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首页 > 红色记忆 > 正文

“行”悟初心(19)泸定桥畔眺远

来源:中华魂网 · 2022-08-02 14:43:46

在广袤的中国大地上,红色文化资源星罗棋布。开办“‘行’悟初心”专栏,旨在通过对党史、国史、军史遗址的寻访,感悟历史、致敬英雄、汲取力量、传承精神,在回望历史中观照现实,在涵养心灵中面向未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而努力奋斗。

(投稿邮箱:zhonghuahun1921@126.com)


2021年3月的清晨,站在四川雅安蒙自山上,望着远处高高低低的山峦,不远方那条明快的银链般河流,一定是大渡河了,而我的心绪业已飞到泸定桥畔。


泸定桥


泸定桥又称铁索桥,位于四川泸定县境内,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动工兴建。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泸定桥竣工之际,康熙皇帝为该桥题写“泸定桥”桥名。泸定桥是大渡河上建造最早最长的一座桥梁。桥体由桥身、桥台、桥亭三个部分组成。桥身由13根碗口粗的铁链组成,其中底链9根,左右扶手各两根,每根铁链由862个至997个由熟铁手工打造的铁环相扣,总重量达21吨多。底链上满铺木板,扶手与底链之间用小铁链相连接,使13根铁链连为一个整体。桥台为固定地龙桩和卧龙桩的基础;桥亭属清式古建筑。河对面西侧山坡上的古建筑,是一座观音阁。红军飞夺泸定桥时,它成为红军飞夺泸定桥的指挥部和炮台、机枪阵地。正是在它的掩护下,红军22名勇士从13根铁索上奋勇爬过。


泸定桥,是连接川藏交通咽喉之地,也是红一方面军北上的必经之地。这座历史名桥,因红军“飞夺泸定桥”那场战斗闻名中外。泸定桥离水面有几十米高,人走在桥上摇摇晃晃,就像在荡秋千。向桥下望去,河水湍急汹涌。英勇的红军战士,为了心中的理想和信仰,奋不顾身、义无反顾,创造了人类战争史上的奇迹。泸定桥也成为中国共产党重要的历史纪念地。


艳阳高照,清风徐来。站在由邓小平题写的“红军飞夺泸定桥纪念碑”前,讲解员告诉我们:纪念碑的主碑运用锁链的几何体,象征着革命武装斗争,底座平台又着重刻画了红军战士日夜兼程强行军后疲乏而又顽强的战斗姿态。棱角凹凸有致,线条环环紧扣。铁锁链与碑体紧紧相连的前部平台上,耸立着两尊重约4吨,身高4米的红军战士铜像,一个在举枪射击,一个在挥臂投弹。铜像用470块铜片特殊处理而成。碑内又分八层,每层都装饰了以藏汉团结、红军长征为主题的壁画。


1935年5月25日,红军第一师在安顺场强渡大渡河后,中革军委鉴于仅用几只木船载着全军过河费时太久,容易陷入被动,于是便以渡河的第一师为右路纵队,其余部队为左路纵队,沿河北上,向敌人把守的泸定桥前进。


5月26日,蒋介石由重庆飞成都,督导“剿匪”。当日凌晨时分,得悉安顺场方面有“赤匪”便衣队扰乱。27日晨,川军刘文辉部由雅安出发,亲赶前方,得悉红一方面军正沿大渡河两岸溯河上行的消息,担心西岸红军进取康定、泸定,急令袁国瑞派第四旅一部赶往泸定桥增防。袁国瑞遂令第三十八团火速开往泸定桥,阻击红军左纵队从桥上过河。


因为敌情发生了新的变化,中革军委旋即要求红四团比原来部署提前一天夺取泸定桥。28日凌晨,从左右两路纵队侦悉川军在大渡河两岸部署的情况后,中革军委遂电令两岸部队首长林彪、刘伯承、聂荣臻,要求左纵队红一军团先头部队加速前进,“万一途程过远,今日不及赶到泸定桥,应明二十九日赶到”,而右纵队“刘、聂率第二团亦应迅速追击北岸之敌一营,以便配合四团夹江行动”。林彪接到该电后,又向红四团指挥员发出了时限更为急迫的命令函。红四团接到“提前一天夺取泸定桥”的命令时,离限期仅仅一个昼夜,而距泸定桥还有240里。两天的路必须一天走完,还要突破敌人的堵截。此举事关全军安危,决不容许一分钟的迟疑。如果红军不能抢在敌人增防部队到达之前夺取泸定桥,我大渡河东西两岸的部队就可能被分割,因此必须与敌人争时间、抢速度。


在红四团向泸定桥强行军的时候,对岸川军刘文辉的部队也在向泸定桥增援。当对岸敌人实在疲惫不堪,就地宿营之时,红四团战士却在拼命前赶,硬是创造了一天一夜强行军240里的奇迹,于29日清晨抢占了泸定桥西桥头。


