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巩固拓展党史学习教育成果,建立常态化长效化制度机制,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把学党史、用党史作为终身必修课,不断坚定历史自信、增强政治自觉,弘扬伟大建党精神,更加信心满怀地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4月份,陕西省渭南市大荔县延安精神研究会组织理事开启“追寻红色记忆,感悟红色真谛,赓续红色精神”系列活动。登井冈山,点亮初心使命;走长征路,感悟长征精神;深入史馆参观,学听党史党课;研习长征、井冈山、苏区精神,增强大家学习、研究、宣传、践行延安精神的信心和能力。
登井冈山,点亮初心使命
1927年10月,秋收起义失败后,毛泽东率领部队挺进井冈山,在井冈山创立了全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为中国革命开辟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的正确道路。根据地以茨坪为中心,拥有宁冈、永新、莲花三县和吉安、安福两县一小部及遂川县北部、酃县的一部分,方圆275公里。井冈山革命遗址主要集中在江西省井冈山市的茨坪、茅坪、大小五井及五大哨口等地。理事们走进茨坪红军南路井冈山革命博物馆,悉心参观了馆藏文物、珍贵文献资料、历史图片及珍藏的党和国家领导人、著名书画家、社会各界知名人士的墨宝珍迹。参观了保存毛泽东、朱德等党和国家领导人重上井冈山时的影视资料。井冈山革命博物馆,是中国第一个地方性革命史类博物馆,跟随讲解员,聆听讲解,观看井冈山革命斗争历史陈列展览,学习感悟了井冈山精神,直观地感受到那个年代革命斗争的艰辛与革命人坚强的斗志。在茨坪毛主席旧居,理事们认真聆听党课,在茅坪八角楼的油灯下,毛泽东写下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两篇光辉著作,为中国革命指明了前进的方向,我们在此了解了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生活和工作的历史。站在黄洋界炮台,耳边仿佛响起隆隆炮声,眼前浮现出毛泽东、朱德与战士从险峻的小路挑粮走来的场景。今天,我们小憩在这片森林茂密、宁静蜿蜒的小径,享受美好,感受当年红军走过的英雄之路,心存感恩。八角楼的灯光、黄洋界的炮声、井冈山的火种等,铸就了一座座中国革命史上的不朽丰碑。井冈山,让延会理事感受到革命先烈英勇事迹及崇高精神,激发了强烈的爱国热情与奋斗之志。井冈山是革命的摇篮,一座英雄的山,见证了中国革命历程的艰辛与辉煌,孕育了“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实事求是、敢创新路,依靠群众、勇于胜利”的井冈山精神。
走长征路,感悟长征精神
走进红军长征第一步开始的地方——福建长汀,站在红军长征零公里石碑处,理事们心潮澎湃,饱经风雨的石碑,诉说着那段载入辉煌历史烽火连天的长征岁月。1934年9月30日,红九军团在长汀县南山镇中复村观寿公祠门前大草坪万人誓师,因第五次反“围剿”失利,红军被迫转移,红九军团是中央红军中率先出发长征的一支队伍,并在突破敌人第一道封锁线前一直担任中央红军主力的左翼后卫,成功掩护了中央红军主力的顺利战略转移。长征是“现代史上无与伦比的一次远征”:“从福建的最远的地方开始,一直到遥远的陕西北道路的尽头为止……”其中,“福建的最远的地方”就是中复村,它也被称为“红军长征第一村”。参观红九军团长征出发地陈列馆,印象最深的是一尊“14岁红军少年”争着要当红军的蜡像,稚嫩的脸庞,格外凝重的表情,挺立笔直的小身板,灰布鞋底为了长高垫进去的稻草清晰可见;为掩护大部队转移,1934年9月,红九军团和红二十四师、地方武装及苏区群众不足两万人,与6个师10万之众的国民党展开了殊死搏斗,七天七夜血战松毛岭,松毛岭一带的苏区群众“家家无闲人、户户无门板”全力以赴支前扩红,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这是红军长征前最后一次战役,也是苏区军民以高昂的热情和必胜的信念支前的真实写照。
