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首页 > 各地延会工作 > 正文

【“五进四推”弘延活动】国民政府主席林森称赞“忠勇可风”:平民县勇士渡河击日军!

来源:大荔县延安精神研究会 · 2024-10-11 11:34:03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深入研究、大力宣传、认真践行”延安精神的重要指示,落实王晨会长“汇聚多方力量,凝聚起研究宣传阐释延安精神的强大合力”要求,《中华魂》网与省、市、县延会联合开展“‘五进四推’弘延活动”,即:在组织开展延安精神“五进”活动中,同步推进《中华魂》网、《中华魂》公众号进机关、进学校、进企业、进社区、进农村, 将所发稿件推送到相关群、号、网、端。让我们上下联通、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合力构建新时代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和延安精神独具特色的融媒体矩阵。敬请关注支持:https://www.1921.org.cn/index.html


今年9月3日,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 79 周年纪念日。从 1931 年“九·一八”事变开始,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实行了 14 年的疯狂侵略,对中华民族犯下了十恶不赦的滔天罪行。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西安事变”后,全国人民结成了最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华儿女经过浴血奋战,以伤亡 3500 万人的沉重代价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抗战期间,涌现了许许多多可歌可泣的民族英雄,陕西平民县渡河抗日游击队就是秦东大地的典型代表。

陕西平民县(1950 年撤销,现归大荔县)位于黄河西岸,系冯玉祥督陕时,于1929年新设的一个小县,原名大庆关。县城驻地,既无城墙,又无县制建筑,县政府只是新盖的几间平房。东隔黄河与山西永济相望,相距2.5公里,西距朝邑县城6公里。全县共有5000多人,5个乡25个村庄全部分布在黄河滩。

1938年2月26日,续俭受命出任平民县长,27日下午抵达。当晚,他打电话询问山西敌情,得知日军距永济县还有300多公里。于是,他只身前往永济,与县长王志彬共商抗日联防大计。不料一夜之隔,溃兵难民云集风陵渡口,同蒲线火车被迫停驶,王志彬只好安排小船送续俭返回。

1938 年 3 月 6日,日军占领永济,在城楼里安装五六门大炮,日夜炮击轰炸平民境内,大有渡河西侵之势,与山西一河之隔的平民成为国防最前沿。日军运城机场也经常派飞机途经平民县上空至关中一带轰炸袭扰。民众伤亡,房屋财产被毁,形势十分危急,激起了平民百姓的极大愤慨。时任县长的续俭认识到:一旦日军渡河,这个5000人的小县,即刻成为齑粉无疑。他一面迅速将险情呈报国民党军事委员会西安行营和陕西省政府,一面积极发动组织民众,组建抗日武装。其间,续俭走遍全县各乡,每到一处,即召集民众,揭露日军烧杀抢掠的罪行,讲述沦陷区民众的惨状,讲到痛切处"大声疾呼,声泪俱下,呼唤民众绝不能做亡国奴,只有拿起武器,保家卫国,才有出路,并表明自己"誓与全县人民共守斯土",一时传遍全县,稳住了人心,点燃了民众积蓄已久的抗日热情。乡民马振武等 9 人率先联名呈请县政府“窃查暴敌深入,残忍绝伦,烧杀掳掠,无所不为。民等睹此暴行,义愤填膺……共赴国难,灭此朝食,保我国家,不惜五尺之微躯。”请求县政府迅速组建武装,奔赴抗日前线。短短几天,报名者百余人。县长续俭顺应民心,择其胆识兼优,熟悉水性的 42人,组成"平民县渡河杀敌游击队,驻扎在县政府院内,安排县保安大队队副王子敬负责开展训练,准备择日渡河抗日。当天,续俭急赴朝邑县城,与陕西警备第二旅旅长孔从洲商议此事,得到孔从洲的赞赏。孔从洲当即决定将游击队收编为警备第二旅游击第二支队,经续俭推荐,委任王子敬为支队长。同时,借给游击队步枪25支、手枪3支、八响手枪2支、子弹540发,炸弹、炸药10余箱等武器装备。

