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首页 > 红色记忆 > 正文

“行”悟初心(8)神秘上将李克农

来源:中华魂网 · 2022-07-02 17:41:58

在广袤的中国大地上,红色文化资源星罗棋布。开办“‘行’悟初心”专栏,旨在通过对党史、国史、军史遗址的寻访,感悟历史、致敬英雄、汲取力量、传承精神,在回望历史中观照现实,在涵养心灵中面向未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而努力奋斗。

(投稿邮箱:zhonghuahun1921@126.com)


1955年9月,毛主席授予了一位从来没有指挥过火线交锋的神秘人物上将军衔,他就是李克农。


1955年9月,李克农被授予上将军衔


李克农出生在安徽省巢县,与冯玉祥、张治中是同乡。1926年,他加入中国共产党。1928年春,李克农秘密转移到上海,不久,经党组织批准考入国民党上海无线电管理局,并和钱壮飞、胡底一起打入陈立夫、徐恩曾把持的国民党特务首脑机关。


1931年4月,中央特科负责人顾顺章在武汉被捕叛变。党中央机关面临被敌人一网打尽的毁灭性灾难。李克农与陈赓等机智果断地同敌人展开惊心动魄的斗争,使党中央安全转移,创造了改变历史的奇迹。他与钱壮飞、胡底被周恩来誉为“龙潭三杰”。毛主席曾说,李克农、钱壮飞等同志是立了大功的,如果不是他们,当时许多中央同志,包括周恩来这些同志,都不存在了。


我们党从1927年蒋介石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以后,一直到全国胜利,隐蔽战线的工作功不可没,可是在这方面的报道很少,一般还不为人所知。


李克农生前曾说过:“我一生不外乎做了两件事情,一是保卫党中央的‘警卫员’;二是统一战线的‘尖兵’。”后来他又加一句:培养干部的园丁。这是李克农一生的真实写照。


对死难的战友及其家属子女,李克农都非常惦记。


1949年3月,李克农刚进北平城,就多次询问钱壮飞的夫人和孩子的情况,关心他们的生活,还请钱壮飞的女儿黎莉莉等一起吃饭。

在繁重复杂的工作中,李克农积劳成疾。1957年10月因病中断工作。但病情稍有好转,即将个人生死置之度外。他说:“我是毛驴子,驮惯了东西,不驮还不舒服,能驮多少就驮多少。”经中央批准,1961年,李克农着手总结上海特科工作,搜集资料,总结经验教训,以鉴后人。


李克农对中央特科年代的无名英雄的处境很关心。他带领陈养山、潘芳等到上海,在上海市委调查部、上海市公安局的协助下,访问烈士家属,查阅历史档案,同时调查了解曾在隐蔽战线上作出成就的老同志的生活、工作现状,并给予妥善的处理、安排。他在写给邓小平、杨尚昆等中央领导同志的信中提出:“使过去在战争中的无名英雄死有所安,老有所归,幼有所扶,鳏寡孤独,各得其所。”


李克农与情报战线战友合影


1961年9月17日,李克农专程到上海虹桥公墓祭扫李白烈士墓。抗战爆发后,李白奉命转入上海等地建立秘密电台,获取了许多重要军政情报,几次遭敌人逮捕,受尽酷刑,终不屈服,新中国成立前夕,被蒋介石下令杀害。当时李白才39岁。李克农根据李白生平事迹,组织黄钢同志创作电影《永不消逝的电波》。这部电影成为中国人民革命斗争题材的一部经典作品。


毛主席在江西苏区被排挤的时候,显得孤零,很少有人去看他。毛主席说:鬼都不找我。当时李克农就给主席送些报纸、杂志去,有时还给主席送点药。主席跟李克农说想要个秘书。李克农就把叶子龙推荐给主席。毛主席身边的好多工作人员基本上都是李克农考察后送去的。叶子龙一直跟到主席去世,还写了一个回忆录叫《我的老上司李克农》。


新中国成立初期,中苏关系很好,许多单位都有苏联专家指导工作。中苏情报合作是件大事,双方都很重视,李克农亲自参加谈判。本来这是好事,可是有些苏联专家以老大自居,指手画脚,不但瞧不起中国的情报工作,而且提出许多无理要求,企图掌握我们党的关系,遭到拒绝。毛主席专门找李克农谈话,希望他从大局出发,无保留地向对方交底。李克农理解毛主席指示的精神,仍然坚持情报工作的保密原则,向毛主席说:“裤子、背心都可以脱,可总还要留条裤衩吧!不然太难看了。”他的观点得到了毛主席的认可,但也引起了苏方某些人士的不满。


1954年日内瓦会议结束后,李克农与几位同志取道苏联回国。途经伊尔库斯克时,对方不顾外交礼仪,只派机场旅馆的一个职员出面接待,而且不准打电话,不准越过旅馆5米远的栏杆,饭食也很低劣,故意让李克农难堪。随行工作人员都很愤慨。李克农心知肚明,不理会对方的小动作。若干年后,周总理得知此事,十分惊讶,同时对李克农宁可忍受对个人的无礼,也要顾全大局的精神表示赞许。


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毛主席亲自点将,李克农担任中朝联合代表团的第一线指挥,并担任中共方面的党委书记。


李克农从1951年7月到1954年3月在朝鲜,可以说是殚精竭虑,日夜操劳,哮喘病加重,心脏病复发。周总理派伍修权同志去替换他的工作。他却提出“临阵不换将”,坚持到最后谈判结束。在毛主席、周总理的直接领导下,李克农与代表团的中国和朝鲜同志一起,一次次粉碎敌人的阴谋,终于达成朝鲜停战协议。朝鲜最高人民委员会授予李克农一级国旗勋章。


1954年4月到7月,我国首次以五大国之一的地位和身份参加了具有重大国际影响的日内瓦会议。李克农作为代表团代表,在代表团的筹组、材料预案的准备和各方的协调等方面,及协助周总理在讨论朝鲜和印度支那这两个主要问题上,做了大量的工作,确立了中国在国际事务上不可动摇的大国地位。


1962年2月10日,新华社播发了李克农因突发脑出血,在北京协和医院逝世的消息。周恩来、刘少奇、邓小平、陈云、陈毅、李先念等向李克农同志遗体沉痛告别。李克农的一生,留给后人丰富的精神财富。


(作者班永吉,曾服役于原第38集团军、原北京军区总医院。现为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第七研究部副主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曾出版文集《心路弯弯》《心海漫行》《心地边关》等7部。)


责任编辑:红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