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各地延会深入贯彻落实习总书记致中国延安精神研究会贺信以及关于深入研究、大力宣传、认真践行延安精神的重要指示精神,坚决落实王晨会长提出的“在新时代更好地弘扬延安精神”的指示要求,取得许多新成绩、新成果。开办“弘延论坛”专栏,旨在为各地延会搭建一个互相学习、借鉴、交流研究成果的平台。欢迎赐稿。投稿邮箱:(zhonghuahun1921@126.com)。
党的二十大闭幕不到一周,习近平总书记带领中央政治局常委专程前往延安,瞻仰延安革命纪念地,重温革命战争时期党中央在延安的峥嵘岁月,宣示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赓续红色血脉、传承奋斗精神,在新的赶考之路上向历史和人民交出新的优异答卷的坚定信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延安革命旧址见证了我们党在延安时期领导中国革命、探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光辉历程,是一本永远读不完的书,每次来都温故而知新,受到深刻教育和启示。要管理好、研究好,结合现实讲好杨家岭的故事、讲好党的七大的故事。
延安时期,老区人民用五谷杂粮滋养了中国共产党发展壮大,支持了中国革命走向胜利。新时代,作为教书育人的人民教师,肩负着传道授业解惑的责任,更有传承红色基因的义务。在校园弘扬延安精神,让延安精神润泽时代青年,是每个教师的光荣使命。与学生共同研读“延安精神”这本书,推动延安精神进校园,我们一直在路上。
研读“延安精神”,点亮学子人生灯塔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信仰、信念、信心,任何时候都至关重要。小到一个人、一个集体,大到一个政党、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只要有信仰、信念、信心,就会愈挫愈奋、愈战愈勇,否则就会不战自败、不打自垮。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是延安精神之魂,我们师生在共同研读老一辈革命家的奋斗历程中,感悟到第一个人生关键词——信仰。延安时期,来自五湖四海的革命志士,以“只要还有一口气,爬也要爬到延安城”的信念,冒着生命危险长途跋涉奔赴延安,就是因为那里有中华民族前进的方向。
立志,方能行远。毛泽东13岁那年,与弟弟毛泽民和另一个亲戚家的孩子给长辈拜年,长辈问道:“你们三个读书的伢子,长大以后都想做什么人?”“我要做有钱的人。”“我要做不受别人欺负的人。”毛泽东最后站起来不慌不忙地说:“我要做掀天揭地的人”。学生时代,他和同学们约定“三不谈”,即不谈金钱,不谈男女之间的事,不谈家务琐事。毛泽东立志以天下大任为己任,勤学苦读,掀天揭地,成就了解放新中国的伟大事业。
高中生正处于人生发展的十字路口,更应明信立志,树立远大理想,勇担时代责任,积极投身社会主义伟大建设中。
我曾经在学生中做过这样一个调研:学习是为了什么?在众多为了更好的大学、为了更好的工作、为了成为自己想成为的人等答案中,有一个答案吸引了我的眼球——“为了成为一个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人。”答案的主人是小杰,他是班里最勤奋的同学,每天卯足了劲学习。上课时站在讲台上和小杰眼神交汇,我能看到他眼里亮晶晶地闪着光。原来,这就是他的力量源泉。
理想信念是人生的灯塔,坚定理想信念,方能行稳致远。青少年应以老一辈革命家的先进事迹为精神养分,滋养思想,树立远大崇高理想,为社会进步读书,为国家富强读书!
