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首页 > 中延会工作 > 正文

【加强延安精神研究会能力建设经验交流⑰】青海省延安精神研究会:搭建“联合联动”工作平台 探索分界别、行业、系统协同推进弘延新途径

来源:中华魂网 · 2025-09-27 11:56:34

2020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致信祝贺中国延安精神研究会第六次会员大会召开,强调指出,坚持正确政治方向,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深入研究、大力宣传、认真践行延安精神。为认真总结各级各地延安精神研究会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贺信精神的好经验、好做法,由中国延安精神研究会主办、甘肃省延安精神研究会承办的“加强延安精神研究会能力建设,在新时代大力弘扬延安精神”工作经验交流会9月9日在兰州举行。中国延安精神研究会会长王晨出席会议并讲话。甘肃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胡昌升出席会议并致辞。中国延安精神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靳诺主持会议并作总结。中国延安精神研究会副会长林炎志、李忠杰、耿焱,甘肃省委常委、省委宣传部部长张永霞,甘肃省委常委、省委秘书长张伟,甘肃省延安精神研究会会长陈青、西藏自治区延安精神研究会会长丁业现、陕西省延安精神研究会会长梁宏贤,甘肃省委政研室主任黄克之、党史研究室主任何天鹏,中国延安精神研究会部分理事,全国各地延安精神研究会代表参加会议。为便于各级各地延安精神研究会相互交流学习,现刊发21个单位的发言,敬请关注!——编者

青海是较早成立延安精神研究会的省份之一,至今已经走过32年工作历程。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认真学习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延安精神的重要论述,立足青海实际,夯实组织基础,突出时代特色,赓续红色基因,在传承上下功夫,在拓展上求效益,在实效上做文章,不断加强研究会能力建设,积极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青海篇章助力。


一、高举党的旗帜,坚持政治建会


我们始终坚持以学为先,及时跟进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延安精神的重要论述,学习习近平总书记两次参加全国两会青海代表团审议、三次在青海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学习中国延安精神研究会理事会议、会员代表大会及其研讨会会议精神,不断提高政治站位、增强政治自觉。我们编印了《习近平论延安精神》《延安精神100问口袋本》等资料,为广大会员提供学习弘扬延安精神知识途径,切实把学习成果转化为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的生动实践。


省延安精神研究会开展“弘延人心向党”会员日活动,组织会员前往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纪念馆学习观摩,参观青海党史教育馆,自觉接受党史党建教育,铭记光辉岁月,洗涤净化心灵。与省关工委、省委老干部局、省教育厅、团省委联合开展“祖国在我心中”“铭记历史珍爱和平”省属高校文艺展演活动,受到了广大师生的欢迎,扩大了宣传教育面。五年来累计组织各种形式的宣讲活动200余场次。


二、建立联动机制,借势而为强会


近年来,我们积极探索分界别、行业、系统协同推进弘扬延安精神新途径。一是加强横向联合。与省关工委、省教育厅、省委老干局、省总工会、团省委、省妇联、省社科联、省工商联、省党建研究会和八所高校分会进行会商,达成联动共识。通过分别发文、联合安排部署、联合专题研讨,开展学习宣传践行活动。先后在省教育厅设立“青海省延安精神研究会教育系统工作委员会”,在省工商联和总商会设立“青海省延安精神研究会工商业界工作委员会”,在省总工会设立“青海省延安精神研究会职工工作委员会”,在省妇女联合会设立“青海省延安精神研究会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在团省委设立“青海省延安精神研究会青少年工作委员会”,作为省延安精神研究会派出机构,为“联合联动”机制注入活力,为“五进”工作搭建平台。二是推进纵向联动。督促协调所有市州和部分区县成立了研究会组织,每两年举办一次联席会议,交流工作经验。市州之间的相互联合,上下联动普遍开展。三是强化调查研究。2024年,我们组成调研组,深入基层走访座谈,联合各地安排讲座,据实研究解决问题,跨度长达半年时间,行程6000多公里。基本摸清了全省延安精神研究会组织状况和会员基本情况,形成了内容丰富的调研报告,为省延安精神研究会规范化建设提供了扎实依据。四是创建教育基地。我们联合海北州原子城纪念馆、西宁市中小学社会实践教育中心、西宁市红军小学、海东市循化撒拉族自治县红光村、青海民族大学、青海师范大学、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展览馆、果洛州班玛红军沟等单位,举行青海省“弘扬延安精神教育基地”挂牌仪式,为广大人民群众学习践行延安精神搭建平台。


