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首页 > 红色记忆 > 正文

“行”悟初心(3)宁都起义:革命精神之歌

来源:中华魂网 · 2022-06-23 11:57:57

在广藵的中国大地上,红色文化资源星罗棋布。开办“‘行’悟初心”专栏,旨在通过对党史、国史、军史遗址的寻访,感悟历史、致敬英雄、汲取力量、传承精神,在回望历史中观照现实,在涵养心灵中面向未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而努力奋斗。

(投稿邮箱:zhonghuahun1921@126.com)


2021年,宁都起义胜利暨红五军团成立90周年。1931年12月14日,江西宁都爆发了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国民党军一次大规模起义。国民党第二十六路军1.7万余名官兵响应中国共产党的号召,投入红军。


第二十六路军原属冯玉祥西北军之第五路军。1930年中原大战中冯玉祥失败,10月,蒋介石收编该军为国民革命军第二十六路军,令其由河南、河北交界地区移驻山东济宁。


1931年春,第二十六路军被调到江西“围剿”中央苏区,“围剿”失利后防守宁都。九一八事变后,多为北方人的第二十六路军希望返回北方抗日,但蒋介石派重兵堵住他们北上的道路,引起官兵们的强烈不满。同年12月上旬,在第二十六路军秘密工作的中共特别支部得知蒋介石下令逮捕军中共产党员的情报,立即与该部参谋长、中共秘密党员赵博生商定,向中革军委汇报得到指示后,决定于12月14日举行起义。起义后,部队被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第五军团,下辖三个军,季振同任军团总指挥,董振堂任军团副总指挥兼第十三军军长,赵博生任军团参谋长兼第十四军军长,萧劲光任军团政委,刘伯坚任军团政治部主任,黄中岳任第十五军军长。宁都起义壮大了红军力量,在中国革命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第二十六路军被改编为红五军团后,先后参加赣州、漳州、南雄水口和第四、第五次反“围剿”等许多重大战役。长征中,红五军团主要担负红一方面军的后卫任务,阻击敌军追兵,多次完成阻击任务,形成善打防御战、阻击战战斗风格,赢得了“红五军团殿后,守无不固”的赞誉和“铁流后卫”的美名。


1935年6月,红五军团被改编为红五军,其后又被编入西路军,征战河西走廊,血洒高台。


宁都起义指挥部旧址


在宁都起义6周年之际,毛泽东在延安接见了参加起义的部分同志并合影留念,他还亲笔为合影题字:“以宁都起义的精神用于反对日本帝国主义,我们是战无不胜的。”1981年12月10日,红五军团首任政委萧劲光在宁都起义和红五军团诞生50周年之际,撰文指出:“宁都起义的精神是永世长存的。”


宁都起义自始至终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开展的。早在大革命时期,我们党就派刘伯坚、邓小平等共产党员到国民党第二十六路军的前身西北军工作,使这支部队较早地受到党的影响。在民族危机日益严重的情况下,第二十六路军被蒋介石强令开赴江西打内战。九一八事变后,国民党政府对日本侵略东北的行动采取妥协退让的方针,却集中力量“围剿”红军,加剧了第二十六路军对蒋介石的“攘外必先安内”反动政策的不满,军参谋长赵博生和旅长董振堂、季振同等许多将士开始积极寻找救国救民的出路。起义前夕,党的特别支部根据中革军委的指示,在毛泽东、朱德、叶剑英等领导人的悉心指导下,组织第二十六路军举行宁都起义。起义胜利后即向全国发出通电,声明“永远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之下”。起义胜利后,官兵即向世人发出“为解放全中国几万万被压迫的工农打仗”心声,充分体现了起义官兵深厚的人民情怀。民心是最大的政治。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靠人民;守江山,守的是民心。


红五军团成立后,各级指挥员身先士卒,率部奋勇杀敌,前赴后继,不怕牺牲。先后有军团参谋长赵博生、军团副总指挥董振堂,红三十七师政委欧阳健、红三十九师师长王树亚、红三十四师师长陈树湘和政治委员程翠林等一批师以上领导干部,在战斗中英勇牺牲。赵博生、董振堂等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之一。


1933年1月8日,红五军团参谋长兼十四军军长赵博生在中央苏区第四次反“围剿”的黄狮渡战役中英勇牺牲。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在红都瑞金叶坪建“博生堡”以示纪念。


党的每一段革命历史,都是一部生动教材,都是宝贵精神财富。新征程上,学习革命先辈的宝贵精神和崇高风范,我们就要不断从这座红色富矿中挖掘出珍贵精神财富。宁都起义精神跨越时空,历久弥新。我们要讲好宁都起义和红五军团故事,赓续红色血脉,弘扬优良传统,把红色基因一代代传承下去。



我有幸参加了宁都起义胜利暨红五军团成立90周年活动。在宁都县第一小学的大门口,我看到背着书包匆匆走向课堂的同学们,看到了学校门口小吃店里吃早餐的同学们,看到了“做有责任心的中国人”的学校校训,也看到了校园里飘扬的五星红旗。那天早上,我还见到街道路边几位卖菜的淳朴老人。我的耳边还响起那些誓言——“再穷不能穷教育”“再穷不能穷孩子”“我们不要忘记老区人民”……我的耳边还听到那天在赵博生烈士之墓的凭吊现场,“赵博生班”“董振堂班”“季振同班”“黄中岳班”的同学们在高唱“我们是共产主义的接班人”。参加宁都起义和红五军团的将士后代们眼含泪花,主动和这些班的同学们合影留念。我还听到同学们诵读赵博生《革命精神歌》的清纯童声:


先锋!先锋!

热血沸腾,

先烈为平等牺牲,

做人类解放救星。

侧耳远听,

宇宙充满饥饿声,

警醒先锋,

个人自由全牺牲。

我死国生,

我死国荣,

身虽死精神长生,

成功同仁,

实现大同。



(作者班永吉,曾服役于原第38集团军、原北京军区总医院。现为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第七研究部副主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曾出版文集《心路弯弯》《心海漫行》《心地边关》等7部。)


责任编辑:红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