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深入研究、大力宣传、认真践行”延安精神的重要指示,落实王晨会长“汇聚多方力量,凝聚起研究宣传阐释延安精神的强大合力”要求,《中华魂》网与省、市、县延会联合开展“‘五进四推’弘延活动”,即:在组织开展延安精神“五进”活动中,同步推进《中华魂》网、《中华魂》公众号进机关、进学校、进企业、进社区、进农村, 将所发稿件推送到相关群、号、网、端。让我们上下联通、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合力构建新时代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和延安精神独具特色的融媒体矩阵。敬请关注支持:https://www.1921.org.cn/index.html
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的讲话中指出:“我们要准确把握时代大势,勇于站在人类发展前沿,聆听人民心声,回应现实需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守正创新,更好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统一起来,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之‘矢’去射新时代中国之‘的’,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续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这一重要论述,深刻领会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和守正创新三者之间的辩证关系,对于更好把握和运用党的百年奋斗历史经验,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增强历史自信,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而不懈努力具有重要意义。
什么是“实事求是”?毛泽东同志是这样解释的:“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和方法,对周围环境作系统的周密的调查和研究”。“要使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和中国革命的实际运动结合起来,是为着解决中国革命的理论问题和策略问题而去从它找立场,找观点,找方法的。这种态度,就是实事求是的态度”。实事求是作为我们党的思想路线,始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和灵魂。我们作决策、办事情,都必须从客观实际出发。任何无视变化着的客观实际、生搬硬套、刻舟求剑,从而因循守旧、故步自封的观念和做法都是极其错误的,任何无视客观现实、超越客观实际,空想、盲动、冒险、混淆矛盾,从而急于求成、怀疑和否定一切的思想倾向都是要坚决避免的。坚持实事求是,其核心就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来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
什么叫解放思想?邓小平同志说:“我们讲解放思想,是指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打破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束缚,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他说:“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解放思想的基准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一切从实际出发;解放思想的方法是要打破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束缚,实现思想观念的更新、思维方式的变革、精神状况的改造;解放思想的目的是要以问题为中心,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坚持解放思想,其核心就是要从客观现实出发,针对不断变化的实际情况,摒弃固有思维方式,打破传统思想观念,研究问题并解决问题。
什么是“守正创新”?所谓守正,就是坚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坚守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就是正本清源、固本培元,守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之“正”;所谓创新,就是创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之“新”,针对具体时代课题,创造性地分析和解决具体问题得出具体结论,就是推陈出新、开创未来,既不落入照抄照搬、食洋不化的教条主义,也不固守刻舟求剑、封闭僵化的经验主义。守正创新是事物发展的两个方面,是坚守和开拓的关系,是坚持和发展的关系,是辩证的统一体,两者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内涵,表达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无论守正还是创新,其核心都是要坚持从实际出发、从事实出发,坚持把客观实际作为想问题、办事情的根本出发点。
以上论述可以看出,无论是实事求是、解放思想还是守正创新,其核心其实都是要求要坚持从客观实际出发,根据新的变化着的客观情况,发现问题,了解问题,研究问题,以马克思主义为理论指导,最终创造性地解决问题。虽然他们出台时的背景不同,客观实际发生的情况不同,但都是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创新性理论,都是为了解决当时客观情况下所存在的问题。
1930年,毛泽东同志在《反对本本主义》中总结我们党在回答“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问题”上的经验教训,批评那些只会照搬“本本”和“教条”的错误做法“完全不是共产党人从斗争中创造新局面的思想路线,完全是一种保守路线”,他说,“马克思主义的‘本本’是要学习的,但是必须同我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我们需要‘本本’,但是一定要纠正脱离实际情况的本本主义”。在毛泽东同志看来,只有准确把握客观实际,才能得出正确结论,他从认识论的高度阐明调查研究的重要性,提出了传之后世的“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中国革命斗争的胜利要靠中国同志了解中国情况”等著名论断,并把这种调查研究、实事求是的态度理解为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在中国共产党六届六中全会上,毛泽东同志在报告中指出:“共产党员应是实事求是的模范”。并将“实事求是”作为校训题写中央党校,而在1945年党的七大上将实事求是写入党章。从此,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得以确立,并成为毛泽东思想的灵魂和精髓,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第一次飞跃。
解放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的逻辑起点,是实事求是的基础和前提。“文革”结束后,在党和国家何去何从的重大历史关头,邓小平同志旗帜鲜明地提出重新恢复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并“确定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提出了“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他说,“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心国”,他强调:“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不能像小脚女人一样。看准了的,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走不出一条新路,就干不出新的事业”。邓小平同志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在中国这样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深刻揭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又一次历史性飞跃。解放思想作为马克思主义革命性的集中体现,强调要打破经验思维、主观偏见和既得利益的束缚,实现思想观念的更新、思维方式的变革和精神状态的提升,不断地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更深入、更深层次、更形象化的理论表述。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科学判断中国发展方位,深刻洞察新的时代特征,在治国理政中把“守正创新”科学概念突出地提到全党面前,对党的理论和工作、党的自身建设提出“守正创新”的明确要求,赋予守正创新在新时代党和国家各项事业改革发展中普遍性的指导意义。他指出:“中华民族是守正创新的民族”,“有着守正创新的传统”,“无论时代如何发展,我们都要激发守正创新、奋勇向前的民族智慧”。他强调:“要坚守正道、追求真理,立足我国国情,放眼观察世界,不妄自菲薄,不人云亦云。”“守正就不能偏离马克思主义”。他还强调:“创新是当今时代的一个重大命题”,“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抓创新就是抓发展”。关于守正与创新的关系,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守正和创新相统一”,他强调:“我们的实践创新必须建立在历史发展规律之上,必须行进在历史正确方向之上。”他认为,守正“不是刻舟求剑,还要往前发展、与时俱进,否则就是僵化的、陈旧的、过时的”,他强调说,“世界和中国一样,每时每刻都在发生变化,我们必须在理论上跟上时代,不断认识规律,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创新。”这也就是说,守正是创新的前提和基础,偏离守正的创新必然会误入歧途死路;创新是守正的路径和发展,只有创新才能实现有活力地守正。
从另一个角度说,“守正创新”既是实事求是又是解放思想,是实事求是与解放思想的辩证统一。实事求是、解放思想既是中国共产党百年不懈奋斗史的历史写照,又是中国共产党百年理论探索史的历史写照,更是不同历史发展阶段党的思想路线的历史写照。“守正创新”是“实事求是”“解放思想”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表现形式的创新发展,既一脉相承,又互为补充,实现了“实事求是”与“解放思想”的一次理论综合,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的思想精髓。“实事求是”“解放思想”“守正创新”三者一脉相承、与时俱进,深刻反映了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路线逻辑演进的一般规律,充分证明了恩格斯“每一个时代的理论思维,从而我们时代的理论思维,都是一种历史的产物,它在不同的时代具有完全不同的形式,同时具有完全不同的内容”的重要思想的科学性和真理性、开放性和时代性。
(作者:赵俊峰、雷仁潮,大荔县延安精神研究会理事,责任编辑:徐晓羽、朱红升)
值班编辑:白 雪、显 洋
技术支持:李馨雨、刘彤
值班总编:闫金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