相互交流学习,现刊发21个单位的发言,敬请关注!——编者

湖南是毛泽东的故乡。湖南省延安精神研究会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延安精神的重要论述,围绕政治建会、人才兴会、从严治会,努力提升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法治化水平,高标准做好“伟人故乡”研究、宣传、践行延安精神工作,让伟大建党精神和延安精神在红色热土绽放出新时代光芒。


一、以“学”为先,筑牢政治建会根基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延安精神的重要论述和贺信为新时代弘扬延安精神指明了方向。我会把学习重要论述和贺信精神作为坚持政治建会的首要政治任务,由理事会班子带头学习,理事骨干深入学习,全体会员普遍学习,深刻领会“坚定正确政治方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内核。结合党的七大历史意义,分析领会延安精神与党的优良传统的传承关系,促进理论知识内化为思想自觉。同时,通过举办宣讲会、开展研学活动等方式,向高校师生和乡村群众讲解贺信精神,让“弘扬延安精神”成为湖南地区的广泛共识,以理论学习强化政治引领,确保研究会始终保持正确的政治方向。


二、以“宣”为媒,创新人才兴会途径


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延安精神的重要论述和贺信精神,关键是要让延安精神真正传播开来、发挥作用。我会通过开展特色活动,吸引各方人才参与,为弘扬延安精神增添活力。


(一)“延安精神进校园”筑牢青春信仰之基。6月10日,我会联合湖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举办“传承延安精神赓续红色血脉”宣讲会。采用“理论讲解+故事分享+互动交流”的模式,邀请省委党校教授系统讲解延安精神的形成过程和时代价值,请93岁的抗美援朝老战士讲述亲身经历,还邀请359旅、老红军后代分享先辈故事。活动结束后,学生自发成立了“延安精神实践队”,教师也将红色案例融入思政课程。此次活动吸引了众多青年师生参与,培养了一批延安精神的青年传承者,使延安精神从课堂上的理论知识转化为青年学生的实际行动。


(二)“研学基地落户韶山”激活红色振兴引擎。6月15日,我会在韶山设立“延安精神研学基地”。以“责任田插秧助农”活动为依托,将毛主席旧居旁的农田作为“实践课堂”,让参与者在农耕体验中体会“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深刻内涵。同时,推动“延安精神研学”与乡村旅游、生态农业相结合,开发相关项目助力乡村振兴。此外,组建“红色宣讲队”,让当地村民成为“延安精神传播者”,吸引了村民和游客等



不同群体参与,扩大了延安精神的传播队伍,实现了弘扬延安精神与促进乡村发展相互促进。在此之前,我会还于2024年10月授予常德西湖军垦博物馆为湖南省延安精神研学基地。常德西湖军垦博物馆是湖南省为纪念原中国人民解放军广州军区军垦农场而建,伟大的延安精神和南泥湾精神在这个农场曾经有过生动形象和近乎完美的体现。每年都有成千上万名中小学生和社会青年群众到馆参观学习,对弘扬和践行延安精神起到潜移默化的感染和熏陶作用。


三、以“行”为要,落实从严治会要求


贯彻贺信精神需要长期坚持,我会探索构建“三位一体”工作机制,确保各项工作规范有序开展,落实从严治会要求。


(一)“研究+转化”机制。成立“延安精神与新时代实践”课题组,聚焦“贺信精神落地路径”“延安精神赋能基层治理”等课题,与高校、党校合作开展研究。形成了《延安精神进校园的“湖南模式”》《红色研学助力乡村振兴的实践逻辑》等研究成果,并将其转化为政策建议和工作方案,使研究成果既能符合上级政策要求,又能满足基层实际需求,以严谨的研究和务实的转化,保证研究会工作的科学性和实效性。


(二)“品牌+阵地”机制。打造“延安精神三湘行”品牌,在高校建立“理论宣讲阵地”,在乡村建立“实践赋能阵地”,在企业建立“创新奋斗阵地”。通过阵地联合建设、活动联合举办、资源共享,实现延安精神传播的全面覆盖,形成“点上有突破、线上有延伸、面上能覆盖”的传播格局。严格规范阵地建设和活动开展流程,明确各阵地的职责和工作要求,以品牌引领推动研究会工作走向规范化、制度化。


(三)“传承+创新”机制。一方面,挖掘湖南本土红色资源,如47军历史、南泥湾精神在湖南的实践等,整理《我们父辈的故事》征文,让身边人讲述身边事,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另一方面,利用新闻媒体报道,以及短视频等新媒体手段,打造“云上延安精神馆”,吸引了超过10万人次在线参与。在传承红色基因的同时,不断创新传播方式,以适应时代发展需求,体现了研究会与时俱进、从严治会,不断提升工作水平的决心。


四、弘延实践中的思考及建议


一是强化协同联动。建议中国延安精神研究会搭建“全国延安精神研究会协作平台”,推动各省之间交流经验、共享资源,形成全国统一的弘扬格局。二是聚焦青年群体。探索延安精神与青年发展相结合的路径,在高校设立“延安精神创新实践大赛”,在社会上组建“青年传承志愿服务队”,让青年成为延安精神的主动传承者。三是深化研究阐释。建议中国延安精神研究会组织编写“延安精神永放光芒”等大众通俗读物,推动学术成果转化,让理论研究走出书本,融入生活。


(来源:湖南省延安精神研究会)


值班编辑:白雪、显洋

技术支持:李馨雨

值班总编:闫金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