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广袤的中国大地上,红色文化资源星罗棋布。开办“‘行’悟初心”专栏,旨在通过对党史、国史、军史遗址的寻访,感悟历史、致敬英雄、汲取力量、传承精神,在回望历史中观照现实,在涵养心灵中面向未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而努力奋斗。
(投稿邮箱:zhonghuahun1921@126.com)
2003年6月22日下午,一场夏雨洗涤了北京西山八大处,空气分外清新。在一位战士的引领下,我沿着盘山水泥路,来到半山坡上的一座小院。
精神矍铄的魏巍老人得知我要来采访他,早早就在一楼客厅里等我了。他穿着一条旧式绿军裤,两道寿眉给人祥瑞和蔼之感。客厅的墙壁上挂着画家李琦的画作鲁迅肖像。西墙上是一个大的镜框,框内装裱的是他的一幅书法作品——毛泽东词《沁园春·长沙》。
魏巍,1920年3月生于河南郑州,原名魏鸿杰。17岁辗转跋涉到山西临汾赵城马牧村,找到了八路军一一五师军政干校投考,入学时把名字改为“魏巍”。魏巍长期在部队工作,曾任原总政创作室副主任,原北京军区文化部部长,原北京军区政治部顾问等。魏巍是一届、二届、三届全国人大代表,他还是中国文联荣誉委员、中国作协荣誉委员。他的长篇小说《东方》获首届茅盾文学奖、首届中国人民解放军文艺奖和首届人民文学奖,长篇小说《地球的红飘带》获“人生的路标”奖及人民文学奖。
魏巍同志告诉我:“前几天辽宁丹东抗美援朝纪念馆给我来信,要我写点东西,我给他们寄去了我写的一幅字:‘抗美援朝的胜利,是中华民族最辉煌的纪念碑'。严格地说,应该是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是中华民族近代史上最辉煌的纪念碑。”
经过三年浴血奋战,中朝人民胜利了,东方胜利了!美帝国主义在其霸道史上第一次遭到了沉重的打击,世界人民拍手称快,华尔街舆论大哗。侵略者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只能哆嗦着手在停战协定上签字。新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经受住了抗美援朝战争的严峻考验。
魏巍深情地回忆了50多年前的那段战火纷飞的岁月……
1950年12月第一次入朝
1950年12月中旬,魏巍接到任务,到朝鲜去了解美军战俘的政治思想情况。此次与他共同执行任务的有新华社的顾问、英国共产党伦敦区的书记夏庇若同志和新华社的处长陈龙同志。风雪弥漫,他们组成一个小组到了朝鲜,在志愿军总部与政治部主任杜平同志见了面后就前往碧潼战俘营了解美军情况。魏巍等三人在那里接触了许多美国士兵和军官,同他们进行了个别谈话。这些俘虏中不少是参加过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官兵,多数表现出厌战情绪,不愿远离故土,不理解也不愿意参加这次战争。
他们完成了调查美军情况的任务,给总政写了一份报告。可是大家不约而同地都想到前方阵地去看看。于是他们顶着严冬的风雪,冒着敌机、敌炮的轰炸奔赴汉江南岸。夏庇若等同志到了汉城,魏巍则到了前线部队。
在志愿军里,魏巍耳闻目睹了许多撼人心魄的事情,他决心留下来。此次在部队采访历时三个月,他看到我们的战士在面临艰巨的任务和艰苦的环境时所表现出的英勇、顽强的精神,比起过去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所看到的还有更高的发展,特别是这种英勇精神的普遍性,更是空前的。伤员随队作战的比住院疗养的人数还多,这是世界战争史上的奇迹。
在朝鲜时,魏巍曾无数次问过自己,我们的战士为什么那么英勇,硬是不怕死呢!那种高度的英雄气概是怎样产生的呢?他带着这些问题访问了志愿军中各种岗位上的同志。
