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5日,由中国延安精神研究会、中共陕西省委党校(陕西行政学院)和陕西省延安精神研究会联合举办的“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革命传统和作风,在新时代大力弘扬延安精神”——纪念党的七大召开80周年专题研讨会在西安举行。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延安精神研究会会长王晨出席会议并讲话。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分管日常工作的副校长(副院长)谢春涛出席会议并讲话。陕西省委书记赵一德出席会议并致辞。中国延安精神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靳诺主持会议并作总结。中国延安精神研究会副会长杨胜群、林炎志、刘建、李勇库、周吉平、耿焱,陕西省委副书记邢善萍,陕西省延安精神研究会会长梁宏贤、天津市延安精神研究会会长李润兰、青海省延安精神研究会会长苏宁、广东省延安精神研究会会长吴晓峰,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有关部门,陕西省委党校(陕西行政学院)、陕西省省直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全国各地延安精神研究会代表共150人参加会议。李忠杰作主旨发言。从今天起,《中华魂》网连续刊发11位专家学者大会发言。敬请关注!
80年前,党的七大在延安召开,这是党的百余年征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历史坐标。这次大会以“团结的大会、胜利的大会”载入史册,会议通过对党和中国革命前途命运的规律性认识、科学性谋划、历史性总结、主动性担承和前瞻性预见,生动诠释了伟大的历史主动精神。党的七大蕴含的历史主动精神,为我们在新的赶考之路上更好地推进强国建设和民族复兴伟业,提供了宝贵的历史启迪和精神激励。
一、坚定历史自觉,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伟大飞跃
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主动精神是基于深刻的历史自觉而生成的。自从学会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人在精神上就由被动转入主动”。但长期以来,党内各种机械照搬、生硬套用马克思主义“条条框框”的倾向,使中国共产党人在实践中“走了不少的不必要的弯路”,中国革命事业一度陷入历史被动。遵义会议后,我们真正开始“自己读书,自己写字,自己想问题”。“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命题和历史任务的提出,开启了中国共产党人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自觉探索。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秉持高度的历史自觉和理论自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创立了首个“完全适合国情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党的七大正式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党章总纲中明确毛泽东思想为全党行动指南,毛泽东思想成为全党共识并产生强烈共鸣,实现了历史主动精神的科学形塑。
二、洞悉历史大势,擘画建立新民主主义国家的战略愿景
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主动精神体现在对历史大势的敏锐洞悉和战略愿景的清晰擘画之上。党的七大召开之际,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和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曙光初现,但中国面临着两个前途、两种命运的关键抉择。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精准研判国内外形势,科学回答了战后中国向何处去的问题,正确制定了“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在我党的领导下,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的政治路线,精心擘画了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新中国建设蓝图,为抗战胜利后的中国政局指明了前进方向和奋斗目标。
三、总结历史经验,形成坚强有力的领导核心和领导集体
善于总结历史经验,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主动精神的充分彰显。遵义会议之前,中央的政治路线频繁犯“左”或右倾的错误,导致革命事业屡次陷入危机,其根本原因在于“以前的领导都是很不稳定,也很不成熟的”。在同张国焘分裂主义、王明右倾机会主义的斗争中,全党逐渐认识到确立领导核心的决定性意义并成为自觉行动。党的六届七中全会通过的《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第一次全面、系统总结党的历史经验,充分肯定全党确立毛泽东领导地位的重大意义。正是在时代呼唤、历史选择、人民期盼和实践验证中,党的七大上正式确立了毛泽东的领袖地位、核心地位,真正形成了一个稳定成熟、坚强有力的领导集体,这既是基于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也是面向未来的郑重选择。
四、勇担历史使命,确保党成为引领时代变革的坚实力量
勇于承担历史使命是历史主动精神的集中表征,亦是中国共产党人一以贯之的崇高风范。党的七大集中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自我革命精神和斗争精神,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践行初心、奋勇向前的伟大担当。在大会及小组讨论环节,始终洋溢着民主团结的和谐氛围,与会人员纷纷拿起了自我批评的武器。其中,张闻天在会上作出诚恳的自我批评,指出自己过去“没有把马克思主义当做行动的指南,却反而把它当做了教条”。博古在发言中也作了深刻批评,并表示自己今后要脱胎换骨。这次大会首次将批评与自我批评写入党章,成为全党共同遵守的准则之一。此外,毛泽东将“愚公移山”的寓言作为七大闭幕词的主题,鼓励全党和全国人民建立起革命一定要胜利的信心,“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以艰苦卓绝的奋斗努力和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不断打开事业发展新天地。
五、保持历史清醒,做好应对各种风险挑战的充分准备
时刻保持高度的历史清醒是发挥历史主动精神的前提条件。党的七大召开时,中国共产党已走过了24年艰辛而辉煌的奋斗历程,具备了实现光明前途的历史性条件。面对“胜利”将至、“光明”已现的大好前景,毛泽东却敏锐预见到“大事变”的来临。他在作大会结论报告时,前瞻性地提出党可能遭遇的“十七条困难”,要求全党保持头脑清醒,在看到光明的同时,更要做好“对付非常的困难,对付非常的不利情况”的精神准备。抗战胜利后不久,蒋介石发动全面内战,正是因为全党周密做好迎接各种困难挑战的准备,通过采取正确的战略策略,抓住时机、主动求变,最终赢得了解放战争的决定性胜利。
当前,我国发展进入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的历史时期。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要继续从党的七大中汲取智慧力量、发扬优良传统,不断激发、弘扬历史主动精神,乘势而上,砥砺前行,继续以新的伟大奋斗开创新的历史伟业。
(作者:侯鑫,系西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023级博士研究生)
值班编辑:白 雪、显 洋
技术支持:李馨雨、颜楚凌
值班总编:闫金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