邯郸市延安精神研究会联合举办庆祝建党103周年文艺演出活动
7月1日上午,河北省邯郸市延安精神研究会在肥乡区毛主席纪念馆,联合举办庆祝建党103周年文艺演出活动。常务副会长赵志峰主持。全体人员向毛主席像三鞠躬,齐声高唱《东方红》和《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等歌曲。
邯郸市延安精神研究会常务副会长武东瑞首先发表讲话。他说:今天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3周年纪念日,我们大家欢聚一堂,共同纪念这个伟大的节日!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历经风雨,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带领广大人民群众推翻了三座大山,建立了新中国,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取得社会主义建设伟大胜利。我们党的历史证明,什么时候坚持和执行毛泽东思想,什么时候就能取得胜利。在当前新时代,我们仍然要坚持以马列主义和毛泽东思想为指导,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坚守岗位,奋发有为,为建设中国式社会主义现代化而努力奋斗!
邯郸市延安精神研究会会长、肥乡区毛主席纪念馆馆长袁俊美发表讲话。她首先感谢父老乡亲、各文艺团队和会员积极参加这次庆祝活动,指出:中国共产党在毛主席的领导下,经过28年的艰苦奋斗,建立了新中国,人民翻身做了主人。中国革命和建设取得的胜利,都是毛泽东思想的胜利。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不能忘记毛主席等革命前辈和革命先烈。我们要宣传好延安精神,让延安精神进学校、进社区,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
欢乐金秋舞蹈队表演了开场舞《五星红旗》。
森林公园队表演了精彩的萨克斯合奏《跟着共产党走》。
后白落堡红色文化宣传队表演了广场舞《万里长城永不倒》。
主持人、邯郸市延安精神研究会会员王素玲饱含激情地演唱了歌曲《唱支山歌给党听》。
太极协会献上了声势浩大的武术表演:《百人同练传统杨氏太极拳》。
魏静娜表演了精彩的武术《武氏十三刀》。
葛高波表演了武术《杨班侯太极拳118式》。
主持人、延安精神研究会副会长宋庆杰多才多艺,声音洪亮,他演唱了歌曲《最美的歌唱给妈妈》,表达了全体与会人员的心情。
与会的党员代表合影留念,庆祝党的生日!
与会的群众代表在毛主席塑像前合影留念,表达对毛主席的敬仰和思念之情。
高庄百花香舞蹈队、武协魅力阳光豉舞队、前白落堡秧歌队、滨河公园红歌队等团队参加了文艺演出。
(作者:李岳辉)
追寻红色记忆 弘扬延安精神
汉中市佛坪县延会
赴四亩地古镇开展红色足迹追寻活动
在伟大的中国共产党成立103周年来临之际,陕西省汉中市佛坪县延安精神研究会组织会长办公会组成人员,自驾车到宁陕县革命老区四亩地镇寻访当年红二十五军、红七十四师红色足迹活动,目的是寻找彰显延安精神、为党的生日献礼的着力点和红色礼品。这是刚开完一届二次会长办公暨工作推进会后,几位会长所迸发的工作热情,是他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的一次集体出征。
远征不如就近,佛坪本就是秦岭山脉中一块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红色土地,也是鄂豫陕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红四方面军、红二十五军、红七十四师,华阳、秦岭游击队等都曾在佛坪浴血奋战,在佛坪留下了珍贵的革命遗迹,英勇的佛坪人民为中国革命作出了积极的贡献。在佛坪这片红色土地上,老一辈革命家徐向前、李先念、吴焕先、徐海东、程子华、王震、郑位三、陈先瑞等在这里留下了战斗的足迹、无数先烈用生命和激情铸就了一幅幅舍生忘死、英勇杀敌、军民团结的历史画卷,留下了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和传奇故事。在沙窝红军旧址的介绍中,佛坪的许多红色故事中都涉及古蒲黑道上的四亩地,所以,他们首站选择了宁陕县的四亩地古镇。
一行八人,于上午9点多就到达了目的地。先到居住在古镇中街的原村委会主任杨汉萍家,交流中她对当年的那段红色历史略知一二,她便请来了出生于1941年的当地人刘少奎老汉讲述他所知道的一些情形。他介绍了现在还依稀可见的遗迹古镇南端的养正学舍,若干年前学舍还有寺庙未倒塌墙壁上的标语“加强抗战力量,肃清汉奸土匪!”他记忆犹新。特别讲了他记忆里的1946年一个冬天的夜里,有百多名新四军战士,从中原突围出来,露宿他们家房檐下和街道上的情形。老人家显得有些激动,群众与新四军战士的热情对话吵醒了他,外面很冷,他穿上棉衣,但自己却急忙扣不上疙瘩对襟纽扣。他发现有好些战士的脚趾都露在外面。给他们烧洋芋吃,那些战士还得征求领导同意的故事。
在古镇小街的南段,有一面长约十米的“红墙”,把四亩地具有光辉的革命历史,不可磨灭的历史印记呈现给我们了。原来,这里早在1987年10月就被划为革命老区。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红二十五军西进东返途中在这里宿营、休整,播下革命火种,红七十四师在这里创建根据地中心区,成立中共宁佛工委、宁佛游击大队,进行土地革命。抗日战争时期,在这里建立了党支部和汉南交通站,开展党的秘密工作。解放战争时期,三五九旅北路部队在林口子浴血奋战突围。在这些革命事件中,四亩地进步人士、劳苦大众、开明士绅,积极支持参与,做出重大贡献,有的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为抢救掉队伤员,农民郑良臣家被乡保人员封门、抢去粮食,农妇李华春变卖家产,忍受磨难两年之久。农民王志礼因给战士烧水喝、做饭吃,全家三口人被国民党杀害。英雄无畏的人民和志士、英勇奋斗的先烈和先辈创立的不朽功绩、构筑的革命精神、凝聚的红色基因永远激励我们奋斗前行!
