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跨越省界的延安精神“播种行动”,
让革命老区焕发新时代共鸣
7月8日至9日,一场特殊的“红色接力”在赣东大地展开。湖南省株洲市与湘潭市延安精神研究会联合组建宣讲团,首次跨省赴革命老区抚州开展“延安精神五进”活动。短短两天内,宣讲团深入乡村、校园、企业、社区和家庭,以“理论宣讲+实践慰问”的创新模式,让跨越时空的延安精神在新时代焕发澎湃生命力。
跨界:湘赣红色基因的“双向奔赴”
抚州是中央苏区核心区,株洲孕育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重要力量,湘潭更是伟人故里。此次两市研究会主动“走出去”,打破地域界限,标志着延安精神与红色文化传播从“单城深耕”迈向“区域协同”。
“湖南是延安精神研究高地,江西是重要实践沃土。”株洲市延研会会长耿贞在走访中感慨,“两市合作搭建平台,正是对‘全国一盘棋’弘扬和传承延安精神体系的生动践行。”活动期间,湘潭市延研会会长文孝男二度开讲《为人民服务诞生的故事》,从白舍镇白舍村委会到数字经济企业会场,相同的主题在不同场景引发差异化共鸣。“在乡村振兴一线讲张思德,企业家们践行作风建设,本质上都是为人民服务精神的当代表达。”文孝男说。
深耕:“五进”场景的精准实践
进家庭:
7月8日上午,宣讲团深入白舍镇,分别走访慰问了晗头村困难户陈金旺、 池渡村烈士家属谢三保、白舍村退役老兵陈金孙、困难户符名等。除赠送米、油、牛奶及慰问金外,还为每户赠送了红色革命书籍。烈属谢三保感慨地说:“你们是延安精神的践行者!”
慰问村民:陈金旺、谢三保、陈金孙、符名(从右至左)
进农村:
同日在白舍镇白舍村委会,文孝男会长讲述《为人民服务诞生的故事》,结合张思德、焦裕禄、雷锋等事迹,阐释“为人民服务”的时代内涵。镇干部分享当地党员服务群众案例,与会者达成共识:“生活富裕了,宗旨意识更需增强!”
宣讲老师:王君尧、文孝男、阮海航(从左至右)
进校园:
7月8日下午,南丰县实验小学师生放弃假期全员到齐。韶山市委党校原常务副校长王君尧讲授《向毛泽东学励志》,讲到毛泽东勤学为民的故事时,与学生齐声朗诵:“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学生们纷纷表示:“要学好本领报效祖国!”
进企业:
7月9日上午,在抚州市数字经济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开展了两场讲座。第一场由王君尧作题为《学习领袖风范,加强作风建设》的讲座,从理想、意志、学习、生活、胸怀等五个方面,讲述毛主席的崇高精神风范,希望党员干部弘扬毛主席等老一辈革命家的优良作风,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切实加强党的作风建设,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不懈奋斗。第二场由文孝男作题为《为人民服务诞生的故事》的讲座,深化了企业社会责任意识。
进社区:
当日下午在十里亭社区,潭延会理事阮海航作题为《新长征路上有我》的讲座,提出:“实现民族复兴就是新时代的长征。”全体人员齐声朗诵《沁园春·雪》,社区老党员表示要组建“银发宣讲队”。 ”五进”不仅是宣讲,更是采集民情、汇聚民力的过程。”湘潭市延安精神研究会常务副会长邓国强总结。
赠书仪式和宣讲现场
创新:双突破开辟传播新途径
联合宣讲团成员在活动结束后,不断总结经验,大家表示:本次活动实现了两大创新,一是形式创新:首次将“延安精神进家庭”纳入宣讲体系,通过慰问+赠书打通精神传播“最后一公里”。二是机制创新:跨市集纳精英、跨省输出经验,开创区域协作新模式。能够做到“所到之处,无不受人赞誉!”让大家感到无比高兴。
回响:精神火种的持续裂变
活动虽然落幕,但效果显著,影响正蔓延:如白舍镇村民自发组织“互助帮工队”; 实验小学学生制定“励志行动计划”;十里亭社区“银发宣讲队”开展常态化活动。株洲市延安精神研究会和湘潭市延安精神研究会表示:“这仅仅是湘赣红色协作的起点,心向延安,永远在路上!”
(文稿:邓国强、颜海林、摄影:邓国强)
值班编辑:白 雪、显 洋
技术支持:李馨雨、颜楚凌
值班总编:闫金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