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首页 > 红色记忆 > 正文

毛泽东识人用人艺术(1)“毛主席的一大贡献就是培养了整整一代人”

来源:中华魂网 · 2022-06-20 17:55:05

毛泽东作为一位具有永恒魅力的历史伟人,在革命生涯中的爱才之心、求才之渴、识才之眼、举才之德、容才之量、护才之胆、育才之识,达到了令常人难以企及的高度。在他的带领下,革命事业英雄辈出,群星灿烂,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


1955年,毛泽东向朱德等授元帅军衔


1938年10月14日,毛泽东在党的六届六次全体会议上指出:“领导者的责任,归结起来,主要的是出主意、用干部两件事。一切计划、决议、命令、指示等等都属于‘出主意’一类。使这一切主意见之实行,必须团结干部,推动他们去做属于‘用干部’一类。”毛泽东对于识人用人,有独特的艺术风格。


纵观毛泽东领导中国革命与建设的实践,我们不难发现,他具有前无古人的揽才、用才之道,以其出类拔萃的高超用人之术,重用了一大批德才兼备、文韬武略的干部。这其中既有驰骋疆场、战功赫赫的军事名将,又有善于协调关系、原则性强的政治高手;既有阅历丰富、经验十足的老同志,又有初出茅庐、血气方刚的年轻人;既有基础扎实、业务精通的通才,又有学有专长、水平高超的专才。他们在毛泽东的率领下南征北战,纵横驰骋,立下赫赫战功,日后又为社会主义建设出谋划策,殚精竭虑,创造了举世瞩目的奇迹。


1939年,彭德怀和毛泽东、朱德、叶剑英在延安。


人们不会忘记“度量大如海,意志坚如钢”的开国元勋朱德;人们不会忘记“山高路远坑深,大军纵横驰奔。谁敢横刀立马,唯我彭大将军的彭德怀;不会忘记被毛泽东称为“一条龙下凡的战神”的刘伯承;不会忘记两把菜刀闹革命的传奇英雄贺龙;不会忘记军中“儒将”陈毅;不会忘记原则性强,勇挑革命重担的罗荣桓;不会忘记被毛泽东称为“新的鲁智深”的聂荣臻;不会忘记始终“向前、向前”的徐向前;不会忘记“吕端大事不糊涂”的叶剑英。也不会忘记粟裕、徐海东、黄克诚、陈赓、谭政、萧劲光、张云逸、罗瑞卿、王树声、许光达等一大批战功卓著的军事家。正是他们精心运筹,指挥部队灵活机动地运用毛泽东的战略决策和战略战术,把毛泽东导演的一幕幕激越高昂、威武雄壮的历史话剧变为活生生的现实,使残酷的战争闪烁出人类智慧与勇气灵性的光芒。


当然,人们不会忘记周恩来、刘少奇、任弼时、董必武、林伯渠、邓小平、陈云等一大批治党治国治军有方的高级领导人。正是他们追随毛泽东,运筹帷幄,殚精竭虑,英勇奋斗,谱写出了一曲曲波澜壮阔、大气磅礴的伟业交响曲,使中国的历史充满着无穷无尽的神奇韵味。


人们还不会忘记,正是由于郭沫若、艾思奇、周谷城、柳亚子、茅盾、丁玲、萧三、齐白石、李苦禅等一大批革命和人民学者、作家、艺术家在各个领域创造了硕果累累的文化成果,丰富和构建起以毛泽东思想为基础的红色文化大厦。


人们更不会忘记,新中国成立后,一大批优秀的科技工作者和许多已在国外成绩斐然的科学家,如钱学森、钱三强、李四光、邓稼先、王淦昌、朱光亚、程开甲、周光召、谈家桢等著名专家,怀着对新中国的满腔热情,义无反顾地投身到祖国的怀抱,响应毛主席“向科技进军”的号召,从事伟大的科学事业。尤其是值得一提的是他们为我国“两弹一星”的研制成功作出了杰出贡献。


在毛泽东周围,真可谓是卧虎藏龙,群星灿烂,人才济济。


1943年3月,中央机构调整时,毛泽东、刘少奇、任弼时为中央书记处书记,朱德、周恩来、王稼祥、刘少奇为军委副主席,叶剑英为军委参谋长,杨尚昆为军委秘书长。他们都是多年斗争实践中锻炼成长起来的群众领袖,成为毛泽东指导抗日战争的亲密战友和得力帮手,从而保证了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


1945年4月,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产生的中共中央核心机构——中央书记处书记,除了原来的毛泽东、刘少奇、任弼时等人以外,增加了朱德、周恩来。同时,还产生了一个包括陈云、徐向前、彭真、邓小平、聂荣臻、李先念等44位正式中央委员,王首道、邓颖超、程子华、王震、宋任穷、赵胜(李葆华)、吕正操、陈赓、习仲勋等33位候补中委在内的中央委员会,并产生由董必武、林伯渠、张闻天、彭德怀等13人组成的中央政治局。


他们是当时全党121万党员的代表,他们是毛泽东在1937年所预言的“成万数的干部”和“几百个最好的群众领袖”的代表。他们既懂马列主义,具有政治远见,联系群众,富有牺牲精神,又具有领导政治、经济、党务、统战、外交等方面工作的才能,更具备统率军队、驰骋疆场、战胜强敌的军事谋略。他们是忠心耿耿为民族、为阶级、为党而工作的“大公无私的民族的阶级英雄”。这是中国历史上最优秀、最杰出的领袖群体。


这个领袖群体忠实地贯彻落实了毛泽东提出的路线和方针、政策和策略;这个领袖群体又以灵活机动的创造创新精神,丰富了毛泽东思想,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列主义思想体系;这个领袖群体,如同激流勇进时代长河中的中流砥柱,带领亿万人民,以摧枯拉朽、一往无前之势摧毁了一个旧世界,建立了一个新世界。


正是因为有这样的一个领袖集团,有这样一支德才兼备的干部队伍,中国人民才得以从抗日战争的胜利走向解放战争的胜利,才得以在世界的东方创造出一个又一个令人神往的奇迹。


1937年5月,国民党政府军事委员会西安行营组织中央考察团到延安考察。


这个领袖群体,衷心拥护毛泽东,毛泽东一刻也离不开他们。离开他们,毛泽东纵有三头六臂,也不可能发动一场革命,不可能搬掉三座大山。善于用人,并“善于团结那些反对过自已并被实践证明是反对错了的人一道工作”,这是毛泽东走向成功的关键。


1981年3月,陈云就起草《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和邓力群谈话时说:“毛泽东的一大贡献就是培养了整整一代人。从遵义会议到抗日战争胜利,毛泽东同志的一个无可比拟的功绩,是培养了一代人,包括我们在内的以及‘三八式’的一大批干部。现在这些人在全国各个岗位上都担负着重大的责任。这是一个极大的事情。”


(作者黄学禄,原济南军区副政委,中将军衔。曾参加抗美援朝、西藏平叛等战斗。中共十五大代表,第八届、第十届全国人大代表,第十届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委员。2002年离职后,致力与思想政治工作经验总结和党史军史、毛泽东思想研究,先后撰写出《千秋功业》、《毛泽东成功的秘诀》、《看家本领不能丢》等著作。



责任编辑:红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