1951年3月,他从朝鲜回国,调任《解放军文艺》副主编。4月11日,他撰写的战地通讯《谁是最可爱的人》在《人民日报》头版发表。毛泽东主席读后批示“印发全军”。朱德同志读了这篇文章连声称赞:“写得好,很好!”《谁是最可爱的人》在全国以及朝鲜战场的志愿军内部产生极其强烈的反响,鼓舞了部队的斗志和士气,激发了国内开展抗美援朝运动的热情。自此,“最可爱的入”便成为志愿军官兵的光荣称号,从此,写给“最可爱的人”的慰问信,雪片似的从祖国四面八方飞过鸭绿江,魏巍的名字也由此传遍全国。后来,《谁是最可爱的人》入选中学语文课本,影响了几代中国人。
魏巍(右一)在朝鲜战地的坑道里与志愿军战士们打扑克
从1950年到1958年,魏巍三次赴朝。在志愿军撤离朝鲜的时候,他还写了《依依惜别的深情》等文章。这些文章后来被结集出版为《谁是最可爱的人》一书,并被译成多种外国文字。
魏巍同志说:“他们由于锻炼与认识的不同,虽然有些差异,但是都有着共同的一点,即对于伟大祖国的爱,对于朝鲜人民深刻的同情,和在这基础上做一个革命英雄的荣誉心。于是,我了解了在党的教育下这种伟大深厚的爱国主义与国际主义的思想和感情,就是我们的战士英勇无畏的最基本的动力。”
“近100年来,我们中华民族经历了许多灾难和不幸,签订了许多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抗日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是中国人民战争史上的华章。抗日战争的胜利是国共两党合作下取得的。而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却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夺取的。那时中国人民刚刚胜利,新中国刚刚成立不久,西藏还没有解放。立足未稳,战争的创伤还没有恢复。敌我力量悬殊,武器装备也不好,美强我弱。我们打败了美国支持的蒋介石,还不曾与美军直接交手。我们处在恢复百孔千疮经济的艰难时期,美帝国主义打来了,你能够说,现在我们没有力量,要先把经济搞上去,不去支援朝鲜?唇亡齿寒呀,不能!所以,‘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八个字成了全国人民的强大精神动力。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有四个方面的决定因素:一是毛泽东同志的英明决策和指挥,如果不具有毛泽东同志那种异于常人的胆略,是不会做出这种果断的决策的;二是我们的将士无比英勇;三是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援;四是与朝鲜军民的亲密合作。正是这四方面的因素,才充分发挥了正义战争的威力,越战越强,最后才达到了完全的胜利。”
我分明看得出魏巍老人眼神里有一种对信仰的坚定和执着。
“记得杨得志司令员和我谈话时说道:我们对军事形势要有正确的估计,当前,美军攻下我们的阵地是不可能的,上甘岭的战斗就是一个例子。而我们志愿军却可以攻破敌人的阵地,金城战役就是一个例子。所以美国不能不同意停战。”
魏巍同志说:“中国人民志愿军与朝鲜军民并肩奋战,击败了美帝国主义的猖狂进攻,保卫了中朝两国的社会主义制度,也保卫了世界和平。抗美援朝战争,空前沉重地打击了美帝国主义,使这个最强大、最凶恶的帝国主义遭受空前未有的失败。50多年前,伟大领袖毛泽东主席与中国人民所表现出的不怕帝国主义,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胆识与豪气,不仅向全世界宣告了东方人民的新生及其不可战胜的力量,同时它将永远昭示我们的子孙后代,牢记历史,继承先辈精神,并以之去建设我们的社会主义国家,去正确认识和对待世界上发生的种种事情,并百倍地提高警惕以防止和反对帝国主义随时可能发动的侵略战争。”
(作者班永吉,曾服役于原第38集团军、原北京军区总医院。现为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第七研究部副主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曾出版文集《心路弯弯》《心海漫行》《心地边关》等7部。)
责任编辑:红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