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致信祝贺中国延安精神研究会第六次会员大会召开,强调指出,坚持正确政治方向,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深入研究、大力宣传、认真践行延安精神。为认真总结各级各地延安精神研究会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贺信精神的好经验、好做法,由中国延安精神研究会主办、甘肃省延安精神研究会承办的“加强延安精神研究会能力建设,在新时代大力弘扬延安精神”工作经验交流会9月9日在兰州举行。中国延安精神研究会会长王晨出席会议并讲话。甘肃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胡昌升出席会议并致辞。中国延安精神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靳诺主持会议并作总结。中国延安精神研究会副会长林炎志、李忠杰、耿焱,甘肃省委常委、省委宣传部部长张永霞,甘肃省委常委、省委秘书长张伟,甘肃省延安精神研究会会长陈青、西藏自治区延安精神研究会会长丁业现、陕西省延安精神研究会会长梁宏贤,甘肃省委政研室主任黄克之、党史研究室主任何天鹏,中国延安精神研究会部分理事,全国各地延安精神研究会代表参加会议。为便于各级各地延安精神研究会相互交流学习,现刊发21个单位的发言,敬请关注!——编者
宁夏延安精神研究会于1991年7月成立,至今已有34年弘扬延安精神的光荣历史。
近年来,我会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延安精神的重要论述为根本遵循,致力于推动延安精神在宁夏大地薪火相传、发扬光大,聚焦深入研究、大力宣传、认真践行延安精神这一中心任务,坚守行之有效的优良传统,与时俱进创新工作举措,持续推动弘扬延安精神走深走实。
一、坚持增量提质扩面并重,着力推动研究多出新成果
延安精神是一本永远读不完的书,是一座永远开采不完的富矿,需要持续在深入研究上下功夫、出成果。一是力促主题征文增量。坚持把征文活动作为发挥“研究职能”的抓手,坚持每年确定一个主题,发挥市、县延安精神研究会全覆盖的优势,发动各级会员撰写理论宣传文章,每年收到征文200多篇,评选优秀文章60~70篇,按评选等次给予奖励,编印一本理论文集,展示广大会员研究能力和水平,提升延安精神的社会影响力。同时,围绕中国延安精神研究会年度理论研讨会主题,组织有研究优势的会员撰写征文,多篇论文入选并在专题研讨会上作交流发言。征文活动已成为研究会联系会员的桥梁纽带,呈现出会员参与量和征文报送量逐年“双增”的好势头。二是力促重点课题提质。坚持把重点课题研究作为深化延安精神研究的有效载体,坚持在延安时期重大历史与新时代发展主题中选题,每年研究确定4~6个重点课题,每个课题给予6000—15000元经费,通过委托或招标方式选定课题组,协调相关高校和单位以省级课题列入科研考核计分,激励高校教师和党史研究专家承担研究任务。近三年,先后组织开展了“在实现中国式现代化中大力弘扬延安精神”“发扬不到长城非好汉的革命精神”“延安时期加强党的领导的历史经验”等10项课题研究,形成多篇具有政治高度、历史厚度、理论深度的研究成果。三是力促研究文章扩面。坚持把研究延安精神与研究宁夏革命历史、红色文化、红色资源结合起来,吸纳更多热衷于延安精神和党史研究的退休老同志和社会力量,支持开展长期性、常态化研究,编写研究专著,撰写系列文章,创作文艺作品。入会30多年的宁夏党史专家邵予奋长期笔耕不辍,撰写发表宁夏党史研究文章100多篇,编写了《宁夏党史革命史之最》等著述。入会20多年的老会员俱旭辉撰写《南泥湾精神》《张思德精神》等系列文章在会刊《长缨》上连载。同时,鼓励有文艺特长的会员创作诗歌、散文等文艺作品讴歌延安精神,增强延安精神表现形式的丰富性和多样化。
二、坚持办刊宣讲建网齐抓,着力推动宣传再展新风采