研读“延安精神”,砥砺学子奋斗意志
奋斗流淌于中华民族的血液之中。中国共产党用艰苦奋斗起家,用艰苦奋斗跨越艰难险阻,用艰苦奋斗谱写了延安精神的重要内核。延安时期,面对国民党的重重包围与日军的大规模扫荡,毛泽东主席用“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号召军民,将偏僻闭塞、荒草丛生的“烂泥湾”变成五谷丰登的“好江南”。老一辈革命家身体力行地教会了我们第二个人生关键词——奋斗。
“我虽生来并非珍珠,但因奋斗而明亮夺目。”三年前,中考失利,白蓉同学来到中职。起初,白蓉的成绩只能算中游而已。但她很快就意识到青春不应虚度,万事皆在人为。上课时她开始认真记笔记,将重难知识点勾画出来,课后反复琢磨,有针对性地挑选补充习题、加以巩固。遇到一些难以消化的知识点,她便一遍、两遍、三遍不断向老师请教。下课时,和同学聚集在一起,激烈地讨论数学、英语题,探讨不同的解题思路与方法。渐渐的,白蓉的成绩有了极大提升,高二时,她已经稳居班级第一。但她从不因此骄傲自满,反而以更高的标准要求自己。即使是寒暑假,白蓉同学也没有停下奋斗的步伐,主动地复习高三知识,提前规划学习任务。进入高三,她更是焚膏继晷,夜以继日,甚至是跑操、吃饭、课间、自习等碎片时间都格外珍惜,她常常说:“我现在多记几个单词,我就能多做对几道题。”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三年的不懈奋斗下,白蓉向单招考试递交了一份完美的答卷。曾经高中都考不上的“差生”,在艰苦奋斗、努力拼搏之后拿到了大学录取通知书,她用勤奋努力、踏实奋进铺就了人生的底色。
“且养凌云翅,俯仰弄清音。”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勤奋学习、锤炼身心是首要任务。青年学子应以脚踏实地的姿态奋进前行,练就能够翱翔于苍穹的翅膀,在俯仰天地之间,发出“强国有我”的青年之声。
研读“延安精神”,培养学子责任担当
新时代教师标准要求教师不忘立德树人初心,牢记育人使命,作为一名中职教师,同样也肩负着民族的振兴与希望。但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也遇到了极大的挑战。其中,引导教化“后进生”是最让我费心思的。
我的一位学生名叫李钰,他活泼开朗,积极乐观,待人真诚,充满活力。但他有点“不尊重”老师,一上课就化身瞌睡虫,无论怎么努力都无法完整听完一节课,这导致他成绩一直垫底,自信心备受打击。为此,我上课经常提问,课后耐心劝勉,但效果微乎其微。正当我焦灼之时,我发现他对读书很感兴趣。他说他爷爷酷爱读书,耳濡目染之下,他也养成了读书的好习惯。基于此,我们约定了“师生共读”活动,散文、书信、传记、小说,节选片段交流心得。读书给他营造了一个小天地,大量的阅读基础让他开始在课堂上游刃有余。恰逢“家国情怀”主题教学,班里举办了“红色故事听我讲”的评选活动,李钰同学凭借他丰富的阅读量和精心的准备获得了同学的一致好评,而他也逐渐找到自信,将写作作为人生目标并向之进发。
教育工作者担负着为社会培养优秀人才的责任,在教育实践中,应帮助学生坚定理想信念,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为社会培养有理想、有信念、有担当的时代青年。在语文课堂中,不仅要传授语言知识,更应打造特色德育活动,传播正确思想。丰富的红色精神族谱正是德育活动重要的精神源泉。通过组织朗诵红色诗词、讲述红色故事、歌唱红色歌曲、表演红色剧情等特色活动,广大学生能够更完整地了解红色文化,更坚实地传承红色基因,更深入地弘扬延安精神和红色精神族谱,激发学生养成美好高尚情操,增强责任担当意识。
岁月更迭,薪火相传。时代青年必然会在红色精神的润泽下披荆斩棘,肩担时代重任,成为延安精神的传承者、践行者,投身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事业之中,不负韶华,不负时代,不负祖国与人民!
(作者:刘婧,系陕西省定边县延会会员、职教中心教师)
值班编辑:白雪 李宽
技术支持:李馨雨
值班总编:闫金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