走进于都中央红军长征出发纪念馆,观看史料、照片,聆听讲解。1934年10月,中央红军在江西于都集结出发,开启了载入人类史册的长征。10月7日开始,中央红军一、三、五、八、九军团和第一、第二野战纵队分别从反“围剿”战场或驻地兴国、宁都、石城、长汀和瑞金陆续转移到于都地域的段屋、车溪、罗坳和县城集结休整,补充兵员、武器弹药、粮食物资,进行动员和军政训练。10月17日至20日傍晚,中共中央、中革军委机关及其直属部队和红一、三、五、八、九军团共8.7万人分别从梓山的山峰坝、花桥,县城的东门、南门、西门,罗坳的孟口、鲤鱼、石尾、中埠和会昌珠兰埠等渡口渡过于都河,踏上漫漫的长征路。为了保证红军顺利渡河,于都人民调集几乎所有的民船800余条,协助架设浮桥、摆渡,打火把,送茶饭,红军渡河时,于都人民男女老幼从四面八方涌上桥头,期盼着亲人一路平安,早日归来。中央红军长征第一渡是中央红军渡过于都河出发长征的八大渡口之一,毛泽东、周恩来、博古等中央领导人及其由中央机关组成的第一、第二野战纵队就是从这里迈出长征第一步。步行占地16亩的纪念碑园。纪念碑高为10.34米,碑座宽10.18米,寓意1934年10月18日红军在此渡河出发长征。该碑碑体为双帆造型,寓意中央红军由此扬帆出征。纪念碑座左边为陆定一手书《长征歌》第一首“十月里来秋风凉,中央红军远征忙,星夜渡过于都河,古陂新田打胜仗”。理事们站在纪念碑前,面对党旗,重温入党誓词,重忆入党初心。纪念碑前的LED屏正在播放习近平总书记2019年5月20日下午,在江西省于都县中央红军长征出发纪念馆,亲切会见于都县红军后代、革命烈士家属代表的影像。总书记动情地说,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这是无数革命先烈们用鲜血换来的。当年党和红军在长征途中一次次绝境重生,凭的是革命理想高于天,最后创造了难以置信的奇迹。现在国家发展了,人民生活变好了,我们要饮水思源,不要忘了革命先烈,不要忘了党的初心和使命,不要忘了我们的革命理想、革命宗旨,不要忘了我们中央苏区、革命老区的父老乡亲们。
走进共和国摇篮——红都瑞金,参观中央革命根据地历史博物馆和红井景区。位于瑞金市象湖镇龙珠路1号的中央革命根据地历史博物馆,采用油画、场景、多媒体、幻影成像、超现实仿真雕像等先进的声、光、电展陈列手段,再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苏区军民进行反“围剿”斗争,创建巩固革命根据地,建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的艰难历程以及进行治国安邦伟大实践,展现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历史演变的全过程,诠释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与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承关系。红井景区位于瑞金沙洲坝村,1933年4月,临时中央政府从叶坪迁来沙洲坝,毛泽东发现这里干旱缺水,群众饮水困难,便把群众饮水难的问题挂在心上,只要有空他就带领警卫员和驻地机关同志抡起锄头挖井,在他带领下几天时间就挖好一口直径85厘米,深约5米的水井,解决了当地群众吃水难的问题。解放后,乡亲们在井旁立了“吃水不忘挖井人,时刻想念毛主席”的石碑、以此表达饮水思源,感恩敬爱之情。党在苏区的革命实践孕育出了“坚定信念、求真务实、一心为民、清正廉洁、艰苦奋斗、争创一流、无私奉献”的苏区精神。
长征的准备在瑞金领导完成,长征出发的号角在瑞金吹响,二万五千里长征路从瑞金算起。1934年10月10日晚,中共中央、中革军委和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博古、张闻天等中央领导同志分别从在瑞金的驻地出发,踏上了漫漫长征路,告别了红都瑞金。1935年10月,中央红军到达陕北,胜利结束长征。长征历时367天,行程两万五千里,走过了11个省,爬雪山,过草地,杀出重围撼天地,长征前中国工农红军三十多万人,走到陕北仅剩两万多人,创造了史无前例的长征奇迹,书写了举世无双的长征史诗,造就了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不怕牺牲、勇往直前、愈战愈勇、坚定信念的长征精神。这一惊天动地的革命壮举,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工农红军谱写的壮丽史诗,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中的巍峨丰碑。长征永远在路上。