三、推动“五进”发展,锐意进取兴会


我们深入挖掘新时代延安精神的丰富内涵和时代价值,持续推动“五进”工作。一是明确基本任务。进机关,提高机关干部的政治素养、转变作风,增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意识,打造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队伍;进学校,将延安精神融入大思政教育教学活动中,培养青少年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意识,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激励更多师生点亮人生梦想,校准人生航向,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进企业,增强员工主人翁责任感,巩固党的阶级基础,大力弘扬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激发企业员工的创新精神和创业热情,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竞争力;进社区,丰富社区居民精神文化生活,增强居民社区归属感和参与感,提升社区文明程度,营造和谐美好的社区氛围;进农村牧区,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提高农牧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水平。二是把握着力点。围绕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深入研究、大力宣传、认真践行”延安精神的重要指示精神,以进校园活动为抓手,丰富“联合联动”工作内容,及时总结提炼我省弘扬延安精神“五进”工作的好做法、好经验,在全省形成了一批可复制、可借鉴、可推广的弘延样板。以建设弘扬延安精神“示范点”为引领,选树典型,以“点”带“面”、省市(州)县(区)“三级联动”,坚持用延安精神打造宣传教育阵地品牌。三是创新方式方法。加强对红色资源的保护与研究。班玛“红军沟”、循化红军小学,“两弹一星”基地、“两路”精神等红色资源十分宝贵,我们呼吁保护红色资源,及时开展红色遗迹的挖掘和研究。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创新媒介方式,运用群众尤其是青年人喜闻乐见的方式方法传播红色文化。有条件的地方还依托红色资源发展红色文旅产业,打造具有本地特色的红色教育基地、红色研学线路等。


四、加强自身建设,践行宗旨办会



延安精神研究会是一个神圣的社会团体、政治团体,必须始终加强自身建设,牢记践行党的宗旨,永远保持延安精神的圣洁之光。我们始终秉持“以延安精神办会、以延安精神干事、以延安精神做人”的理念,大力弘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延安精神和光荣传统,以讲政治不讲条件、讲工作不讲困难、讲奉献不讲报酬的思想认识和行动自觉,带头发扬党的优良传统。把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作为弘延人长期有效的铁规矩、硬杠杠,并贯穿到省延安精神研究会各项工作全过程、各方面。


研究是研究会的基本任务。我们坚持每年举办一次全省论文研讨会。今年“七一”前夕,举办“纪念党的七大召开八十周年,弘扬延安精神,为新青海建设凝心聚力”理论研讨会,共收到论文211篇,其中95位作者的论文被评选为优秀论文,西宁市延安精神研究会等5家单位荣获优秀组织奖。会刊《延风》杂志出版发行累计148期,刊载研究文章近1200篇,已经成为省内外读者学习了解延安精神和新青海精神的指导读物,成为全省弘扬延安精神和交流工作经验的重要窗口。


近年来,青海省延安精神研究会多次获得“先进学会”“先进研究会”“一级研究会”“先进社会组织”等殊荣,多次被评为“青海省先进社团”,2022年被中国延安精神研究会《中华魂》杂志社授予“宣传教育先进单位”,2023年被评为“全国先进社会组织”,2024年,省延安精神研究会理事、西宁市延安精神研究会会长刘德同志荣获全国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荣誉称号;省延安精神研究会组织联络委员会主任葛玉修同志荣获全国和全省离退休干部双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今年是青海省延安精神研究会的换届之年。我们一定要认真学习贯彻好中国延安精神研究会即将召开的第七次会员代表大会精神,严格落实从严治会的政治责任,健全完善研究会组织机构,加强理事会、常务理事会建设,选优配强领导班子和工作人员,不断提升规范化、制度化、法治化办会能力和水平,积极推动研究、宣传、践行延安精神取得新成效,奋力开创青海弘扬延安精神工作新局面。


(来源:青海省延安精神研究会)

值班编辑:白雪、显洋

技术支持:李馨雨

值班总编:闫金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