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各地延会深入贯彻落实习总书记致中国延安精神研究会贺信以及关于深入研究、大力宣传、认真践行延安精神的重要指示精神,坚决落实王晨会长提出的“在新时代更好地弘扬延安精神”的指示要求,取得许多新成绩、新成果。开办“弘延论坛”专栏,旨在为各地延会搭建一个互相学习、借鉴、交流研究成果的平台。欢迎赐稿。投稿邮箱:zhonghuahun1921@126.com) 。
延安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时期,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央领导集体在延安形成的伟大革命精神。2022年10月2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瞻仰延安革命纪念地时强调,在延安时期形成和发扬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培育形成的以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为主要内容的延安精神,是党的宝贵精神财富。对于技工院校而言,运用好延安精神,把其融入到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之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育出素质高品德好的新时代高技能高素质人才,是为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培养出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时代要求。
一、深刻认识延安精神融入技工院校思政教育的必要性
(一)延安精神融入技工院校思政教育有利于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延安时期,很多有志青年从全国各地来到延河两岸、宝塔山下的精神“圣地”,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自力更生、艰苦创业,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以驱逐日本帝国主义、争取民族独立和实现人民解放为责任使命,坚持全面抗战路线,推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取得了中国人民近代以来反抗外敌入侵的第一次伟大胜利,凭借他们的辛勤付出和不懈努力,从无到有,从旧到新,他们在祖国的这片热土上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中国奇迹!延安故事可歌可泣,延安精神照耀千秋!把延安精神融入技工院校思政教育,讲人物,形象鲜明,讲事例,感人肺腑,发人深省,对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延安精神融入技工院校思政教育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中国共产党人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是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重要思想保障和精神支柱,它们塑造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独特品格和精神风貌,引领中国革命走向了成功。当今时代,大数据、云计算、互联网等信息技术的蓬勃发展,不仅深刻改变了舆论生态,也给人们的思想带来了严峻挑战。这就要求我们要在新的历史条件和新的斗争环境下,将延安精神作为“批判的武器”,教育引导技工院校学生在大是大非面前站稳政治立场,在纷繁复杂的意识形态斗争中辨明是非曲直,自觉抵制各种错误思潮,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不断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和对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
(三)延安精神融入技工院校思政教育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是我们党始终得到人民拥护和爱戴的根本原因,对于充分发挥党密切联系群众的优势至关重要。”这一教导不仅为党和国家的发展指明方向,也为技工院校的思政教育提供了根本遵循。将延安精神融入技工院校思政教育,对于提升学生的责任感与使命感具有重要意义。技工院校学生作为连接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的特殊群体,其价值观处于形成的关键阶段,易受多元社会价值观的冲击,部分学生可能表现出服务意识薄弱、过度追求个人利益的现象,缺乏对社会贡献的认识和国家使命的担当。在此背景下,延安精神所蕴含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核心理念与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传统美德,成为了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的宝贵资源。将延安精神融入思政课程与日常教育活动,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还能够激励他们将个人成长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理解并践行“为人民服务”的深刻内涵,从而有效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四)延安精神融入技工院校思政教育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中国共产党在延安的13年,不仅是延安精神形成、发展至鼎盛的关键时期,也是毛泽东等无产阶级革命领袖历经艰苦卓绝奋斗的光辉岁月。在这段极为艰难的岁月里,革命先驱们展现出了一种难能可贵的积极向上的态度,坚持不懈地探索与实践,最终成功开辟了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这种深植于革命先辈血脉中的创新精神与强大的实践行动力,为当代学生提供了巨大的鼓舞与启示:面对困难与挑战时,不拘泥于传统思维定式,勇于突破界限,敢于尝试新思路和方法,从而在实践中锻炼和提升自身的创新能力与实践技能。这一历史经验的传承,激励着新一代不断前进,勇于创新,在新时代的征程中继续发扬光大。
二、延安精神融入技工院校思政教育的路径和策略