如期赶到泸定桥畔的红四团指挥员旋即在沙坝天主教堂召开干部会议,决定在二营二连挑选二十二名英雄(包括从三连抽调来的支部书记刘金山),组成夺桥突击队。突击队配备短枪、手榴弹、马刀,由连长廖大珠和指导员王海云负责。二营三连由连长王友才率领担任第二梯队,紧跟在突击队之后铺桥,以便后续部队冲过去。红四团还在桥头配备了强大火力,堆放好木板,一切准备停当。下午16时左右,黄开湘、杨成武在桥头指挥,司号员集中在桥头附近吹起了冲锋号,顿时,机关枪、迫击炮、手榴弹的爆炸声和呐喊声震天动地,打响了夺桥的激烈战斗。二十二名英雄快到对岸桥头时,敌人放火把桥头的亭子点燃,顿时火光冲天。红军战士不顾衣服、帽子着火,冲进城和敌人展开了巷战。敌人集中力量又反扑过来,红军奋力抵抗,子弹打完了,情势万分紧急。正在这时,担任第二梯队任务的三连战士冲了进来。接着杨成武和黄开湘带着后援部队也迅速过桥进城,将守城敌军彻底打垮。


与此同时,红军右纵队占领了龙八铺以后,由刘伯承、聂荣臻率领向泸定桥奔来。右纵队到泸定桥已是深夜时分。刘伯承、聂荣臻由杨成武陪同,持马灯观看了这座从此闻名于世的铁索桥。随后,毛泽东、周恩来等和红一方面军大部队陆续从泸定桥上越过天险大渡河。


红军飞夺泸定桥纪念碑


1984年12月,聂荣臻元帅应四川省委之约欣然为《红军飞夺泸定桥纪念碑》题写了碑文。碑文重点说明了红军飞夺泸定桥的过程及胜利的重大意义。


飞夺泸定桥,是毛泽东同志在安顺场根据当时的情况决定的。


先头部队是沿大渡河西岸北上的二师四团。他们受领任务后,立即紧急开进,一边走一边消灭沿途碰到的敌人,第二天昼夜竞强行军240里,按时赶到泸定桥并组织了二十二人的突击队,冒着东岸敌人的火力封锁,在铁索桥上边铺门板,边匍匐射击前进,奇绝惊险地夺取了泸定桥。


师和干部团不断击溃和消灭河东岸沿途的敌军,对四团夺取泸定桥起了策应作用。强渡大渡河和飞夺泸定桥成功,打破了蒋介石妄图把红军变成第二个石达开的反革命迷梦,是红军长征中具有战略意义的重大胜利之一。


聂荣臻元帅的女儿聂力在一篇文章中写道:


父亲在推敲这一碑文时,回想起当年战斗胜利的情景。父亲说,他和刘伯承率领红一师和干部团,在强渡大渡河以后,沿河东岸北上,歼灭和击溃了多股敌人,有力地策应了两岸红军飞夺泸定桥的行动。所以当他们29日午夜赶到泸定桥时,心情非常激动,他俩在四团团长杨成武陪同下,站在桥中间,刘伯承在桥上连跺三脚,大声说:“泸定桥啊泸定桥,我们为你花了多少精力,费了多少心血,现在我们胜利了。”父亲也激动地连说:“我们胜利了,我们胜利了!”


刘伯承、聂荣臻深情称颂的“我们胜利了”,强烈地宣达了红军夺取泸定桥后的振奋心情,也表明了飞夺泸定桥的异常艰险和深远意义。后辈们对红军战士的那种景仰和感佩之情不由得浸入每个人的心海,乃至灵魂深处……


在泸定桥东岸桥亭两边,我看到了胡耀邦早年为泸定桥撰写的一副对联“飞身可夺天堑,健步定攀高峰”。我想,这也是展现当年的一位红军战士、我们党的前总书记胡耀邦的一种豪迈情怀吧。


从泸定桥岸边眺望,可以看到远山峰顶上的皑皑白雪,那里是常年积雪的贡嘎山,红军过雅安宝兴就是夹金山了。“长征万里险,最忆夹金山”。夹金山,那可是中国工农红军万里长征徒步翻越的第一座大雪山啊!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穿越时空看长征,“而今迈步从头越”。毛泽东的不朽诗篇,激励着无数革命者一步步走向胜利、走向辉煌。


天空湛蓝,群山连绵;康美泸定,时序迭换。今天,我借用这方天地的纯净和凝重,庄严地向红军致敬,向信仰致敬,向未来致敬!


(作者班永吉,曾服役于原第38集团军、原北京军区总医院。现为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第七研究部副主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曾出版文集《心路弯弯》《心海漫行》《心地边关》等7部。)


责任编辑:红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