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首页 > 中延会工作 > 正文

【加强延安精神研究会能力建设经验交流⑮】陕西省延安精神研究会:推动省、市、县研究会组织建设全覆盖,开创新时代弘扬延安精神工作新局面

来源:陕西省延安精神研究会 · 2025-09-25 12:18:43

2020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致信祝贺中国延安精神研究会第六次会员大会召开,强调指出,坚持正确政治方向,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深入研究、大力宣传、认真践行延安精神。为认真总结各级各地延安精神研究会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贺信精神的好经验、好做法,由中国延安精神研究会主办、甘肃省延安精神研究会承办的“加强延安精神研究会能力建设,在新时代大力弘扬延安精神”工作经验交流会9月9日在兰州举行。中国延安精神研究会会长王晨出席会议并讲话。甘肃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胡昌升出席会议并致辞。中国延安精神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靳诺主持会议并作总结。中国延安精神研究会副会长林炎志、李忠杰、耿焱,甘肃省委常委、省委宣传部部长张永霞,甘肃省委常委、省委秘书长张伟,甘肃省延安精神研究会会长陈青、西藏自治区延安精神研究会会长丁业现、陕西省延安精神研究会会长梁宏贤,甘肃省委政研室主任黄克之、党史研究室主任何天鹏,中国延安精神研究会部分理事,全国各地延安精神研究会代表参加会议。为便于各级各地延安精神研究会相互交流学习,现刊发21个单位的发言,敬请关注!——编者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来陕考察调研,对弘扬延安精神作出重要指示。党的二十大闭幕不到一周,习近平总书记带领新一届中央政治局常委瞻仰延安革命纪念地,号召全党大力弘扬延安精神,为实现党的二十大提出的目标任务而团结奋斗。陕西作为延安精神的发祥地,现存革命遗址2000多处,具有得天独厚的红色资源禀赋和宝贵的精神财富。新时代带头传承和发扬光大延安精神,是全省各级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群众义不容辞的政治责任。近年来,陕西省延安精神研究会充分发挥红色资源优势,大力夯实基层基础工作,积极推动基层研究会组织建设,依托基层组织深入开展延安精神研究、宣传和弘扬践行各方面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全省弘扬延安精神工作形成新的局面。

一、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强化各级研究会思想建设

陕西省延安精神研究会始终将政治建设放在首位,坚定不移以习近平新时代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延安精神重要论述为根本遵循,强化政治引领,夯实思想根基。每次理事会、全省研究会工作会和会长办公会、办公室周例会,坚持第一项议程为集体政治学习,围绕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着重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历次来陕重要讲话精神,学习中国延安精神研究会王晨会长讲话和省委、省政府会议精神,并先后组织省市县研究会会长开展党的二十大精神和党史、党纪学习教育专题研讨,同时向会员、特邀研究员和市县研究会发放电子及纸质学习资料,鼓励大家线上线下学习交流,教育引导各级研究会和广大会员提高政治定力,保持政治清醒,紧跟时代步伐,牢记主职主责,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决落实到弘扬延安精神的具体行动中,有效保证了各级研究会的健康发展。

二、坚持党委坚强领导,强化各级研究会组织建设

认真贯彻省委关于弘扬延安精神的工作部署,大力支持市、县研究会组织建设。在推进市、县研究会机构建设过程中,各市、县委主要负责同志亲自过问,宣传部门下发文件,组织部门精心选配领导班子,市、县党校帮助解决具体困难和问题,为基层研究会组织建设创造了良好条件。省延安精神研究会各位会长带队,走遍全省各市县,登门汇报协调,争取理解支持,既宣传了延安精神,扩大了研究会的影响,又促进了市、县研究会机构建设。截至2023年9月,11个市(区)研究会全部完成了换届工作,配齐了领导班子。全省107个县(市、区)全部建立了延安精神研究会,实现了省、市、县研究会组织全覆盖,解决了“有人办事”的问题。近三年来,省市、县研究会共吸纳单位会员1796个,个人会员12552个,聘请特邀研究员956个,壮大了会员队伍,充实了研究人才。省延会新设了高校与企业委员会,负责指导中央驻陕企业和省属企业以及部属省属高校的“五进”工作。省市、县研究会普遍建立了宣讲队伍,全省专兼职宣讲人员达到630人,为开展弘扬延安精神各项工作奠定了坚实的组织基础。

