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首页 > 各地延会工作 > 正文

【延会巡礼】赴延安学习考察的四点思考

来源:中华魂网 · 2023-10-22 15:44:45

延安学习考察回来几个月了,经过一段时间的沉淀,结合运城市延安精神研究会实际,有些感悟和想法与大家共同分享。



在筹备成立市延安精神研究会之初,我们几位筹备组负责人就有一个共识:研究会成立后,一定要带领大家到延安去学习考察一次,接受教育,增添动力。


去年12月5日研究会成立之后,这一计划便提上了议事日程。今年5月16日,市延会考察团一行19人,在荆青莲会长带领下奔赴延安,开始了为期3天的学习考察行程。南泥湾、枣园、杨家岭、凤凰山、延安革命纪念馆、抗大纪念馆、梁家河,一处处红色革命纪念地,仿佛把我们带回到了延安当年艰苦岁月的环境里。走进共和国的领袖们当年居住的一处处简陋窑洞,听着讲解员一遍遍地讲述着那些催人泪下、感人肺腑的事迹介绍,看到那一幅幅真实的历史记录照片,考察团成员们无不为之动容。每到一地,大家都认真听、仔细看,用心记、尽情拍,驻足难行、留恋忘返、收获满满。


延安,我是第三次来了,然而,每来一次都有不同的感悟和收获。1995年,随地直工委组织的地直机关“十佳优秀党员”参访团首次到延安,当时作为参访团的一名普通成员,我只是走马观花地看了一番。2012年6月,作为市委统战部机关党总支书记,在纪念“七一”党的生日前,我带领机关全体党员同志第二次去了延安。而这次,再到延安,我们是带着任务、有目的地去考察学习的。


每次去延安,心境都有所不同,而这次则使我感悟更深,思考更多,对延安精神有了更深层次的体悟和认知。


思考一:党的二十大闭幕不到一周,习近平总书记即带领新当选的中央政治局常委一班人专程奔赴延安,瞻仰延安革命纪念地并发表重要讲话,这向人们昭示着什么?


开国领袖毛泽东主席当年曾说过,延安有两点,一个是“落脚点”,一个是“出发点”。讲的是红军经过二万五千里长征后中共中央和红军找到了落脚点,同时延安也是八路军北上抗日的出发点,是党中央带领全国人民投身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夺取全国革命胜利的出发点。现如今,党中央制定的两个百年奋斗目标,第一个全面达小康目标已于建党百年之际实现,而第二个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的进军号角已经吹响,在踏上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之际,党的领导人集体奔赴延安,重温老一辈革命家的丰功伟绩,汲取精神动力,就是要向世人宣示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传承延安精神,賡续红色血脉,在新的赶考路上向历史和人民交出新的优异答卷的坚定信念,也明确告诉人们,新征程,新起点的长征路上,延安精神仍然是我们奋进新征程的强大精神动力。


思考二:延安13年告诉了我们什么?


延安革命纪念馆《伟大历程一一中共中央在延安十三年历史陈列》运用大量珍贵的历史照片、映像资料和文字介绍,向人们系统地阐述了党中央在延安13年的光辉历程。


1927年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后,蒋介石举起屠刀,疯狂杀向羽翼尚未丰满的共产党,举百万之兵力围剿中央苏区和红军部队。在取得前4次反围剿胜利后,由于受党内错误路线干扰和红军高层指挥决策失误,第5次反围剿遭受重大失败,中共中央和主力红军队伍被迫放弃所创建的苏区革命根据地而作战略大转移,走上了漫漫二万五千里长征路,力尽千辛万苦。在国民党数十万大军围追堵截之下,红军队伍损失惨重。幸得遵义会议上及时重新明确毛泽东主席进入中央决策高层,方得免于中央红军遭受灭顶之灾。而在红军长征队伍不知向何处去的关键节点,陕甘宁边区由刘志丹、谢子长、习仲勋创建的全国仅剩的一块红色根据地,为中共中央和红军队伍提供了“落脚点”。


从1935年到1948年,党中央在延安13年,开展了“自力更生,丰衣足食”的“大生产”运动,粉碎了国民党军事围剿和经济封锁;开展了“延安整风”运动,纠正了党内左、右倾错误,纯洁了党的队伍,增强了党内团结,形成了以毛泽东主席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确立了毛泽东思想在全党的指导地位,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举办了“抗大”“陕北公学”“中央党校”“鲁艺”等数十所干部学院,培养和造就了一大批各级各类人才,为领导中国革命胜利和新中国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培育形成了伟大的延安精神。


思考三:今天我们为什么还要讲延安精神?


