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首页 > 各地延会工作 > 正文

【“五进四推”弘延活动】湘潭延会退伍老兵:用心、用情、用力弘扬延安精神

来源:湘潭市延安精神研究会 · 2024-10-08 14:28:37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深入研究、大力宣传、认真践行”延安精神的重要指示,落实王晨会长“汇聚多方力量,凝聚起研究宣传阐释延安精神的强大合力”要求,《中华魂》网与省、市、县延会联合开展“‘五进四推’弘延活动”,即:在组织开展延安精神“五进”活动中,同步推进《中华魂》网、《中华魂》公众号进机关、进学校、进企业、进社区、进农村, 将所发稿件推送到相关群、号、网、端。让我们上下联通、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合力构建新时代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和延安精神独具特色的融媒体矩阵。敬请关注支持:https://www.1921.org.cn/index.html


延安精神作为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中的辉煌篇章,是历史留给我们的精神瑰宝。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延安时期形成和发扬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培育形成的以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为主要内容的延安精神,是党的宝贵精神财富,要代代传承下去。在湖南省湘潭市延安精神研究会有一群这样的会员,他们曾经用超乎异常的代价书写自卫反击战的英雄篇章,进入新时代他们用心、用情、用力传播延安精神、服务困难群众、培塑时代新人......他们便是湘潭市延安精神研究会第八组的退伍老兵。


真心牵挂  致力纾困解难

湘潭市延会第八小组的前身为兵之家分会,其成员绝大多数为退伍老兵。他们发现社会上有一些退伍老兵由于战场上受过的伤而致使家庭经济陷入困难,退伍老兵马跃进、周卫其、唐荐德等人看在眼中,急在心头。他们想起毛主席的教导:“我们的干部要关心每一个战士,一切革命队伍的人都要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他们表示,“我们曾经是战场上出生入死的兄弟,今天兄弟们有困难,我们不能不管。有困难,大家一起想办法解决。”本着“为老兵帮困,为群体创业,为政府分忧,为军旗添彩”的理念,他们抱团组建“兵之家”,集体加入湘潭市延会,利用“兵之家分会”这个爱心平台,在宣传、研究、践行、弘扬延安精神的同时,为困难战友排忧解困。十多年来,他们累计慰问因病住院的老兵137人,其中精准帮困的69人,送去慰问金67250元,大米187袋,食用油168瓶,棉被105床,军大衣20件,组织爱心捐赠16.6万元等。有名参战老兵身患癌症,家里经济困难,兵之家分会对其进行了重点帮扶;战友郭冬红因在战场上蹲猫耳洞、放潜伏哨,患上严重风湿病,行走困难。兵之家老兵们在给予他精神和财物支持的同时,代他走访民政等部门申请了医疗救助,帮他解决了低保。老兵张文亮退伍后,回村担任村干部却没有固定工资,靠一点补助生活。战友们获知他儿子筹备结婚,纷纷解囊相助,筹划婚礼,数十个战友一齐到场,吹打弹唱、酒水菜肴全部包干,其热闹盛况成了当地一段佳话。不久,老张不幸患上癌症,在他生命最后时刻,战友们又一次汇聚在他家中,热热闹闹地陪他度过最后一个生日。战友张立根突发疾病倒在工作岗位上,兵之家的战友们在第一时间赶到他家,为他料理后事,举办追悼会。张立根的妻子当场表态说:“立根虽然走了,但他弘扬延安精神的遗愿未了,我要继承他的遗志,继续参加延会一切活动。我活一天,就要为延会尽一份力!”

“一诺千金”这句成语,出自商鞅变法的城门立木的故事。兵之家的战友们几十年如一日信守战场上的承诺:为牺牲的战友照顾父母及全家。他们照顾烈士刘海林的母亲许桂秋老人更是达到无微不至,广为颂扬。为了许妈妈,兵之家的战友们作出一条不成文的规定:节日、老人生日或重大节日,大家一起上门进行慰问,每年上门不少于5次,送去爱心钱物多达3000多元。为了圆许妈妈想到广西祭儿梦,兵之家经过一年多时间准备,终于在2014年8月成行,当年参战的战友也从四面八方赶来一道参加祭拜烈士,追思战友深情。此次活动, 湖南经视频道全程跟踪报道,拍摄了28分钟录像视频,这部《儿子:娘来了》的纪录片播出后,在全国反响强烈,一些离别多年战友和爱心人士纷纷加入献爱心行列,当地湘大、科大、医卫职院等大中院校学子也纷纷到烈士母亲家献爱心、送温暖……

爱心能有持续日,唯有源头活水来。这些痴迷延安精神的老兵们深知延安精神的真谛,要让爱心之河长流不断必须有源头活水,他们在南泥湾精神的召感下创办了第一个经济学实体——兵之家食府。这座上下二层占地面积400平方,集食、宿、娱乐于一体的食府,成了他们弘扬延安精神、倡导爱国主义、弘扬革命英雄主义的阵地,成了学习交流、信息沟通、联系战友的平台,这一创举得到社会各界的认同,也得到当地党委、政府、军分区和有关部门的认可,从2015年起被授予市双学双促工作示范点。省市主流媒体还进行了《57名老兵创业不为钱,只为凝聚合力弘扬延安精神》的报道。