走在红军曾经走过的四亩地古镇小街道上,回想当年红七十四师路过此地时露宿街边檐下,悄无声息、秋毫无犯的情景,大家心潮澎湃,敬仰之情油然而生,将缅怀之意沉浸在放缓的脚步中。这种感受是在足不出户的家里、在书本上的文字中无法拥有的。红军长征不仅创造了可歌可泣的战争史诗,更是谱写了豪情万丈的精神史诗,铸就了伟大的长征精神,这不是作者们的创作和硬编。漫步红军长征小道,习近平总书记对全党同志的谆谆告诫,依然在耳畔回响:“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作为新时代延安精神研究会的会员,此行让大家更加明智,要讲好延安故事,首先必须学历史,铭记历史,不忘初心,在宣传、践行的征程中,发扬艰苦奋斗、勇往直前的精神,脚踏实地地重走红色路,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才能够为弘扬延安精神贡献更多的力量。
第二站是到陈家坝的孔家湾瞻仰“红军桥”。椐常务副会长陈永明介绍,一九三五年十一月至一九三六年九月,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五军及第七十四师,在中共鄂豫陕特委领导下,转战佛坪、宁陕、柞水、镇安四县革命根据地,多次粉碎国民党军队的围剿,并发动群众打土豪、分田地,在陈家坝、孔家湾建立了孔家湾苏维埃政权,陈家坝与孔家湾因蒲河阻隔,两岸群众往来只能靠小木船摆渡,生活生产极为不便。在红七十四师红军战士的帮助下,蒲河上架起了一座木桥,后被洪水冲毁,解放后人民政府在红军帮助建桥的原址处重建了一座铁索桥。2002年“六·九”洪灾,铁索桥再次被毁,就在原址下游新建了混凝土大桥。但为纪念当年红军功勋,方便两岸群众通行,现对铁索桥再次进行修缮加固,并特别命名为“红军桥”。听完,大家特别感动,便合影以示留念。
因为1935年11月至1936年12月,红七十四师曾在孔家湾村建立红色苏维埃政权,成为当时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向陕南山区进击的重要节点,为成功解放佛坪作出过重大贡献,所以最后参观了陈家坝镇孔家湾村村史馆。
探寻红军足迹的意义在于学习党史,增加志气,坚定四个自信,增强对党、军队和人民的感情,加深对祖国的热爱,弘扬红色基因,赓续光荣传统,传承忠诚坚定、不畏牺牲、艰苦奋斗、服务人民的优良传统,使红色江山永远不变色。在七一前夕,通过寻访四亩地红色古镇,大家不仅学习到丰富的党史知识,还能深刻体会到红军精神永放光芒的力量。这样的活动不仅增加了个人的志气,还加强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的自信。同时,这样的经历能够加深对党和军队的深厚感情,以及对祖国的无限热爱。通过这样的探访、学习,能够更加坚定地认为,红色基因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核,它孕育了著名的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和延安精神。这些精神不仅是革命时期的宝贵财富,也是今天继续前进的精神动力。(佛坪延会李家荣供稿)
碑林区举办“弘扬延安精神,严守党的纪律,争做忠诚干净担当的奋斗者”主题宣讲活动
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3周年,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大力弘扬延安精神,落实好全党开展的党纪学习教育。6月25日上午,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延安精神研究会和中共碑林区委宣传部,邀请陕西省延安精神宣讲团,在陕西民歌大舞台,开展了“弘扬延安精神,严守党的纪律,争做忠诚干净担当的奋斗者”主题宣讲活动。
省延安精神研究会副会长史俊琴、赵志祥,副秘书长、宣讲团副团长王晓莉,副秘书长李季,市延安精神研究会副会长张天社,秘书长刘发奎,以及碑林区区委常委、区委宣传部部长姚勇,碑林区延安精神研究会会长柴跟科,副会长兼秘书长赵咸宁参加了活动。同时参加活动的有碑林区党政机关相关领导以及机关和街道办党员干部群众约300余人。
碑林区区委常委、区委宣传部部长姚勇致辞,代表碑林区区委,向此次宣讲活动的主办单位省、市延安精神研究会,和宣讲团的演员同志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宣讲团的各位演员通过演讲、朗诵、歌唱、陕北说书等艺术表现形式,表演了《革命理想高于天》《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楷模》《父子情深》《为有牺牲多壮志》《半碗饸饹》《庄严的审判》《小炕桌与沁园春雪》等节目,生动再现了共产党人舍小家为大家的家国情怀,严于律己的道德修养,艰苦朴素的人格魅力,引人思考,催人奋进。
此次宣讲活动为碑林区带来了精神力量,掀起了学习践行延安精神的热潮,活动结束后,干部群众纷纷表示要发扬共产党的优良传统,鼓足干劲,凝聚力量,聚焦“六个碑林”,聚力“六个奋勇争先”,积极为做优“千亿级实力城区”贡献力量。
值班编辑:白 雪
技术支持:李馨雨
值班总编:闫金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