延安精神是老一辈革命家和老一代共产党人在延安时期形成和发扬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作为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中的辉煌篇章,是对伟大建党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等红色革命精神的继承和发扬。它的历史功绩不可磨灭,为立党兴国提供了丰厚滋养,培育了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在延安精神的感召下,延安成为理论创新、凝聚人心、汇聚力量的革命圣地,成为指导中国革命的中心,照耀中华民族前程的灯塔。延安精神指引了中国革命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宣示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形成了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伟大精神成就伟大事业。在延安精神的激励下,中国革命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而今,在全面开启以中国式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更加彰显出延安精神的时代价值。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是中国共产党人成就伟业的政治灵魂,是中国人民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方向,是中国人民从积贫积弱到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方向,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并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的方向。今天,我们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坚持的就是这一方向。时代发展了,但我们的方向始终没有改变。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体现的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依然是我们必须坚持的科学思想方法。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根本宗旨,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初心,就是为解救劳苦大众于苦海之中,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正如毛泽东主席在《为人民服务》一文开宗明义讲到的“我们的共产党和共产党所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是革命的队伍。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利益工作的”。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讲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并多次讲到“人民就是江山,江山就是人民”。两代领袖深厚的人民情怀,始终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以中国式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更离不开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参与和支持,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立足点和出发点,任何时候也不能变。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在延安,中国共产党人依靠它用“延安作风”打败了国民党的“西安作风”,胜利渡过了13年艰难困苦的生活,创建了“三三制”的边区民主政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奠定了坚实的政权基础。改革开放以后,我们国家已逐步实现了物质的极大丰富,但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不能丢。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伟大进程中,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依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现实意义。


思考四:延安市延安精神研究会的做法对我们有什么启示?在运城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我们应该做些什么?


5月17日下午,我们考察团一行拜会了延安市延安精神研究会。该会会长阚延军(原延安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一级巡视员)和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冯枚热情接待了我们,并举行了小型座谈会。阚会长在会上简要介绍了他们的一些做法和经验,对我们启发很大。


延安市延安精神研究会成立于1985年,是全国第一个成立的研究会,他们已经积累了一套比较成熟的工作做法和经验,值得我们借鉴。在机构建设方面,延安市13个县(市、区)实现了全覆盖,并且做到了“六有六落实”(即:有名有实、有人管事、有人办事,有钱办事、有地方办事;落实机构、编制、人员、工作经费、办公场地、工作职责)。而我们也是13个县(市、区),目前仅有夏县一个县成立了研究会,这方面差距还不小。在工作方面,他们搭建了很好的宣传平台,会里有微信公众号,办有《延安精神》会刋,同时在电视台、报纸上开办了专题栏目,在大街小巷设立有宣传橱窗。延安精神“六进”宣讲活动已坚持多年。另外去年换届以来,在全市大力开展了“延安精神示范基地”创建活动;在全国范围内征集建立延安精神研究“专家库”。这些创新性做法和经验同时也对全国各地起到了示范性作用。我市延研会刚成立不到一年,一切还都在起步阶段,有些工作思路和行动与延安市的做法不谋而和,这说明我们的路子是对的。一是逐步完善了市级研究会机构和办公设施建设,县一级研究会设立工作正在推进之中;二是编写出了延安精神宣讲提纲,组建了一支延安精神宣讲队伍,延安精神进基层、进机关、进校园、进企业活动已逐步展开;三是挖掘、整理我市红色教育资源,目前已确定部分“延安精神研学基地”,并已运行开展活动;四是确定本届任期(五年)内编辑出版两本资料性文献书籍,一是记录和反映当年我市青年奔赴延安“抗大”等学校学习及在延安工作、战斗的人物事迹,暂定名称《河东儿女延安情》;第二本书主要书写记录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市艰苦奋斗创业、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模范典型人物事迹,暂定名称《延安精神在运城的实践》。将以此两本书作为市研究会弘扬传承延安精神的研究成果和生动教材。


相信经过这次延安之行的考察和学习,在全体会员的共同努力下,市延安精神研究会的工作定会迈上一个新台阶,为弘扬延安精神,传承红色基因,凝聚人心,提振信心,推动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大精神动力,做出应有贡献。


(作者:李新潮,系山西省运城市延安精神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


值班编辑:白雪 李宽

技术支持:李馨雨

值班总编:闫金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