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首页 > 红色记忆 > 正文

【“行”悟初心】毛主席挖掘的“红井”清又甜!

来源:《军休之友》 · 2022-11-15 13:52:36

在广袤的中国大地上,红色文化资源星罗棋布。开办“‘行’悟初心”专栏,旨在通过对党史、国史、军史遗址的寻访,感悟历史、致敬英雄、汲取力量、传承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而努力奋斗。欢迎赐稿!

(投稿邮箱):zhonghuahun1921@126.com。


瑞金是土地革命时期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首都,至今存留着许多红色印记。我专程赴瑞金参观学习,受到了一次深刻的革命传统教育。


我先赴瑞金沙洲坝镇,参观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办公旧址。进入中央政府大礼堂,见到主席台上方悬挂着“第二次苏维埃代表大会”的横幅。会场内整齐地安置着一排排长椅。当年,各革命根据地的人民代表从四面八方前来与会聆听毛主席做报告。会场附近还有一个防空洞,一旦敌机空袭时,可供代表们避险。


毛主席带领群众挖井雕塑


沙洲坝镇上还有“红井”群。毛主席率领群众挖掘水井,水质清澈、甜美,乡亲们称它为“红井”。如今,井栏周围被整修过的“红井”群,迎接着络绎不绝的参观游客。“红井”不远处,还有中央执行委员及中央人民委员居住的旧址。我参观了毛主席和夫人贺子珍的住房,这是一栋面积不大的平房,与周围农民的住房没有什么差别。


瑞金市西南的乌石垅村,地势起伏,绿树成荫,是当年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和红军总部所在地。1930年至1934年,国民党反动派对中央革命根据地发动了五次“围剿”,几乎每一次反“围剿”斗争的决策,都是在这里制订的。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的旧址房前,有一口波光潋滟的鱼塘,还有树冠很大的古樟树。树下的旧址是两栋二层小木楼,建筑面积600余平方米。小楼的中间有一个天井,天井东端开了个小门,通向简易食堂。房屋为砖木结构,小青瓦屋顶,砖铺地面,木楼梯供上下楼。一层进门的右侧房间,是军委副主席周恩来的办公室兼卧室。左侧房间为总参一局局长的办公室兼卧室,后房中厅是军委会议室。1933年6月30日,就在这个简陋的会议室内,通过了将8月1日定为建军节的决议。会议室左侧的房间,先后入住过叶剑英、刘伯承两位总参谋长。二楼有项英和张云逸等将领的办公室。后又扩建了一个阁楼,作为朱德总司令和夫人康克清的办公室兼卧室。朱总司令经常工作到深夜,怕影响夫人的休息,在房间中支起木板隔扇。


红军在军委办公房的后面还建了一栋小平房,成为军委印刷所,印刷军委的机关报《红星报》及红军学校的课本。《红星报》主编邓小平经常到这里校对稿件。印刷所的右边挖掘了一个防空洞,可以容纳60多人。


我仔细地参观了我党、我军创建初期领导同志住用的房间,面积都很小,设施很简陋。他们在如此艰苦的条件下,指挥着数万工农红军进行反“围剿”战斗,彰显出不畏强敌、不怕困难,追求革命真理,献身中国人民解放事业的高贵品质和卓越的斗争智慧,敬佩之情油然而生。


还有一尊令人过目难忘的红嫂铜雕,昂首挺胸眺望远方,期盼着亲人胜利归来。据身穿红军服装的纪念馆讲解员介绍,这是被誉为“共和国第一军嫂”的陈发姑。当年她送别红军丈夫参加长征,以后每年都要多次站在高坡上盼望丈夫归来,从满头青丝盼至白发,一直盼望了75年。面对此景,我的耳边仿佛响起《十送红军》的悲壮曲调:“问一声亲人红军啊!几时(里格)人马,(介支个)再回山……”遥想当年送郎参军,有多少红嫂,多少次在山岗上眺望,期盼着亲人早日胜利返乡。


沙洲坝革命旧址群


沙洲坝白屋子村总政治部旧址,原是村里的一处宗祠,因房屋外墙用石灰粉刷,当地村民便称之为“白屋子”。屋前有一口方形的鱼塘,屋后是一片小树林,四周都是稻田。祠堂是砖木结构的二层楼,中部为主体建筑,过了门厅就是明亮的天井,通过天井到达后房,是一个宽敞的会堂。在主体建筑的两侧各有3米宽的廊道,廊道外侧均为配房。


军委副主席兼总政治部主任王稼祥、青年部部长肖华及《红星报》主编邓小平都在配房中办公和住宿。我认真地参观了邓小平的卧室,室内只有一张单人木床、一床薄被,一副桌椅和一台小油印机。讲解员说,邓小平同志自刻钢板和油印材料,经常工作到深夜。最使我惊讶的是,这栋总政治部办公用房的二楼全部住着村民,充分体现了军民一家人的鱼水之情。


从瑞金沿赣隘公路西行19公里,然后折向北面崎岖的小道,就到达云石山了。长征前夕,毛泽东同志因积劳成疾,在山中养病。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红军总部曾转移到此,并于1934年10月从这里出发,赴于都集结各路红军,开始了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征。如今,我沿着深灰色的石阶拾级而上,见路边竖立着一块巨石,上面刻着“长征第一山”五个大字,这是20世纪80年代,国家主席杨尚昆回访时的题字。


我们行至山顶,只见大树遮阴,奇石傲立,迎面发现一座小庙,庙门上方挂有“云山古寺”牌匾。进入庙内,右侧为小庙主持的住房,向前有一个庭院,庭院边上第一个房间,这就是毛泽东同志当年养病的房间,室内只有一张小木床、一副旧桌椅和一盏小油灯,可见当时生活之艰苦。小庙外有一块大石头,据介绍:毛主席时常坐在石头边看书和思考问题。


这座普普通通的小庙,这块名不见经传的大石头,都是我党、我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红色印记。缔造我党我军的伟大领袖,当年从这里发轫起步,指挥红军爬雪山、过草地,带领全中国人民打垮了日本侵略者,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解放了全中国。中国人民历经几代人不屈不挠、前赴后继、艰苦奋斗,终于迎来了今天的繁荣富强。抚今追昔,饮水思源,我们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万众一心、踔厉奋发,努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


(作者:杨祖良,作者单位:海淀区翠微路军休所)


责任编辑:红升