参观纪念馆,感知红色记忆
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全党同志要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以昂扬姿态奋力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以优异成绩迎接建党一百周年。欲知大道,必先为史。理事们先后参观了三湾改编纪念馆、韶山毛主席故居、橘子洲头、雷锋纪念馆、杨开慧纪念馆、古田会议纪念馆、苏区干部好作风陈列馆、兴国县将军馆、刘启耀纪念馆、中央红军长征出发地纪念馆、方志敏纪念馆、鄂豫皖革命纪念馆等,在参观中进一步了解了党的百年伟大奋斗历程,汲取继续前进的智慧和动能。先辈们为了革命抛头颅、洒热血,毛泽东近亲中八位烈士为革命献身,最年轻者仅19岁;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方志敏,在狱中面对敌人的严刑和诱降,正气凛然,坚贞不屈,1935年8月6日在江西南昌下沙窝英勇就义,时年36岁,方志敏说“党要我做什么事,虽死不辞!”,《可爱的中国》《清贫》是方志敏爱国精神与革命人恪守清贫的精神体现;刘启耀是中央苏区时期江西省苏维埃政府主席,中央红军长征后,奉命留守苏区打游击的他演绎了一段腰缠金条沿途乞讨寻找党组织的感人故事,他九死一生寻找党组织,被笑称为“十二分节俭主席”,无不体现坚定的理想信念和艰苦朴素的革命人精神;在革命斗争中,鄂豫皖苏区走出一位元帅,570位开国将领,200万人参与战斗,100多万人牺牲,毫不夸张的说,鄂豫皖苏区“家家有红军,村村有烈士,山山埋忠骨,岭岭书丰碑”。兴国是全国著名的苏区模范县、红军县、烈士县和誉满中华的将军县。苏区时期,全县23万人口,参军参战的就达8万多人,为国捐躯的达5万多人,占青壮年的80%,为国捐躯的有名有姓的烈士就达23179名,居全国各县烈士人数之首,占全国烈士总数的六十分之一。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红军被迫长征,参加长征的12个主力师有7个师是从兴国出发的,其中“少共国际师”“苏区工人师”“兴国模范师”三个师均是兴国子弟。牺牲在长征路上的兴国籍烈士达12038名,几乎每一公里就有一名兴国籍将士倒下。1935年10月,中央红军到达陕北,胜利结束长征。正如毛泽东于次年11月5日率红一军团来到象鼻湾,他向随行部队讲话那样:“我们从瑞金算起,总共走了367天。我们走过了赣、闽、粤、湘、黔、桂、滇、川、康、甘、陕共11个省……最多的走了两万五千里。这是一次真正的前所未有的长征”,先辈们的事迹可歌可泣,听讲解,看史料,悟思想,荔延会理事深深感受到先烈们那种坚定的革命理想信念,英勇顽强的斗争意志,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和全心全意扑下身子为人民服务的高尚品质。
我们永远不会忘记那段血与火的峥嵘岁月,那段刻骨铭心的红色记忆。通过这次活动,荔延会理事的理想信念更加坚定,党性觉悟更加提高,传承能力更加增强,纷纷表示:将永远继承和弘扬伟大的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苏区精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继续前进,深入研究、大力宣传、认真践行延安精神,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大荔篇章提供精神动能,让延安精神在新时代的同州大地焕发出更加璀璨的光芒。
(作者:翟宝成,责任编辑:徐晓羽、朱红升)
值班编辑:白 雪、显 洋
技术支持:李馨雨、刘彤
值班总编:闫金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