目前,湘潭市延会第八小组的老兵们根据市场变化,在有关部门的支持和帮助下,在深入开展弘扬延安精神“五进”活动的同时,积极开展扶“兵”创业、扶村惠民、扶区共建、扶残助学,建立延安精神实践体验基地5个,进一步发扬了拥军优属、拥政爱民的优良传统,促进了弘延工作走深走实。


真情投入  弘扬家国情怀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为什么中华民族能够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生生不息、薪火相传,顽强发展起来呢?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中华民族有一脉相承的精神追求、精神特质、精神脉络,这一脉相承的精神追求、精神特质、精神脉络的核心和灵魂就是爱国主义。”“我们要在全社会大力弘扬家国情怀,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精神,提倡爱家爱国相统一,让每个人、每个家庭都为中华民族大家庭作出贡献。”延会退伍老兵认为,在开展延安精神“五进”活动中,要高扬爱国主义这一主线。在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方面,学校是重要阵地,家庭是重要处所,社会是重要平台。延会老兵认为,要注重把弘扬延安精神与对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结合起来,厚植家国情怀。他们利用自身的多种优势,在“五进”活动中,到学校宣讲延安精神,讲述参战经历,并同青少年一道开展重要历史事件纪念活动,增强青少年的爱国主义情怀。在清明节,组织学生到烈士陵园祭拜革命先烈,追思先烈革命斗争史实;在纪念五四运动之际,他们通过组织学生演讲、讲故事等形式唤起青少年爱国热情;在国庆、建党、建军节日,则有针对性开展形式多样的庆典活动,在潜移默化中让爱国主义精神在青少年头脑中牢牢扎根。

在开展宣讲活动中,他们还注重通过网络、手机、广播、电视、报刊等平台,探索用虚拟现实、增强现实、混合现实等新技术新产品,让延安精神与鲜明的时代气息相结合,达到以理服人、以情感人、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目的。有个学生在作文中这样写道:“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对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强调爱国是人世间最深层、最持久的情感,是一个人立德之源,立功之本。我要从小立下报国志,努力学知识、长本领,长大后报效国家”。参加教育活动的学生纷纷表示,每一个中华儿女从小就要牢固树立爱国主义精神,做爱国主义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践行者!


全力以赴  讲好革命故事

在我们党的百多年发展历程中,有无数感天动地的革命故事、红色歌谣。这些历久弥新却永难忘怀的故事与红歌中,蕴含党的初心使命,彰显党的优良作风,展现党的奋斗精神。活跃在弘延“五进”活动中的老兵,把部队的好传统好作风带入到弘延工作。他们先后组建红木棉艺术团、市延研会红色艺术团。充分运用讲革命故事、唱红色歌谣等方法,讴歌祖国、礼赞英雄、追思伟人、缅怀英烈,激发广大青少年的民族自豪感和国家荣誉感,让延安精神真正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近几年,他们发动和组织会员到韶山、乌石、花明楼和九华经开区、高新开发区参观学习,到农村、社区、企业送歌舞、讲座上门,先后在雨湖区万楼社区、东站路社区及岳塘区东方红广场等地宣讲延安精神,追思伟人丰功伟绩,传唱新时代组歌和红歌。仅以去年为例,红色艺术团联合雨湖区文旅局送戏下乡、教唱到村,走遍了雨湖区所有社区和乡村,演出达58场,受到广泛欢迎。

老兵宣讲团十分重视青少年红色文化宣传教育工作,注重抓好四个方面工作,传承红色基因,培塑时代新人。一是以宣讲团成员为主,参战老兵为辅,协调开展“四史”教育、国防教育、法治安全教育,家庭、家教、家风教育和战斗故事的宣讲活动,用革命先烈和时代楷模故事激励学生从小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系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二是与学校联合编写红色故事、国防教育的参考教材,唱响主旋律、传播正能量。三是选拔培养小小红色宣讲员、故事员、演讲员、表演员、导游员,引导他们走出校门讲好红色故事。同时,在校园组建红色公益志愿者服务组织,开展我是志愿者我来帮活动,营造互帮互学、团结友爱的氛围。四是在高等院校特别在职业院校倡导红色工匠精神,组织学生进企业、学工匠,践行弘扬延安精神。

新征程上,这些曾经经历枪林弹雨的老兵们表示,要继续发扬“特别能战斗”的军人作风,弘扬伟大建党精神,传承延安精神,讲好湘潭故事,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

(作者:祖德润、马跃进,祖德润为湘潭市延安精神研究会会长,马跃进为湘潭市延安精神研究会副会长。责任编辑:徐晓羽、朱红升)

值班编辑:白  雪、显  洋

技术支持:李馨雨、刘彤

值班总编:闫金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