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首页 > 各地延会工作 > 正文

【“五进四推”弘延活动】云南镇康:用延安精神强边固防

来源:临沧市延安精神研究会 · 2024-10-10 11:27:48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深入研究、大力宣传、认真践行”延安精神的重要指示,落实王晨会长“汇聚多方力量,凝聚起研究宣传阐释延安精神的强大合力”要求,《中华魂》网与省、市、县延会联合开展“‘五进四推’弘延活动”,即:在组织开展延安精神“五进”活动中,同步推进《中华魂》网、《中华魂》公众号进机关、进学校、进企业、进社区、进农村, 将所发稿件推送到相关群、号、网、端。让我们上下联通、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合力构建新时代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和延安精神独具特色的融媒体矩阵。敬请关注支持:https://www.1921.org.cn/index.html


镇康,寓意为“镇守边关·幸福安康”,这里地处祖国西南边陲,位于云南省西南部、临沧市西部,是云南省25个、临沧市3个边境县之一,国境线长96.358公里。辖3镇4乡71个行政村5个社区,居住着汉、佤、傣、彝、德昂、布朗等23个民族, 3个乡镇12个村3个社区与缅甸北部果敢地区接壤。近年来,镇康县把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传承弘扬延安精神的重要讲话精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习近平总书记给沧源县边境村老支书们的重要回信精神“三位一体”有机融合,开创了经济社会发展和边境和谐稳定新局面,镇康县先后获得“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国家卫生县城”“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省级美丽县城”“省级绿美城市”“省双拥模范县”“云南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等一批国家级、省级荣誉,创建了一批省级绿美乡镇、绿美村庄、“百千万”工程精品示范村。镇康县委书记魏丛柱被云南省委通报表扬为“云南省作风革命效能革命中表现突出优秀县(市、区)委书记”,镇康县外办主任何红梅被云南省委省政府授予“云南省人民满意的公务员”称号。


打造新时代镇康爱国戍边精神


延安精神的精髓是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这是延安时期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的重要思想保证。镇康县延安精神研究会从延安精神中汲取信仰的力量,将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的延安精神与新时代镇康爱国戍边精神有机融合,打造和提升刺树丫口戍边馆、小落水剿匪遗址馆、象脚水战地医院旧址等一批红色教育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理事会成员、广大会员有的亲自驻守边境执勤卡点,有的深入边境一线,组织开展“党的光辉照边疆•边疆人民心向党”“会员徒步边关行•延安精神进边境”“爱家戍边感恩•比一比说一说晒一晒”群众性宣传教育活动,讲述镇康戍边故事、英雄模范、先进典型,免费为边境执勤卡点写送春联,教育和引导各族干部群众爱国、戍边、感恩。全县坚定不移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强边固防的重要论述和“三边三好”重要指示精神,深入践行“五级书记”抓边防、“五级段长”守边境、“五位一体”强打击、“五级网格”化矛盾等机制,在汲取历次边境维稳处突教训、总结三年疫情防控经验基础上,镇康县探索和建立了安置在外、救济在外、避战在外、风险管控在外、骨干培养在外“五个在外”镇康边境维稳处突经验。全县4000多名党员干部和群众长期坚守在边境维稳处突一线,沉着应对缅北武装冲突,果断处置边境突发事件,“争做一辈子好支书”“甘当一辈子好段长”蔚然成风,涌现出王世洲、张从顺张子权父子、毕世华、雷光锋、何红梅等一批守边戍边模范,构建了“村村是堡垒、户户是哨所、人人是哨兵”的联防联控格局,全县违法犯罪案件、信访案件逐年下降,群众安全感满意度逐年提升。纪录片《守边人》被中国史学会评为“十佳影片”,军赛民族乡岔路村红岩组一寨三县三乡六村人居环境共商、共建、共治“协商在基层”制度,成为全国、全省的典型样板,勐捧镇包包寨村被授予“云南省强边固防示范村”,勐堆乡帮东村被认定为“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


汇聚应对“战情、警情、疫情” 的智慧和力量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凝结着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2009年以来,缅政府军与民地武之间在中缅边境镇康段相继爆发4次较大规模军事冲突,零星交火从不间断,缅北地区长期局势动荡、社会失管失控、毒品枪支泛滥、赌博诈骗盛行,边境地区偷渡、走私、贩毒猖獗,把镇康推到“战情、警情、疫情”叠加最前沿。长期以来,边疆、边境、山区、民族、贫困、风险一直成为镇康的代名词。面对特殊的县情,镇康县延安精神研会主动担当、顺时而谋,结合党史学习教育、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等学习实践,坚持理事会每季度至少开展1次集中学习,认真研究和探索如何在镇康践行延安精神,汇聚精神力量。保持与县委宣传部、县委组织部、县委党校等部门密切配合,将理事会成员、7乡镇分会会员编入县委宣讲团、文化下乡演出队、农村电影小分队,常态化推进延安精神进农村、进社区、进机关、进学校、进企业,每年开展宣传宣讲1000余场次,受众群众5万余人次。通过广泛深入地宣传、阐释延安精神,镇康县各族干部群众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担当使命、自信自强的精气神持续提振,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镇康实践篇章汇聚了强大力量。