弘扬延安精神,重在广泛宣传,用心用情讲好延安故事,提升延安精神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一是以刊为媒深度宣传。坚持把《长缨》会刊作为宣传党的理论、传播党的声音、刊发会员成果、展示延会工作的重要载体,办好固定栏目,增加特色栏目,精选刊发高质量的研究宣传文章,向自治区级领导、市、县延安精神研究会、65名理事、100多名会员和文章作者赠阅,与中国延安精神研究会及全国48个省、市延安精神研究会进行交流,成为宣传和展示宁夏延安精神研究成果的重要窗口。同时,加强与区内主要媒体的交流合作,借助《宁夏日报》《共产党人》等刊物,使延安精神在更广阔的平台走向大众。二是以讲为本扩大宣传。坚持把延安精神“五进”作为长期任务来抓,坚持聘请、特邀、志愿参与相结合,扩大宣讲师资队伍,加大宣讲经费保障,每宣讲一场次给予1000元课酬。多方协调,创造条件,积极推动延安精神进党校、进团校,用好领导干部、青年团干集中培训的时机,变分散小规模进机关为直进党校大课堂宣讲,将延安精神直接传送到领导干部中。大力支持市、县延安精神研究会就近选定教师、劳模、英雄人物开展宣讲,宣讲方式接地气,富有现场感染力,深受基层干部、学生、群众欢迎。三是以网为重拓展宣传。坚持善用新媒体新技术和网站、公众号,建设线上宣传新平台、新渠道,创造条件建立宁夏延安精神研究会网站,建立内容更新和技术维护机制,扩大弘扬延安精神的辐射面和影响力。
三、坚持吸纳培训提升协同,着力推动队伍更有新气象
传承和弘扬延安精神,需要建设一支高素质的会员队伍。一是壮大会员队伍。坚持以党校高校教师、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研究型干部、文艺创作骨干为重点,发展新会员,壮大新力量。近三年,新发展会员150多名,其中50岁以下会员占80%,党校、高校教师占80%,会员年龄结构、学历结构、专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已成为宁夏研究宣传人才荟萃的社会组织。二是抓好会员培训。围绕提高延安精神研究宣传能力和水平,坚持每年举办一期会员培训班。近三年,分别围绕“红军长征在宁夏”“红军西征在宁夏”“沿着习近平总书记的足迹感悟新时代美丽新宁夏的生动实践”三个主题开展培训,邀请名师课堂讲授,组织会员研讨交流,带领重走长征路、西征路和新时代长征路,把培训办成“行走的思政课”,使会员培训更加有形、有感、有效。三是组织会员活动。把组织开展活动作为联系会员最活跃、最有效的纽带,每年组织会员代表集中学习、研讨交流、调研考察,增进会员与各地延安精神研究会、会员与会员之间的工作交流。近三年,每年与一个地级市延安精神研究会联合开展调研考察活动,先后调研观摩红寺堡区全国易地生态移民集中安置区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实践、石嘴山市资源型城市转型和老工业基地工矿文化遗址保护开发,有效吸引会员积极参加活动,增强延安精神研究会的组织力和凝聚力。
四、坚持制度化规范化同建,着力推动从严治会见实效
延安精神研究会是具有光荣传统的社会组织,要像珍惜眼睛一样珍惜荣誉。我们严格按照全面从严治党要求,坚持以“延安作风”建会、办会、治会。一是健全完善规章制度。2022年以来,根据加强社会组织规范化建设、推动社会组织高质量发展的要求,重新修订了《理事会会议制度》《办公会议制度》等日常运行工作制度,2024年按照民政部《社会组织章程示范文本》再次修订本会章程,三年来先后制定了《财务管理办法》《科研项目管理办法》《宣传宣讲报酬管理办法》《会刊〈长缨〉办刊制度》等内部制度规范,得到自治区社会组织管理局的充分肯定和好评。二是严格落实制度规范。认真落实重大事项请示报告制度,将法人变更、召开理事会、大额财务支出、举办重大研讨会等重要事项,提前向主管单位请示或报告,得到主管单位的有力支持。宁夏党校作为业务主管单位,在办公场所、物业管理、水暖电费等给予全免费保障。严格落实《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加强与自治区社会组织管理局的常态化沟通联系,按时做好年度工作报告等资料报备,及时完善网上信息补录,参加年审年检和法人履行责任专项审计,将遵规守矩、照章理事、照章办事落实到每一项具体工作中。三是严守纪律规矩。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及实施细则,严格执行政治纪律、政治规矩和意识形态规定,维护研究会的良好形象。贯彻落实“过紧日子”的要求,从严管理课题费、“五进”宣讲费、办刊费、稿酬等支出,坚决管好用好经费,做到不违规、不逾矩。
传承和弘扬延安精神是一项神圣使命。我们将认真学习借鉴全国各地延安精神研究会的好经验、好机制,勠力同心,开拓创新,共同携手,接续谱写弘扬延安精神新篇章!
(来源:宁夏延安精神研究会)
值班编辑:白雪、显洋
技术支持:李馨雨
值班总编:闫金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