当前技工院校学生普遍存在人文素养水平低、职业精神教育薄弱等问题,立足延安精神的丰富内涵,应该推动职业教育的融合发展,实现人文素养、职业精神以及职业技能的融合培养,以此来保证培养的效果。将延安精神融入技工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与职业精神,具体实施路径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一)打造红色主题教育基地,营造浓厚延安精神育人氛围。将延安精神深度融入教育体系,让校园的每一处角落都成为传承这一宝贵文化财富的载体。从校舍建筑设计到内部布局,乃至每一条走廊的文化布置,都可以巧妙嵌入延安文化的精髓,形成一种全方位、沉浸式的教育环境。例如,设立以延安精神为主题的社团活动室,不仅为师生提供交流的平台,也为学习延安精神提供实践基地;打造一条条展示延安历史与精神的文化长廊,成为生动的历史课堂;特设图书馆“延安之窗”,集中陈列关于延安时期的文献资料与红色经典,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利用校园电子显示屏等,经常性在显要位置滚动播放反映延安精神的纪录片或短视频,让这股不朽的精神力量在视听层面得到传播。此外,还可以举办以延安精神为核心的主题活动,如演讲比赛等,将延安故事与学生日常生活紧密相连,激发学生主动探索和学习的兴趣。这些举措旨在让延安精神不仅停留在理论层面,而且还通过一系列贴近学生生活的实践形式,潜移默化地影响他们的价值观与行为模式,让其成为他们行动的内驱力。通过这种多维度、立体化的策略实施,校园将成为一个活生生的红色教育现场,延安精神在这里被赋予新的生命力,成为引领学生成长、塑造其人格的重要力量,最终实现将学校建设成为弘扬延安精神的示范性教育基地的目标。
(二)实施思政课程教学改革,切实加强延安精神与校本思政课程的融合。思政课程教学中,老师们可以深入探究延安精神的内涵,并将其巧妙地融入到校本思政课程当中。比如讲述“张思德的故事”。张思德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楷模,他在工作时始终勤勤恳恳,全然不顾个人得失。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索张思德的奉献精神是如何体现延安精神中为人民服务这一核心价值。通过对张思德在艰难环境下依然坚守岗位、为群众利益甘愿牺牲自己的事迹展开讨论,让学生知晓在自己的学习和未来工作里,也要树立起为他人、为社会奉献的意识。生动感人的延安故事融入思政课堂,不但会使课堂变得饶有趣味,还能让学生轻松地理解革命先辈们不畏困难、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用双手改变世界的实质与内涵,从而真正实现延安精神与校本思政课程的有效融合。
(三)开展红色文化体验活动,切身感受延安精神文化的教育魅力。精心组织学生前往周边那些承载着厚重历史的革命旧址、庄严肃穆的纪念馆进行实地考察和系统的学习。在这些地方,通过极具现场感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们亲身体验和深切感受延安时期革命先辈们的那些艰难困苦和不懈奋斗的历程,从而进一步加深学生对于延安精神的深刻理解和认同。学校要经常组织诸如演讲比赛、征文比赛、红色故事会等一系列以“传承红色基因,弘扬延安精神”为鲜明主题的校园文化活动,借由这些活动的举行,营造起极为浓烈的红色文化氛围,充分唤起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以及深厚的爱国情怀,使红色的种子在学生们心里深深植入并蓬勃生长,让延安精神于新时代绽放出更为耀眼的光辉,激励学生持续努力奋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奉献出自身的力量。
(四)推动校企合作育人模式,工学结合践行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延安精神。以校企合作为基础,持续加强校内外实习基地建设工作,积极进行创新,打造别具一格的学生实习模式,大力推进校企之间深度融合。共同全力开发能够充分体现延安精神的职业教育课程和实训项目,使学生能够在真实的实际工作场景中深切体会并积极践行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宝贵职业精神。全面引入具有积极意义的企业导师制度,邀请那些具有高尚职业道德和拥有成功实践经验的企业家、技术能手走进校园开展讲座,让他们分享自己职业生涯中如何践行延安精神的丰富经验以及深刻心得,通过这样的方式,为学生们带来极具启发性和激励性的思想盛宴,让他们能够更加清晰地认识到延安精神在职业发展中的重要性和巨大价值,从而激励他们在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以延安精神为指引,不断追求卓越,实现自身的人生价值。
(五)加强思政教师队伍培训,确保准确、生动地传授延安精神的实质和内涵。着重加强思政课教师的培训力度,精心组织教师前往延安等红色教育基地研修学习。这样的安排,能够切实提高思政教师对于延安精神的深刻认识以及教学能力,进而确保教师队伍有足够的能力准确、生动地将延安精神的实质和内涵完整地传授给学生。与此同时,积极鼓励教师开展关于延安精神与职业教育相互结合的教学研究,促使他们在这方面进行深入的探索和钻研,努力形成一批具有高水准的研究成果。用这些研究成果指导教学实践,让教学活动更加富有成效和意义,以便让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掌握延安精神,并且能够将其与自身的职业发展紧密结合,从而为他们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和精神支撑。强化思政教师队伍的建设和培养,为弘扬和传承延安精神发挥更大的作用,推动教育事业不断向前发展。
(六)建立思政课程评价体系,把延安精神融入思政课教学纳入重要评价指标。全面建立并且不断完善涵盖延安精神学习成效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将学生对延安精神的领悟程度以及实践情况设定为学生评优评先、奖学金评定的关键而重要的指标。此外,专门设立一项专项奖励基金,用于表彰那些在学习、传播以及践行延安精神方面表现极为突出的教师、学生和团队。这种积极有效的正向激励机制,对激励广大师生积极主动学习、传播和践行延安精神有很大作用。这一评价体系和奖励机制的建立,有助于推动延安精神在思政课程教学中的深度融合,促使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和践行延安精神,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同时,也能激发教师在教学中更加注重延安精神的传授和引导,鼓励团队在相关活动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在这种正向激励机制的影响下,营造出更为浓郁的学习和践行延安精神的氛围,促使整个教育环境朝着更为积极健康的方向迈进,为培养出具有崇高品德和坚毅信念的优秀人才筑牢坚实的基础。
(作者:闵德、黄正艳,系临沧技师学院延研会分会)
值班编辑:白 雪、显 洋
技术支持:李馨雨、刘彤
值班总编:闫金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