守护边疆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延安精神的核心,也是镇康县委、县政府与人民群众心心相印、同甘共苦、众志成城抗击疫情的生动实践。2020年,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席卷全球,国内疫情多点散发,境外疫情防控躺平。面对严峻复杂的疫情防控形势,镇康县坚决贯彻“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总策略和“动态清零”总方针,统筹境内境外“两个战场”、疫情防控与经济社会发展“两场战役”。成立以县委书记和县长为双组长的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组建以县委书记为总指挥、县长为指挥长,30多名县处级领导为副指挥长,7乡镇党政主要领导、100多个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疫情防控指挥部。探索从内外点线面建立起境外、国境线、抵边村寨、社区网格、出入县通道“五道防线”的镇康抗疫经验,固定形成了常态化防控1办17组、应急处置1办19组的疫情防控2套平急切换方案。推行县处级领导包线、县级部门包段、干部民警民兵包点、处级领导值班巡边、民警带枪巡逻机制,12名县委常委包保7个乡镇,38名县处级领导包保71个村、5个社区,95个县级部门、7个乡镇主要领导挂包自然村。各乡镇、各部门坚持1/3干部职工保单位运转、1/3干部职工驻点守边、1/3干部职工值守网格,全县96支党员先锋突击队、2250名党员亮出身份、主动请战,挑起抗疫重担,让党旗在抗疫一线高高飘扬。省、市先后派出400多名公安干警、648名公共卫生专家、824名医务人员、140多名强边固防突击队员,楚雄、临翔、凤庆、永德先后派出2600多名民兵驰援镇康,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累计为镇康献出爱心,捐赠防疫款物93批1000多万元。1800多名志愿者主动请缨,1100多名网格员坚守网格,广大医务人员、公安民警、清洁工人、各条战线、各类群体、社会力量以抗疫必然有我的精神,夜以继日、持续奋战,涌现出一大批先进典型和感人事迹。各族干部群众深知疫情防控没有旁观者、没有局外人,人们没有过多怨言、责备和蛮缠,更多的是理解、支持和配合,汇聚起全民抗疫的磅礴力量。从与原始毒株殊死搏斗到科学应对变异毒株,从严管严控到常态化精准防控,从20条措施、新10条优化措施到乙类乙管,从1000多个日夜的常态化防控到果断处置4次疫情,镇康县守住了不发生规模性疫情和疫情不外溢的底线,保护了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把真情和汗水洒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路上


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优良作风,是延安精神的显著特征。面对基础弱、总量小、欠发达的基本县情,镇康县延安精神研究会以“丢掉懒惰、自强脱贫、感谢党恩”为主题,大力宣传和阐释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延安精神,理事会成员、广大会员投身作风革命、效能革命,旗帜鲜明倡导“十种鲜明导向”,身体力行“三法三化”,带头落实“定了的事情,就一定要干成干好”和“当天见行动,克期必完成”的要求,推动全县党员干部当好“施工队长”。2000多名党员干部下沉一线,长期驻村、真情帮扶,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把真情和汗水洒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路上,把党和政府的关怀传递到广大群众身上,激励群众自力更生、艰苦奋斗、脱贫致富。五年脱贫攻坚,镇康县23个民族一个不少、一人不落摆脱贫困,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以现代化边境幸福村建设为抓手,实现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实施“3815”战略、发展壮大“三大经济”,开启中国式现代化镇康实践篇章。2023年,全县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万元,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增长10.92%,高于全省、全市平均水平,71个村、5个社区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全部达10万元以上,最高达260余万元。2021至2023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增速连续三年全市排名第一,2022年至2023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连续两年全市排名第一,2023年,市外产业招商引资到位资金完成率全市排名第一。

伟大的延安精神教育和滋养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始终是凝聚人心、战胜困难、开拓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镇康县各族干部群众深知,没有国境的安宁,就没有万家的平安。“幸福安康”是镇康各族群众的共同愿望,也是今天镇康的真实写照,但“幸福安康”不是自然平静、自然发展,而是镇康党政军警民合力强边固防、艰苦奋斗镇守出来的。新征程上,镇康县将继续弘扬和传承延安精神,为边疆稳固和经济社会发展汇聚强大精神力量。


(作者:杨永华,徐芳,镇康县延安精神研究会,责任编辑:徐晓羽、朱红升)

值班编辑:白  雪、显  洋

技术支持:李馨雨、刘彤

值班总编:闫金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