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8日至6月1日,湖北省京山市延安精神研究会举办了红色教育培训班,学员们奔赴河北西柏坡、山西大寨村、河南红旗渠等红色源头,开展了红色教育“探源行”活动,寻访红色足迹,践行延安精神,推动主题教育走深走实。
红色教育“探源行”历时一周,先后走进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保定市冉庄地道战遗址和白洋淀红色景区、正定县塔元庄村,山西省昔阳县大寨村、昔阳县博物馆和红色一条街,河南省林州市红旗渠纪念馆、红旗渠青年洞等基地探源。
京山市延安精神研究会与红色教育基地的党校对接,由党校老师当向导和讲解员,采取现场教学、交流研讨的形式,对西柏坡精神、地道战精神、白洋淀红色精神、大寨精神和红旗渠精神的科学内涵进行学习研究,让其精神在新时代不断发扬光大。
追寻先辈足迹,传承革命精神。西柏坡是革命圣地,新中国从这里走来,西柏坡精神蕴含着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情怀和执政理念。5月28日,培训班进驻河北省平山县委党校,学员集中参观学习,聆听西柏坡红色故事,进行西柏坡精神交流研讨。
开展现场教学观摩,通过接受深刻党性教育,引导学员传承红色基因,坚守初心使命。在西柏坡纪念馆,号召学员践行群众路线,走好新时代赶考路;在中共中央旧址,要求学员善抓机遇,敢于决断,加强纪律性,牢记“两个务必”;在七届二中全会旧址前,学员们面对党旗,高擎右拳,庄严宣誓;在北庄村《团结就是力量》歌曲诞生地,大家合唱了《团结就是力量》。
5月31日,培训班进入山西省晋中市委党校大寨分校,对昔阳县大寨村进行探访。大寨村党总支副书记李怀莲带领大家参观,对大寨创业史进行了介绍,学员们认真聆听讲解,驻足仔细观看,心中不禁升起无限感慨。李怀莲用一首《学大寨赶大寨》歌曲,诠释了她对大寨的热爱之情,精彩讲解博得大家的阵阵掌声与一致好评。
学员们登上大寨虎头山,参观了周恩来纪念亭、郭沫若诗魂碑、团结沟渡槽、狼窝掌梯田和大寨展览馆等处,了解了大寨战天斗地、艰苦奋斗的历史,领略了陈永贵、郭凤莲等老一辈大寨人的风采,感悟了“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大寨精神。学员还走进昔阳县博物馆、红旗一条街,探寻古县悠久的历史,感受红色文化的魅力。
6月1日,培训班来到河南省林州市,在林州市委党校的组织下,开展了“弘扬红旗渠精神 践行新时代担当”的爱国主义教育。红旗渠纪念馆,全面展示了林州人民为改变缺水面貌,以十年的艰辛与智慧、心血与砥砺孕育出的红旗渠精神,即“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团结协作、无私奉献”。通过参观学习,大家近距离感受红旗渠的修建工程,为太行山上“人工天河”惊叹不已,对建设者肃然起敬,深切感受到红旗渠精神的可贵。
学员们沿着红旗渠步行,参观了“创业洞”“团结洞”“青年洞”,修筑严整、绵延不断的渠道,让大家仿佛看到了当年艰巨而火热的劳动场面。在上世纪六十年代的艰苦条件下,农民开山凿洞、垒石修渠,学员们都难以想象,为修这条“生命渠”“幸福渠”,当地人民付出了多大的牺牲和代价!
学员们纷纷表示,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要研究践行红旗渠精神,弘扬伟大的延安精神,在实践中磨炼意志品质,锻造精神品格,争做时代新人,以实践行动在新征程中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通过开展红色教育‘探源行’活动,更好地研究、宣传、弘扬、践行延安精神,用延安精神办好延安精神研究会,更好服务京山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为京山市奋力打造‘两山’理论实践创新发展先行区作出新贡献。”京山市延安精神研究会会长严欣友谈道。
(作者:朱春阳、黄蓉、张文胜)
值班编辑:白 雪
技术支持:李馨雨
值班总编:闫金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