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9月18日是“九一八”事变94周年纪念日。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合延会走进抗战时期被誉为合阳“小抗大”的合阳县延安精神传承基地——“合阳中学”,开展了一场非常有意义的铭记历史,弘扬抗战精神,传承延安精神宣讲活动。合阳延安精神研究会会长高峰同志以《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为题,为师生们带来了一场精彩的宣讲。
高峰同志通过“旗帜鲜明的抗日立场、一以贯之的抗日意志、坚决持久的抗战思想、灵活机动的抗战策略”四个方面,系统解读了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作为中流砥柱的关键作用。
希望通过这篇报道,能让更多人了解中国共产党在抗战中的中流砥柱作用,铭记历史,砥砺前行,也让红色基因在更多青少年心中生根发芽。
9月18日,秋雨绵绵,合阳中学上空回荡着长空警报,仿佛在警示着人们。合阳县延安精神研究会走进合阳中学,高峰会长以《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为题,为师生们带来了一场兼具历史厚度与本土温度的宣讲,让大家从沉重的历史中感悟中国共产党的中流砥柱作用 。
宣讲开篇,高峰同志便聚焦“旗帜鲜明的抗日立场”。他梳理了中国共产党在抗战中的主张:“九一八”事变后组建抗日义勇军投身东北抗战;1932年发表与日作战宣言;1935年发布《八一宣言》、召开瓦窑堡会议确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策略;1936年促成西安事变和平解决;1937年推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红军改编为八路军、新四军开赴前线……一系列史实,清晰勾勒出中国共产党“吹响抗日第一声号角”的先锋形象。
课件展示的历史文献与图片,如《红色中华》报纸、《八一宣言》照片等,让师生们直观感受到中国共产党抗日立场的坚定性。高峰会长强调:“驱逐日本帝国主义出中国,实现中华民族独立”,这一政治方向贯穿抗战始终。
在“一以贯之的抗日意志”板块,高峰会长详解了中国共产党如何“擎起民族救亡图存的希望”。从促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到发布《国共合作宣言》、红军改编为八路军奔赴前线;从开创晋绥、晋察冀等敌后抗日根据地,到发动群众开展游击战争……一系列举措展现了中国共产党抗日意志的连贯性。
赵一曼的遗书、杨靖宇的抗战事迹、抗日女战士成本华的英勇形象,通过图片与故事的结合,让师生们纷纷动容,潸然泪下。当讲到合阳中学选送优秀青年奔赴延安参加抗日培训,被誉为“小抗大”时,现场学生更是倍感亲切,本土抗战故事让历史不再遥远。
“坚决持久的抗战思想”环节,《论持久战》成为核心。高老师解析道,这部著作批判了“亡国论”“速胜论”,科学论证了抗战发展规律。毛泽东在延安窑洞伏案写作的图片,与《论持久战》的历史版本并置展示,让师生们理解了这一著作如何“从思想上武装全党全军和人民群众,坚定抗战信心”。
“灵活机动的抗战策略”板块,高峰同志以地道战、铁道游击队等案例,展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如何以游击战术克敌制胜。他对比国共两党抗战表现,指出中国共产党“旗帜鲜明主战、一以贯之应战、持之以恒抗战、灵活机动作战”,而国民党则“消极被动、态度暧昧、急功近利、妥协气馁”,这种对比让师生们对“中流砥柱”的含义有了更清晰认知。
合阳本地抗战数据更让大家震撼:1940年仅两月修筑工事征用民夫48.8万人次,1937-1940年代购军粮38150包,出兵数量总人数不足15万的合阳县出兵24488人。出兵比居全国前列……一组组数据,一张张图片,凸显了合阳人民在抗战中的牺牲与贡献。
合阳中学副校长孙相鹏在最后总结时对高峰同志的报告做出了非常高的评价,他说:“高老师以扎实的理论功底和丰富的历史素材,从“旗帜鲜明的抗日立场、一以贯之的抗日意志、坚决持久的抗战思想、灵活机动的抗战策略”四个方面,系统解读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作为中流砥柱的关键作用。深入解读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这一精神内涵的核心要义。同时,结合合阳本地红色历史印记,将宏大的抗战叙事与具体的革命实践相结合,让同学们更直观地认识到,正是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才引领中国人民在艰苦卓绝的抗战中走向胜利。高老师的报告,让我们懂得了“落后挨打”的教训,知道了“众志成城”的分量,明白了“居安思危”的道理,也更会珍惜”国泰民安”的甘甜”。他希望同学们把对历史的敬畏,化为奋发的动力,让抗战精神成为心中不灭的火炬。”
(图/文:董登盈、合延声)
值班编辑:白雪、显洋
技术支持:李馨雨
值班总编:闫金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