三、坚持联动工作格局,强化各级研究会能力建设

省延安精神研究会连续两年举办市、县研究会会长、秘书长培训班,组织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延安精神的重要论述,邀请社会组织主管部门领导和党校教授、专家学者辅导研究宣传和弘扬践行延安精神业务知识,省延会各位会长亲自上台,就分管工作做辅导报告。编印发放《学习参考与工作交流》2000册,目前正在编印《弘扬延安精神资料手册》,指导市、县研究会有效开展工作。省延安精神研究会及时总结基层研究会工作经验、举办全省工作交流座谈会,多次分片区召开业务推进会,市、县研究会工作能力得到有效提升,实现了“有能力办事”。同时,省延安精神研究会领导主动深入市、县开展调研,听取基层研究会意见建议,帮助他们协调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到目前为止,全省市级研究会财政经费保障和办公场所全部得到落实。县(市、区)延安精神研究会经费保障占比96.3%,办公场所全部得到解决,基本做到了“有条件办事”。省延会还积极加强与省级有关部门、群众团体、社会组织的联合,深化与各级党校、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党史文献、革命纪念馆以及文化机构、新闻媒体的合作,整合各方力量,借助各方平台,联合举办理论研讨,打造宣传宣讲品牌,推动“五进”活动深入开展,取得了良好社会效应。同时组织市县研究会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富有成效的系列活动,通过互动交流,不断改进工作方式方法,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弘扬延安精神的新思路新机制,形成了强大合力。市县研究会充分依托当地红色资源,紧紧围绕党委、政府中心工作,创造性开展研究宣传和弘扬践行延安精神各项工作,呈现出你追我赶竞相发展的新局面。

四、坚持从严治会要求,强化各级研究会规范建设

省延安精神研究会换届后,按照中国延安精神研究会从严治会要求,及时召开理事会,修订完善了研究会《章程》,进一步规范了理事和会员行为,强化了工作管理和监督,逐步建立了研究会人员管理、财务管理、网络管理和民主决策、请示报告等9项内部管理制度,建立了《内控制度》,健全了监督机制,并帮助市县研究会完善各项制度,健全工作机制。全省各级研究会制度化规范化水平明显提高,做到了“按规矩办事”。省延安精神研究会认真落实从严治党从严治会的政治责任,大力推动各级研究会党的建设,目前,全省已有6个市和64个县(市、区)研究会建立了党支部,省、市、县研究会机关党支部积极组织党员开展党日活动,参加党纪学习教育和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加强自身思想作风、纪律建设,引导广大会员严格要求自己,规范自身言行,认真履行义务,积极参加活动,维护了延安精神研究会的良好形象。全省各级研究会积极开展社科类社会组织“创先争优”活动,省延会2024年获评陕西省社科类首家“5A级社会组织”,同年7月,又被评为全国先进社科类社会组织。

近年来,在中国延安精神研究会的精心指导下,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陕西省市、县各级研究会紧扣主职主责,上下共同发力,全省弘扬延安精神各项工作得到长足发展,各级研究会组织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省延安精神研究会牵头主办联办了一系列高质量理论研讨会,特别是今年中国延安精神研究会联合陕西省委党校(陕西行政学院)、省延安精神研究会在西安举办的纪念党的七大召开80周年理论研讨会,产生了广泛深远的社会影响,推动了全国延安精神研究领域理论创新。省延会特邀研究员团队换届以来,共出版专著26部,完成课题18项,发表文章150多篇,立项了《中国共产党延安时期编年史(十三卷)》《延安时期应对突发事件的经验与启示》两项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和《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局部执政史》《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局部执政经验研究》两项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不仅填补了当下对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局部执政研究的空白,也实现了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多年来的突破性进展,理论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市、县研究会立足当地红色资源,整理革命史料,编写红色故事,基层延安精神研究工作大面积开展。省延安精神研究会宣讲团成立8年来,在省内外开展宣讲300余场,深受社会各界好评,并荣获全省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创新竞赛一等奖。我会联合相关部门精心打造的《从延安再出发》大思政党课,创新宣讲模式,深受各界好评。由中国延安精神研究会指导,多方联合举办《弘扬延安精神奋进伟大时代》网上主题宣传活动全网点击102.1亿次,取得圆满成功。市、县研究会深入基层单位宣讲延安精神,去年共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3700余场次,形成了众多具有地方特色的宣传品牌。省延会把省属企业和高校作为重点,市、县研究会以学校、企业为重点,兼顾机关、社区和农村,全省基层单位“五进”活动全面推开,并树立了一批“五进”活动示范单位,创建了一批延安精神教育示范基地,全省上下深入研究、大力宣传、认真践行延安精神的良好态势正在逐步形成。

这次工作经验交流会,为我们提供了研究会能力建设的好经验好做法,我们一定要认真学习借鉴,并在省、市、县各级研究会深入推广,持续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推动市、县研究会积极创建5A级社会组织,不断提升各级研究会制度化规范化水平和新时代弘扬延安精神工作能力,促进研究宣传和弘扬践行延安精神工作取得新成效,努力在全省形成多维度全方位践行延安精神的工作格局,为不断发扬光大延安精神,助力谱写陕西新篇、争做西部示范、推动高质量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值班编辑:白雪、显洋

技术支持:李馨雨

值班总编:闫金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