4 月 19 日傍晚,一切准备就绪。续俭带领游击队员庄严宣誓:为国家争自由,为民族争生存,为子子孙孙不做亡国奴。此次渡河,之死靡它!"。游击队在队长王子敬率领下,于午夜从平民借助两条木船横渡黄河,于次日凌晨,安全抵达永济县城东宝村。另有数十名平民勇士自发渡河赶来加入,游击队人数增加到 70 余人,编成一个特务队,委派马振武为队长。此后又收编永济游击队员 400 余人, 支队下辖一个特务队,三个中队,设立政治处。同时配备军需、传达、司号、炊事、饲养、军医等人员,俨然一支正规部队。

自渡河起,游击队军纪严明,能征善战。在山西东至虞乡孙常镇,北至临晋吴王镇,南至永济韩阳镇的晋西南区域,利用自身优势,开展游击战,开辟敌后抗日根据地。既为正规军侦敌情,运物资,做向导,干联络,又组织割电线,毁公路,设伏击,炸敌车,扰日军,使敌寇电话不能通,车辆不能开,深夜不敢出,白昼不敢行。寻机牵制消灭日军,查获汉奸,与日军单独作战、协助军队作战数十起。作战期间,给养、医药、侦察等费用并无公费开支,全部由续俭个人筹集垫付。

5月9日,日军出动3辆大车、5辆汽车,在飞机、机枪的掩护下,抢修公路,但到晚上,全部被游击队破坏。日军炮兵、骑兵百余人昼夜监视修复被破坏的赵伊镇铁路,先后3次遭到游击队的破坏,导致日军交通运输、通信受阻,疲于奔命。

5月10日,游击队埋伏在永济东20公里处的柏北庙和赵伊镇汽车站,当8辆满载日军的汽车通过时,队长一声令下,子弹、手榴弹一起落入日军车队中,击毁汽车1辆,日军伤亡30余人。游击队亦伤亡6人,被俘1人。战斗持续2个小时。当日军调集大批援兵到达时,游击队早已撤退到山中。

5月13日,一七七师任旅长、孙团长率部千余人渡河,抵达游击队开辟的永峪口、太峪口、虎头山一带的抗日根据地。游击队早已给军队安排好驻地,提供相应设施,并及时安排与永济县长王志彬取得联系。随后又有两支大部队陆续渡河,驻地吴王渡,游击队又及时安排与临晋李县长取得联系,共商歼敌大计。

5月19日晚至20日晚,游击队协助一七七师将永济至虞乡之间约40公里的铁路、公路、电线全部破坏,日军龟缩在城内,不敢轻易出动。

5月28日傍晚,游击队的一、二、三中队与日军在仁阳村铁路旁相遇,发生激战,日军因为伤亡惨重,给养断绝,乃弃城而逃。游击队率先于29日12时进入县城,收复永济。

游击队缴获日军武器弹药及其他战利品共计4大车,其中,曲射炮1门、平射炮弹30发、三八式重机枪1挺、六五步枪子弹500发、九四式榴弹炮引线头500发、催泪瓦斯1筒。即日,装船运送到平民县政府,送交警二旅孔从洲点收。此外,还活提日伪公安局局长庞凤德,查获为敌刺探情报的汉奸10余名,就近交一七七师韩团长处理,并协助一七七师查获鱼肉乡民的土匪赵金明等人。游击队负伤 17 人,11 名热血男儿把最后一滴血洒在了黄河东岸。

永济收复,汉奸被抓,土匪被治。至此,平民勇士渡河抗日告一段落。6 月 3日,游击队返回陕西,历时 47 天。国民党军事委员会西安行营、陕西省政府对平民游击队进行嘉奖抚恤,国民政府主席林森为记述平民勇士事迹的《陕西平民县义勇壮丁渡河游击队事略》----书题词"忠勇可风"四个字,以示鼓励。

平民渡河抗日游击队在极其艰苦的情况下,前赴后继,浴血奋战,在山西虞乡、临晋、永济等县境内,到处都留下了游击队员的足迹。平民勇士的壮举,在陕西军民抗战史上留下光辉的一页。游击队员的英勇表现,充分展现了中华儿女保卫家乡、保卫黄河、保卫中华民族的拳拳爱国热情与不惧强大侵略者、敢于流血、不怕牺牲的大无畏精神,点燃了东府军民保家卫国的熊熊烈火,书写了东府抗战史上光辉的一页,谱写了同州大地上一曲打击侵略者的英雄赞歌。

(作者:薛九运,为大荔县延会副秘书长,责任编辑:徐晓羽、朱红升)

值班编辑:白  雪、显  洋

技术支持:李馨雨、刘彤

值班总编:闫金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